当前位置:大学毕业论文> 专科论文>材料浏览

关于水肿论文范文写作 论中医经典论治肾系水肿相关论文写作资料

主题:水肿论文写作 时间:2024-03-09

论中医经典论治肾系水肿,本论文为您写水肿毕业论文范文和职称论文提供相关论文参考文献,可免费下载。

水肿论文参考文献:

水肿论文参考文献 中医外治杂志中医护理论文中国中医急症杂志资治文摘杂志社

摘 要:水肿一症可见于各个系统疾病中,最多见于肾脏疾病,是肾脏疾病治疗过程中所需解决的重要问题之一.祖国医学博大精深,自内经起就对水肿有一定的认识,后世医家也都纷纷对其病因病机进行了探讨,并提出了相应的治疗方法.中医治疗水肿时虽然可能明显显效所需的时间较利尿剂来说缓慢的多,但中医更重要的是从根源上制止了水肿的发生,所以研究中医在肾系水肿治疗中的应用,客观评价中医治疗肾系水肿的效果,十分有意义.

关键词:中医经典;肾系水肿

随着现代医学中利尿剂的使用,其立竿见影的效果使之逐渐成为人们治疗水肿的首选,更多临床医生倾向于应用利尿剂利尿来治疗水肿.但很快,利尿剂无效及停药后水肿病情反复等问题的出现,使人们认识到应用利尿剂治疗水肿仅仅通过对症利小便达到消除水肿的目的,并未从根本解决水肿的问题.中医治疗水肿时虽然可能明显显效所需的时间较利尿剂来说缓慢的多,但中医治疗水肿不仅是为了消除水肿,更重要的是从根源上制止了水肿的发生,所以研究中医在肾系水肿治疗中的应用,客观评价中医治疗肾系水肿的效果,十分有意义.

一、《》中的水肿论治

《》为现存最早的医学书籍,内容精辟,记载有丰富的中医理论.内经中关于水肿虽谈不上大篇幅的论述,但其阐述的水肿理论谓之经典,为后世医家治疗水肿奠定了深厚的理论基础.

水肿在内经称之为“水”,亦有用“水肿”、“水胀”来表达水肿的含义.后世医书中对于水肿的称呼有沿用“水”的,有全部改为“水肿”的,也有称为“水气”的,虽称呼各不相同,但所论及的均是水液滁留体内或是泛滥肌肤之病.关于水病的临床表现,《灵枢·水胀》描述为:“水始起也,目案上微肿,如新卧起之状,其颈脉动,时咳,阴股间寒,足胫肿,腹乃大,其水已成炎.”从中可看出这与现代医学描述的水肿表现非常相似,可见眼睑、头面部、四肢、腰背的浮肿,男性还可见阴囊的水肿,病情较重者可出现胸水、心包积液,引起咳喘、胸闷等不适,出现腹水使腹胀大如鼓.内经中记载有很多种引起水肿的疾病,有按水肿病因命名的“风水”、“肾风”、“溢饮”,有按水肿特点命名的“石水”、“涌水”,还有因五脏功能失调引起的水肿.现代医学中水肿也仅是个症状,引起水肿的原因有很多,各个系统的疾病皆可出现水肿的症状.

二、《伤寒杂病论》中的水肿论治

东汉张仲景所著《伤寒杂病论》一书中针对不同病证通过对长期临床实践的总结,记载有完善的理法方药.关于水肿的认识及治疗,《伤寒论》分散论述在各个按六经病分类的章节中,《金匾要略》则专有一篇集中论述了水肿一病,即水气病脉证并治篇.不但补充了《内经》中水肿治疗方药的匾乏,其中的经方令人百试效验,可谓是留给后人宝贵的临床经验.

张仲景提出水气病有五种,即“病有风水、有皮水、有正水、有石水、有黄汗”,相对而言,黄汗并不是那么常见,故下文着重阐述其他四种水气病的定义及治疗.风水汗出乃愈,故治疗当发其汗,去在表之邪,在表之水气.尤怡日:“宜驱散风气为主,风去则水自下也.”针对风水的不同情况,仲景提出了相应的治疗方药.仲景提出水肿治疗大原则有二:其一,“诸有水者,腰以下肿,当利小便;腰以上肿,当发汗乃愈”,应用了顺势利导的原则治水消肿,依据水肿的趋势,下趋之势则利小便,外出之势则发其汗;其二,诸病水者“渴而不利,小便数者,皆不可发汗”,提醒人们应用发汗法治疗水肿时应注意病人是否存在口渴和小便数,二者皆为津液亏损之象,不可再发其汗竭其阴液.

三、古代医家对中医经典水肿论治的发挥及补充

1. 水肿的病机方面

脾肾二脏与水肿关系极为密切,历代医家都认为脾肾二脏功能失调是水肿发生的主要原因.隋代医家巢元方认为水病之候皆由脾肾俱虚所致,《诸病源候论》水肿病诸候一篇中多次提到此观点.他认为由于脾气亏虚,无以运化水湿,故脾虚不能制水.风水虽因汗出当风,风客于肾所病,但究其汗出缘由,为脾肾劳虚所致.大腹水肿更因大病、积虚劳损以致脾肾亏虚而引起.清代医家程国彭在《医学心悟》提出水肿有“表里、寒热、肾胃”之分,其中肾胃之分区别的是肾经聚水和胃经蓄水,“先喘而后肿者,肾经聚水也,先肿而后喘,或但肿而不喘者,胃经蓄水也”,当分别论治.严用和认为真阳亏虚为水肿形成的主要病机,这里的真阳指的是脾、胃、肾之阳.由于脾、胃阳气的不足,入胃水饮无以温化,滞留为寒水,肾阳不足,失以温煦、蒸腾作用,寒水不化,’肾失摄水而肾水不流,脾失舍水而脾舍通塞,水邪流泛全身,小便不利,发为水肿.

2. 水肿的治疗方面

唐代医家孙思邀和清代医家陈士铎等人认为水肿一病虽为脾肾诸脏之虚所治,治本须补虚,但光靠补虚扶正是不够的,不能忽视标实的存在,故提出治疗水肿“虚损而来但不可独治以补”,须在需要的时候当机立断祛水实邢.宋代医家严用和关于水肿的治疗提倡宜“先实脾土,次温肾水”,治疗应从补土实脾,温补脾阳开始,而后温补肾阳.《济生方》:“先实脾土,脾实则能舍水,土得其政,面色纯黄,江河通流,肾水行炎,肿满自消.次温肾水,骨髓坚固,气血乃从,极阴不能化水成冰,中焦温和,伴流,然后肿满自消而形自盛,骨肉相保,巨气乃平.”实脾土用实脾散,温肾水用复元丹.元代医家朱丹溪关于水肿的治疗重视补益脾胃,在《丹溪心法》中提出宜“补中行湿利小便”.他认为“水肿因脾虚不能制水,水渍妄行”,脾虚是水肿病机的关键,“当以参术补脾,使脾气得实,则自健运,自能升降运动其枢机,则水自行”,培土实脾有助于恢复脾运化水湿,调畅气机的功能,脾气健运水则自行,从而到达利水消肿的目的.

四、结语

医治疗肾系水肿具有一定优势,主要在改善患者临床症状方面,以提高患者自身抵抗疾病的能力为主要特点.客观评价中医治疗肾系水肿的疗效需要提供治疗中合用的西药及必要的西医诊断帮助评价的.

参考文献:

[1] 单书健,陈子华,石志超. 古今名医临证金鉴·水肿关格卷(上) [M].北京:北京中医药出版社,1999. 8.

[2] 刘燕池,雷顺群. 中医基础理论[M]. 北京:学苑出版社,2004. 4.

结论:关于本文可作为水肿方面的大学硕士与本科毕业论文水肿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职称论文论文写作参考文献下载。

经世思潮和荡寇志的兵治革新思想
[摘 要] 在农民斗争、西方列强侵犯的强烈刺激下,嘉庆道光年间出现了一股经世致用的社会思潮。俞万春关注当时迫切需要解决的社会问题,在军备、军饷。

道德经道治思想与其现代公共管理价值
摘 要:《道德经》作为道家的元典之作,提出了具有道家特质的“道治”思想。“道治”是与中国传统文化中“德治”“法治”相对的概念。《道德经》道治思想。

日知录一部讲求经世之学资治之书
顾炎武与《日知录》顾炎武(1613—1682)是苏州府昆山(今江苏昆山)人,明末清初著名思想家。明朝末年,政治腐败,社会矛盾激化。此时的顾炎武。

品管圈管理活动对经皮肾镜术后恢复影响
[摘要] 目的 研究品管圈管理活动(QCC)对经皮肾镜术(PCNL)患者术后恢复的影响。方法 纳入该院80例接受PCNL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

论文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