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大学毕业论文> 本科论文>材料浏览

关于支付方式论文范文写作 借道快捷支付方式进行金融网络诈骗相关论文写作资料

主题:支付方式论文写作 时间:2024-01-30

借道快捷支付方式进行金融网络诈骗,关于免费支付方式论文范文在这里免费下载与阅读,为您的支付方式相关论文写作提供资料。

支付方式论文参考文献:

支付方式论文参考文献 网络论文金融博览杂志金融经济杂志社关于金融的论文

摘 要 网络快捷支付的推出和广泛应用,为网络购物消费提供了比网上银行更为方便的支付渠道,深受广大网络消费者的欢迎.在便捷高效与安全防护的博弈中一味偏向用户体验的快捷支付,使得打安全防护擦边球的快捷支付一直在争议中进行,相关统计数据也显示出,近年来,不法分子利用快捷支付进行网络诈骗的案件层出不穷,对于快捷支付方式是否慎用的话题也是一再引发热议,由于目前针对快捷支付的监管相对滞后,社会公众自我保护意识和安全防护能力不足,在*部、人民银行等六部委强力打击网络诈骗的大环境下,不法分子利用网络快捷支付方式进行网络诈骗的事件仍然不断上演,本文通过对借道“快捷支付”进行网络诈骗的模式分析,查找快捷支付应用可能存在的风险隐患,提出防范意见和建议.

关键词 快捷支付 网络诈骗 支付工具 信息泄露

一、快捷支付的发展现状

快捷支付相较传统支付方式需要*加数字证书、动态口令等多种认证方式,具有方便,快速等特点的一种支付理念,被称为未来消费支付方式的发展趋势,其特点体现在“快”.用户提供*卡号、户名、身份证号、手机号码等信息,采用短信验证码验证开通快捷支付后,用户只需要输入第三方支付的支付*即可完成支付.相较传统的支付必须开通网银、只能使用IE浏览器、操作步骤繁琐等情况,快捷支付大大提高了网银支付成功率,减少了支付环节感染木马、被钓鱼等问题,极大地提高了用户的支付体验.比达咨询(bigdata-research)发布《2015年度中国第三方移动支付市场研究报告》表明,2015年中国第三方移动支付市场总额达到9.31万亿元,移动支付中网络用户的渗透率已经达到了64.7%.中国银联发布的《2015年移动互联网支付安全调查》也显示,1/8受访者在2015年曾遭遇网络诈骗,50%的受访者通过社交*被骗,同时,消费者还面临手机被植入木马或受到伪基站信息等其他犯罪活动威胁.

二、借道“快捷支付”进行网络诈骗的模式

(一)利用伪基站发送诈骗短信

不法分子利用伪基站伪装成“10086”等*号码,将诈骗短信(如积分兑换礼品、话费充值奖励等)发送至受害人手机,并提供一个和运营商官网类似的钓鱼网站链接,要求受害人用手机登录填写个人信息,提供身份证号码、*号码和验证码等信息才能兑换积分,当骗取到受害人信息时,不法分子马上将受害人*绑定快捷支付,并迅速划转*资金.

(二)*信用卡套取信息转账

不法分子谎称可以*大额度信用卡,要求受害人到指定银行开户并存款,作为*的“财产证明”,填写申请表信息时要求填入不法分子的电话号码,在获取受害人的身份证号码、*号等信息后,利用添加的电话号码,绑定快捷支付,并迅速划转*资金.

(三)骗取*信息开通快捷支付

不法分子通过*微信、*等通信软件号码,向该号码上的好友群发“*遭遇冻结,需借用*来存款”等诈骗信息,受害人通常没有打电话核实就将*号、身份证号以及验证码等信息告诉对方,不法分子骗取相关信息后快速将受害人*绑定“快捷支付”并划转*资金.

(四)冒充购物网站*以退款为名进行诈骗

不法分子冒充购物网站*,通过电话联系受害人称其购物的款项因系统出现问题冻结了,需*退款手续,然后添加受害人*号码,并发送虚假网站要求受害人填写姓名、身份证号码、*号等资料,同时,不法分子还要求受害人*号必须开通快捷支付才可以及时退款,当受害人的*开通快捷支付后,*内资金便通过购买虚拟商品或转账等形式*资金.

三、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一)支付环节认证强度弱,交易安全面临风险

以国内安全防护措施比较严密的支付宝快捷支付为例,用户只需提供*卡号、帐户名称、身份证号及手机验证码等信息便可开通快捷支付服务,当用户的*绑定快捷支付后,用户仅需输入6位纯数字的支付*即可完成身份认证,并由支付宝下达支付指令完成交易.由于借道快捷支付发生的侵权方式非常隐蔽,很难确定操作者是否为用户本人,极易出现非法假冒客户身份进行交易等未经授权支付情况,且侵权行为发生后侵权责任人认定和责任追究极为困难.

(二)快捷支付权责界定模糊,消费者维权困难

消费者的银行账户一旦绑定快捷支付,账户验证和支付流程就进入支付机构后台系统,此时,银行就不再对“快捷支付”过程中资金失窃承担负责,消费者账户如果发生电信等网络诈骗,或者被钓鱼、被摆渡、被撞库等信息泄露事件,导致快捷支付*泄露的,亦不在支付机构保障范围内.而发生此类事件后消费者举证维权困难,现行相关法律规范并未明确银行或支付机构在未经授权支付的情形下消费者权益的保护问题,当消费者的权益因未经授权的支付遭受损害时,只能通过*机关定性的民事或刑事案件进行查处.

(三)消费者的知情权及隐私权难以得到有效保障

一是风险告知与提示不足.根据消费者权益保护相关法律规定,支付机构作为快捷支付服务提供者,应向客户尽到必要的风险告知与提示业务.但是,在开通快捷支付服务流程中,支付机构缺少对开通用户进行全面的风险告知,支付机构对开通快捷支付的用户,往往过多强调快捷,缺乏对快捷支付所隐含风险的警示;二是消费者个人信息存在泄露隐患.在发生支付行为后,支付机构会存储包含用户名称、银行*、身份证号码、手机号等个人信息,支付机构在获得海量的银行完整客户和*信息后,一旦发生内部人员作案或者被不法分子侵入支付系统数据库获取信息,将带来严重的用户信息泄露隐患.

四、政策建议

(一)加大对网络诈骗犯罪的打击力度

对于日益严峻的金融网络诈骗犯罪,相关部门应相互配合,形成合力,加大违法犯罪的查处打击力度,增强打击的震慑力,提高金融网络诈骗犯罪成本,让不法分子,面对金融网络诈骗不敢为.

(二)进一步完善对新型支付工具的监管

面对日益发展的支付场景,和种类繁多的新型支付工具,监管部门要监管前移,进一步完善《支付机构移动支付业务管理办法》,将快捷支付等新型网络支付方式纳入监管体系,支付机构在开展工作中应严格落实客户实名制、客户风险评级管理、风险准备金与交易赔付等监管要求,定期对第三方支付机构进行检查,防止系统性风险发生.

(三)完善支付机构的风险防范系统建设

一是支付机构要充分利用先进的技术和设备,深入研究和论证支付业务流程,在提升用户体验的同时严格把控安全防护措施,制定有利于保护消费者合法权益的风险救助渠道,建立严格的内部风险管理制度,严格操作规程,落实保密责任,杜绝用户信息泄露.二是建立支付机构黑名单数据库,对涉及可疑交易的*进行严密监控,对于发现可疑情形的*进行客户身份的重新识别,若涉及犯罪的可疑交易必须停止,并及时移送*机关.

(四)加强对防范新型金融诈骗的宣传教育

在发挥金融机构、支付机构对人民群众防范新型金融诈骗,履行宣传和教育主阵地作用的同时,政府、*、行业主管等部门也要切实履行职责,营造全社会对金融网络诈骗的宣传教育氛围.通过“国家网络安全宣传周”、“3·15消费者权益日”、“金融知识进社区”等多种途径宣传保护个人信息、银行*及手机验证码的重要性,编制清晰明了、通俗易懂的防范新型支付诈骗风险指南,提高人民群众金融网络风险防范的素养,将金融诈骗犯罪扼杀在源头.

(作者单位为中国人民银行临夏州中心支行)

结论:关于支付方式方面的论文题目、论文提纲、企业支付方式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参考文献的相关大学硕士和本科毕业论文。

中外网络消费者网购支付方式偏好现状
摘 要:近年来,随着电子商务、移动电子商务以及物流行业的迅速发展,网络购物逐渐渗透到人们的生活中来,网络购物的范围也逐步扩大到全球,移动端业务异。

互联网金融条件下第三方支付方式对传统支付方式冲击
摘 要:随着互联网进入高速发展阶段,作为互联网金融一部分的第三方支付平台,凭借着自身支付便利、应用方便以及节约时间等优势迅速占领金融市场。传统的。

移动互联网时代网络广播媒介融合之道和盈利方式探析
在传统媒体融合新兴媒体发展的移动互联网时代背景下,网络广播的发展与媒介融合之道值得关注。与此同时,拥抱移动互联网,探索创新运营方式也成为传统广播。

加强我国金融网络安全措施
摘要: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金融领域机构蓬勃发展,业务欣欣向荣。随着信息科技的进步及网络通讯的发展,网上银行、手机银行、支付宝、微信等新兴支付方式。

论文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