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大学毕业论文> 本科论文>材料浏览

关于区域经济论文范文写作 我国区域经济不平衡影响解决路径相关论文写作资料

主题:区域经济论文写作 时间:2024-03-27

我国区域经济不平衡影响解决路径,此文是一篇区域经济论文范文,为你的毕业论文写作提供有价值的参考。

区域经济论文参考文献:

区域经济论文参考文献 区域经济一体化论文金融经济杂志社生态经济论文宏观经济管理杂志社

摘 要:本文首先基于省际,分析了我国不同区域间经济发展失衡状况,进而分析了经济数据发展失衡导致地区潜在地方债务风险上升、人口集中和“大城市病”、减弱消费拉动经济增长的作用这三方面不利影响,最后提出解决地区间经济发展失衡问题的可能路径.

关键词:新动能 “一带一路”建设 经济增长 地方债务风险

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这一主要矛盾在区域维度上体现为我国地区间经济发展的不平衡问题.笔者基于省际数据进行研究,发现地区间经济发展失衡可能导致欠发达地区潜在地方债风险、人口向一线城市过度集中的“大城市病”和欠发达地区人口空心化、消费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减弱等问题.解决这些旧矛盾,将有利于释放经济新动能.

基于省际数据的区域经济发展失衡状况分析

如果用人均GDP来衡量各省级行政区的经济发展水平,省际人均GDP标准差系数(标准差/平均值)可以反映各省经济发展水平的相对离散程度.从长周期来看,改革开放以后,20世纪80年代各省间的经济发展相对差距趋向收窄,20世纪90年代省际经济发展差距又重新扩大;进入21世纪以来,省际经济发展相对差距总体收窄,但2014年后又重新扩大.省际经济发展差距也影响省际劳动收入状况,省际人均工资标准差系数的变动趋势同人均GDP指标基本一致,但波动更为剧烈,并且自2012年后就开始反弹(见图1).省际人均GDP标准差和人均工资标准差则一直处于扩大趋势(见图2),显示地区间经济发展和收入的绝对货币差距不断拉大,叠加省际经济发展水平的相对离散程度反弹,我国地区间经济发展不平衡问题仍较为突出.

从理论上说,经济欠发达地区可以借助后发优势和低基数实现较高的经济增速,进而追赶发达地区,缩小地区间经济发展差距.从较长的时间周期来考察,如果以各省2005—2015年均人均GDP为横轴、以各省同期的年化平均经济增速为纵轴,可以得出一条斜率为负的回归线,显示出经济落后省份总体上经济增速更快,有利于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的改善.但不难看出这样的总体统计规律较多受到极端点(贵州、上海)的影响,如果排除极端点,则其余省份难以充分体现欠发达地区经济增长更快的统计规律.笔者进一步按照经济发展水平(人均GDP)由高到低的顺序,将31个省级行政区分成四组(第一组:天津、北京、上海、江苏、浙江、内蒙、广东;第二组:辽宁、山东、重庆、吉林、湖北、陕西、宁夏;第三组:湖南、青海、海南、河北、新疆、黑龙江、河南、四川;第四组:江西、安徽、广西、山西、西藏、贵州、云南、甘肃),考察各组经济增速的中位数,以排除极端值的影响.研究发现,2001—2004年最发达地区(第一组)的经济增速高于其他地区,对应于同期省际人均GDP相对差距的扩大.自2004年起,其他组的经济增速赶超发达地区(第一组),对应于同期省际人均GDP相对差距的收窄.2011年后各地区经济增速都有所回落,发达地区(第一组)的表现较为稳健,降幅相对其他组更小,导致相对欠发达地区的经济增速优势减弱,2014年后甚至出现了发达地区(第一组)经济增速对其他地区的赶超,对应于省际人均GDP相对差距的反弹(见图3、图4).由此来看,保持欠发达地区经济较快发展,缓解地区间经济发展不平衡状况,仍然任重道远.

地区间经济发展失衡的不利影响

(一)欠发达地区的潜在地方债务风险

经济欠发达地区更依赖以投资拉动本地经济增长.本文以各省经济发展水平(2015年人均GDP)作为横轴,分别用同期消费、投资、货物和服务净出口占GDP的比重作为纵轴做图.结果显示,消费占GDP的比重同经济发展水平之间主要呈现正U型关系;净出口占GDP的比重同经济发展水平之间主要呈现倒U型关系;投资占GDP的比重同经济发展水平之间主要呈现负相关关系,并且回归曲线的可决系数显示,2015年数据的拟合优度(R^2等于0.27)高于2010年(R^2等于0.14),即2015年投资占GDP的比重同经济发展水平之间的负相关关系比5年前更为显著了,欠发达地区以投资拉动当地经济增长的倾向性可能有所增加.

由于社会资金来源相對有限,经济欠发达地区固定资产投资所需资金更倾向于财政资金支持.笔者通过回归分析发现, 2015年省际人均GDP差异可以解释各省财政预算资金占固定资产投资资金来源比重差异的20%以上,尽管各省固定资产投资预算内资金并不一定来源于本省财政支出(还可能有 财政的投资),2015年省际人均GDP差距仍可以解释各省固定资产投资预算内资金和本省财政支出比值差异的35%以上.一些经济欠发达的省级行政区(如西藏、甘肃、云南、青海、新疆),其来自国家预算的固定资产投资资金相当于同期本省财政支出规模的30%以上.如果来自 财政的投资支持不足,则地方财政的投资开支压力会相对较大.

为满足投资资金需求,欠发达地区地方政府可能需要通过追加举债进行融资.笔者通过回归分析发现,2015年省际经济发展水平的差异可以解释各省赤字率(地方公共财政支出和收入之差/当地GDP)差异的65%以上,省际赤字率差异则可以解释各省政府杠杆率(地方政府负有偿还责任的债务/当地GDP)差异的37%以上.因此,地区间经济发展差异影响地方潜在债务风险的逻辑可能在于:经济欠发达地区依赖投资拉动经济增长,在社会投资资金来源有限的情况下更侧重于政府投资,政府投资支出又可能推高地方财政赤字,进而倒逼地方政府加杠杆融资.

(二)人口集中和“大城市病”

在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的背景下,人口从欠发达地区向发达地区迁徙集中,容易导致发达地区城市出现人口过度集中、交通堵塞、住房困难、环境恶化、资源紧张等“大城市病”,同时部分欠发达地区出现人口空心化问题.由于人口迁徙增长是较长周期的经济活动,笔者计算了2008—2015年各省(直辖市)的城市人口密度变化,并将其对同期各省年均经济发展水平(人均GDP)做回归分析,得出斜率为正的回归曲线,显示经济越发达的地区,其城市人口密度增长更快、更容易出现“大城市病”,而同期一些经济欠发达地区的城市人口密度甚至出现下降.考虑到城市人口密度增加一方面来自于外地人口迁入和本地农村人口城市化,另一方面来自于原有城市居民的自然增长,笔者借助各省人口自然增长率数据,测算了扣除本地自然增长后,由于外地人口迁入和本地农村人口城市化所导致的城市人口密度变动.回归分析显示,扣除本地人口自然增长因素后,回归曲线的拟合优度(R^2)上升,省际经济发展差异对各省城市人口密度变化的解释力提高.这说明地区间经济发展水平差异对各地城市人口密度的影响,主要是通过吸引外来人口迁徙和本地农村人口城市化实现的,而非通过影响各地的自然增长率.结合发达地区的城市人口密度上升和欠发达地区的城市人口密度下降,人口有从欠发达地区向发达地区大城市聚集的倾向,容易引起发达地区城市人口过度集中的“大城市病”和欠发达地区的人口空心化问题.

结论:大学硕士与本科区域经济毕业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相关优秀学术职称论文参考文献资料下载,关于免费教你怎么写区域经济特点有哪些方面论文范文。

影响我国区域经济增长区位和其他因素
摘 要:文章将影响区域经济增长的因素分为三类,一类是Cobb-Douglas生产函数中的技术、资本积累与劳动力;一类是政府调控经济的财政政策与货。

解决区域经济不平衡策略探析
区域经济 不均衡 中央政府措施我国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现状区域经济发展不均衡是目前世界各国普遍存在的一个问题,对于我国来说,幅员辽阔,东中西部。

我国区域经济增长差异其影响因素
摘要: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取得了令世人瞩目的成绩。但是必须认识到,在我国经济高速发展阶段,我国不同区域之间的经济逐渐出现差距,并且有逐渐扩大的。

我国区域经济增长差异影响因素
摘要:我国政策积极促进我国的经济增长,随着时代的不断发展,从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就连续在经济发展中取得瞩目的成就。我国的国民生产总值在逐年增长,经济。

论文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