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大学毕业论文> 本科论文>材料浏览

关于美感论文范文写作 让政治有美感让观点有灵魂相关论文写作资料

主题:美感论文写作 时间:2024-02-22

让政治有美感让观点有灵魂,本文是一篇关于美感论文范文,可作为相关选题参考,和写作参考文献。

美感论文参考文献:

美感论文参考文献 当代世界经济和政治论文思想政治教育论文世界经济和政治期刊政治杂志

前不久揭晓的“鲁迅杂文奖”评选中,梁衡先生的《为何不能用诗作报告》被评为金奖第一名.这篇刊发在《人民日报》“人民论坛”专栏的文章,是梁衡自2000年以来为这个栏目撰写的30余篇文章之一.这些文章,切口很小却小中见大,篇幅不长却意味深长,在梁衡丰硕的著作中,构成了一个相对独立而有力的存在.

在一次访谈中,梁衡曾这样感慨:“我早期是写山水散文的.开始转向的标志是1996年发表的《觅渡,觅渡,渡何处》.这一篇政治散文的影响胜过我写了二十年的山水散文.”如果说,“政治散文”是梁衡的独特贡献,彰显了他一贯倡导的“大事、大情、大理”;那么,发表在“人民论坛”专栏的文章,则可以称为“政治杂文”,从另一个角度彰显了梁衡的创作特色:一是文学让政治有了美感,二是思想让现实获得升华.

一、文学让政治有美感

作为党 机关报的新闻名栏,“人民论坛”的文章天然具有某种“政治性”.在许多人的印象中,政治似乎天生严肃,甚至枯燥、抽象,离普通人太远,写政治的文章也因此有许多“套路”,往往正确有余而可读性不强、吸引力不足.多年来,我们改文风的重要目的,就是要在这方面有所突破:如何让政治不再枯燥,让人能够愉快地接受?在梁衡的政治散文中,他把政治家还原为普通人,在他生动的笔下,领袖 成了一个武林高手,革命导师马克思则是一位慈祥的老人,这种“用文学翻译政治”的写作特色,如春风扑面,灯火照人,一扫政治文章在人们眼中的固有成见.这种创作手法,同样体现在梁衡的政治杂文中.

比如《用其力还是用其心》一文,写的是领导干部的为政理念,却没有一上来就是政治口号,而是先讲了两个故事:一个是康熙治河老臣靳辅“用其心不用其力”的故事,一个是 重用“外行”肖劲光当海军司令的故事,形象地引出并说明了文章主题.比如《居官无官官之事》一文,借用时人评价东晋刘尹“居官无官官之事,处事无事事之心”的典故,来阐释为官之道、政德之本,文章例举的送温暖的棉被要到春节才送、矿难抢救时领导来了才升井,让人笑中含泪,反思官僚主义之害.再比如《享受岂能是头衔》一文中,作者对于把“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作为头衔的思想误区,并没有直接展开批判,而是对举了一个作者在基层当记者的见闻:乡间知识分子生活困难,县里重才特批给一些老教师每逢重大节日可享受两斤猪肉的供应.但我从未听到过哪个教师自我介绍:享受猪肉两斤.这个类比,比一千句批评更有力.

因此,梁衡的政治杂文每每让人眼前一亮:原来政治可以这么写,道理可以这么讲;原来政治是这般生动,它就在你我的身边.在《老百姓如何看政治》一文中,梁衡更是直接写道:评判政治规律和宣传艺术如何,“就是能不能从老百姓的目光来看政治,能不能把一个政党、政府大政方针翻译成群众语言,能不能把一个时期的政治任务的本质和群众关心的具体利益相联系.”古人说,文以载道.政治是抽象的,长于理,寡于形,相对严肃,比较枯燥,因此特别要注意形的转化.把政治翻译为文学—其实,文学就是人学—将政治理论转化为具体的描写、将逻辑思维转化为形象思维,让文学有脊梁、让政治有温度,才能实现文学和政治的双赢.

2007年,时任《人民日报》副总编辑的梁衡在《新闻战线》发表了一篇《“要”字牌言论》.文章指出,作者发现的“要”字牌言论,一“要”到底,有时一篇能数出10多个“要”字,透露出“直截了当的横气、霸气,一股强迫命令之气”.这篇文章,指出了思想评论的两个特点:一是吃软不吃硬;二是必须有个性,用个性去表现共性.这两点,正是构成一篇理想言论作品的标准,为我们研读梁衡杂文提供了另一个视角,这也是《人民日报》“言论”专栏一直以来的追求:“择高处立,就平处坐,向宽处行”—“择高处立”,就是着眼高端,着眼大局,着眼大处;“就平处坐”,就是要脚踏实地,坚持平民思维、百姓视角、大众容易接受的评述风格;“向宽处行”,就是视角宽阔,题材宽泛,说话宽松,栏目的路子宽广.

二、思想让现实获得升华

亚里士多德有一句名言,“文学比历史更真实”.同样,在梁衡看来,信息—知识—理论,这是一个人对事物认识渐深的过程:信息是事物向外界发出的信号,知识是人们对各种信号分析之后得出的认识,理论则是对知识的进一步系统化,是对事物规律和本质的认识.作为资深记者,梁衡首先捕捉的是鲜活的现实,但他并没有就事说事、就情谈情、就形绘形,而是跳出新闻看现实,让文章进入了理性的思想层次,从“描述的美”“抒情的美”递升到“哲理的美”.

正所谓“文章无理,平板玻璃”.“文中有理”是梁衡政治杂文的又一特色.比如《让形式不只是形式》一文,介绍一个百强县如何求真务实解决“富中贫”的见闻,由此辨析形式和内容的关系,并指出形式“往往有摆脱内容去顽强表现自身的价值取向”,进而提出:“大凡一个政党、一个团体在革命、改革的上升阶段,总是借新内容打破旧形式;而当有了成绩、有了权力时就极易保守、骄傲、自恋,借形式来粉饰工作,自欺欺人.”

比如《砍的不如旋的圆》一文,从农民的一句俗语出发,说明做一个木球,可以用斧子慢慢地去砍,但总不如在旋刀下飞快地一旋便又光又圆,进而论述从“砍”到“旋”,是方法的革命、知识的跃升、规律的掌握,指出人们有时候跳不出保守、封闭的误区,就在于太追求功利、自欺欺人.

比如《做人如写字,先方后圆》一文,从作者小时候练字的故事讲起,从书法的探讨上升到做人的道理,得出“做人如写字,也要先方后圆”的结论:人若能先方,即小时吃苦磨练,修身治学,品行方端,后必有大成.如果一个人少年时就圆滑、懦弱,那么很难再施教成才;而小时方正,哪怕刚烈、莽撞些,也可裁头修边,煨弯成才.

比如《为什么不能用诗作报告》一文,批评某地领导在人代会上用五言长诗作报告.文章不是简单地讲文风问题,而是上升到了“形式*”的高度,论证形式和内容搭档都有一定之规,并指出艺术有艺术的行规,政界有政界的规矩,“如果跳跃不成功,那摔坏的一定不是形式,而是形式的拥有者”.可谓发人深省.

文章高度的精神,本质上是思想的竞争.用高度的抽象能力,穿透信息的表层,站在制高点上看问题,这正是好作家和普通作家的根本区别.正如一位论者所言,好文章于叙述抒情中,时时见理,如叶有脉络,墙有钢筋,绵里藏针,古文论称之为“立骨”.人们读后,之所以对梁衡的政治杂文过目难忘,就在于其文章中的这些风骨之处、这些哲理之光.

几年前,我曾以“追求比一天更长的生命”为题,讲述编辑《人民日报》“言论”专栏的体会:言之无文, 言之无物,都行而不远.梁衡的文章之所以成为一个时代的经典,就在于它不断满足着读者阅读需求中的最高层次:一是审美,二是思想.让政治有美感,让观点有灵魂,这是梁衡政治杂文带给我们的启发.

[作者单位:人民日报社]

结论:关于本文可作为美感方面的大学硕士与本科毕业论文美感的特征有哪些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职称论文论文写作参考文献下载。

让问题的灵魂入驻解题的精髓
【摘 要】 “数学开放题,是指那些答案不唯一,并在设问方式上要求学生进行多方面、多角度、多层次探索的数学问题”(戴再平语)。“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

怪东西让自我和灵魂对话
《我脑袋里的怪东西》是2006年诺贝尔文学奖得主奥尔罕·帕慕克,睽违六年之后一部自我突破的长篇巨著。在这本书中,他冲破了自身旧有的创作限制,首次。

情境教学让初中政治课堂更有情趣
摘 要:激励学生主动参与,创设贴近学生生活实际的丰富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如何让思想政治工作在油公司体制机制下落地生根
中图分类号:D641 文献标识:A 文章编号:1674-1145(2017)01-000-01摘 要本文重点对石油行业基层单位如何做好油公司体。

论文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