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大学毕业论文> 本科论文>材料浏览

关于互文性论文范文写作 李尔和李尔王的互文性解读相关论文写作资料

主题:互文性论文写作 时间:2024-03-01

李尔和李尔王的互文性解读,这是一篇与互文性论文范文相关的免费优秀学术论文范文资料,为你的论文写作提供参考。

互文性论文参考文献:

互文性论文参考文献 俄狄浦斯王论文读书杂志王念孙李约瑟难题论文毛概论文格式

内容摘 要:本文将从互文性的角度探讨爱德华·邦德的《李尔》和莎士比亚的《李尔王》之间的文本借鉴关系,尤其是对暴力主题的重构以及暴力在人物身上的蔓延.通过探究《李尔》对于《李尔王》的颠覆性改写,找出邦德为解决社会问题所指明的道路.

关键词:《李尔》 《李尔王》 互文性 改写

一、引言

爱德华·邦德(Edward Bond,1934年7月18日—)是英国当代最重要也是具有争议的剧作家之一,同时他也是导演、诗人及理论家.他认为戏剧是一面镜子,通过它人们可以评判社会.《拯救》是他的代表作之一,该剧开创了暴力戏剧的先河,并对英国戏剧审查制度的废止起到了重要的作用.邦德作品的核心是揭露现代社会问题并探讨改变的途径.因此对该剧作家作品的研究分析对我们现代人具有重要的启迪意义.邦德作品的核心是揭露现代社会问题并探讨改变的途径.因此对该剧作家作品的研究分析对我们现代人具有重要的启迪意义.作为一位政治剧作家,邦德以他的作品《李尔》和《赢了:有关金钱和死亡的特写》而成为改写莎剧最具影响力的剧作家.邦德之所以选择《李尔王》作为素材,因为李尔王是一位被神话了的、传统的悲剧人物.莎士比亚的《李尔王》讲述了一位悲剧英雄陨落的故事.对邦德而言,这种对于个人命运的关注过于神话,失去了现实意义,因此他要让他的李尔超越传统悲剧人物的悲剧命运,把故事上升到社会意义上来.本文将从互文性的角度对两部剧作的暴力主题和暴力在人物身上的蔓延两个方面进行分析,从而探讨作者如何通过互文这一手法展现暴力,并通过剧中的暴力来寻找解决社会问题的方法.

作为后现代思潮的产物,互文性理论是文艺批评中非常重要的理论.“互文性”通常用来指两个或两个以上的文本之间发生的相互关系.构成互文性必须具备三个要素:文本A、文本B和它们之间的互文性联系.互文性有广义和狭义之分.从广义角度来看,互文性注重的是在巨大的文本网中,一个文本和其他文本之间的折射关系,它们共处于一个有机的整体之中.从狭义的角度来看,互文性主要指的是一个文本中的内容确实出现在另一个文本中,被用来指称一个具体文本和其他文本之间的关系.互文性理论的价值在于它打破影响研究的许多局限,具有更大程度的阐释作用.

显而易见,两剧无论在人物设置还是剧本所要传达的内涵中都存在着一定的互文关系.本文将着重于对邦德最重要的主题之一---暴力和《李尔王》中所体现的暴力进行对比探讨,可以看出两剧在主题上的转变以及主要人物的暴力体现,由此传达了作者所要表达的重要思想和对当代观众的启迪.

二、悲剧主题转变为政治暴力主题

邦德在《李尔》的作者前言中说到:“我描写暴力如同简·奥斯汀描写举止一样自然.暴力形成并充斥着我们的社会,如果我们不停止暴力,我们将没有未来.那些不想让作家们描写暴力的人们想要阻止他们描写我们和我们的时代.如果不描写暴力,那是不道德的.”虽然两剧在内容和情节上有很大不同,但是暴力从莎士比亚的《李尔王》蔓延到邦德的《李尔》中来,并由此发生了改变.两剧都共同展现了人类残暴的潜能,并把暴力进一步推向极致.

邦德的李尔由莎士比亚的悲剧主题转化为了政治暴力主题.《李尔》阻止观众不加批判地去接受这样一种悲剧性的人类境遇.莎士比亚的李尔太过于神话,从而失去了现实意义,而邦德则用更加暴力的画面迫使观众进行理性的思考,摆脱对于悲剧人物李尔王的同情与怜悯.莎士比亚的《李尔王》更多的是通过强有力的语言来表现李尔所受的折磨.而在《李尔》中,更多的身体折磨是通过夸张的暴行来体现的,比如说李尔王希望解剖里根的灵魂,在这里就变成了真实的尸体解剖.两剧展现暴力的不同就在于从口头上的变为具体行动的,从象征性的变为现实.《李尔》中所展现的暴力是为了重新阐释李尔受难的意义.其中开场的声、挖墓人的儿子的死亡和受伤士兵们的最后的话语、李尔两个女儿的死亡等剧中重构的暴力不仅是个人悲剧的体现,而是作者所采取的手段,不是让观众得到精神的宣泄,而是引发观众的不安,使得他们能够清醒地意识到这样一种社会现实下所存在的问题并且试图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我们应当像李尔一样用实际行动来改变现状,这样通过一代代人的努力,才有可能挣脱暴力统治的枷锁,创造新社会,开始新生活.

三、暴力在人物身上的蔓延

整部剧中的主要人物同是暴力的制造者,但又都是暴力的受害者.只是在这样的一个过程中,有人如李尔认清了自己,并开始采取行动改变这样一种恶劣的情形.而有的人如考狄利娅开始以暴制暴,开始了一轮轮的暴力统治.下文主要分析一下李尔和考狄利娅这两个人物的命运及变化,探讨他们身上的暴力成因及其影响.

1.超越悲剧人物命运的李尔

传统的李尔王是个人悲剧,正如邦德所说:“《李尔王》是个家庭悲剧,同时也是政治悲剧,国家悲剧.它面对的是人本能的和恐惧.”邦德力图创造一个具有现实意义的李尔,他的李尔是为了揭露和批判现代英国社会.在剧中,李尔变成了暴力的创造者,同时也是暴力的受害者.剧的开头他就亲手制裁了一名修建长城的工人,之后他遭到女儿的背叛,开始了流亡.此时他开始从暴力的制造者沦落为暴力的受害者.在这样一个过程中,他不仅疯疯癫癫,而且自己遭受了暴力的折磨,他被一种新的刑具挖去了双眼.与此同时,他还目睹了两个女儿的死亡.最终,他不惜用自己的生命来摧毁自己修建的、象征暴力政权的长城.邦德剧中一幕幕的暴力场面都充满着深刻的含义.正是经受了这样的暴力、苦痛与折磨,邦德的李尔才具有了他与众不同的意义.

莎士比亚的《李尔王》把政治问题转变为了一种个人冲突,因此整个的政权体系仍然没有发生改变,而这部剧的政治效力就是在这样一个充满恐惧和暴力的社会中提供了一条出路.邦德李尔的死亡不仅是对他过去犯下错误的一种救赎,而且也是对将来更加理性社会的一种希望.邦德曾这样说到:“我的李尔对承担他生命的责任有所表示并付诸于行动.我的李尔的举动并不是最终的.因为那会使这部剧成为荒诞剧,并且正如歪曲的科学,这是对非文化的反映.人类的境况不是荒谬的;只是我们的社会是荒谬的.李尔已经年迈,他最终会死去.他这样做只是教导别人知道如何生活.”莎士比亚的意图隐含在剧中的语言中,而邦德却迫不及待地解释他的目的和过程、避免模棱两可的情形.正如在作者前言中所说,邦德认为这种行为是“一种改变的方法”而不是“一种对未来的计划”.

结论:关于互文性方面的论文题目、论文提纲、互文性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参考文献的相关大学硕士和本科毕业论文。

慈悲中互文性解读
摘 要:作为第一个荣获诺贝尔文学奖的非裔美国女性作家,托尼莫里森于2008年发表了她的具有划时代的意义的第九部小说《慈悲》,莫里森第一次把她的目。

盲刺客互文性解读
摘 要:本文以加拿大女作家玛格丽特·阿特伍德的小说《盲刺客》为研究对象,从共时互文和历时互文两方面展开分析,探讨女性作家如何通过互文的写作手法,。

罗森格兰兹和吉尔登斯敦之死和哈姆雷特互文性解读
课题项目:辽宁省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2016年度立项课题,名称:新时期高校英语专业教学资源优化与开发研究,项目编号:JG16DB165;基于就。

文化互文性视域湾文学史书写
摘 要:台湾文学史的书写在两岸呈现出不同的面貌,《台湾文学史》与《台湾文学史纲》即是最具典型性的例证。文学史的差异反映出文学史观的差异,而构成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