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大学毕业论文> 本科论文>材料浏览

关于小班区域活动论文范文写作 小班区域活动中观察和指导实践相关论文写作资料

主题:小班区域活动论文写作 时间:2024-01-22

小班区域活动中观察和指导实践,这篇小班区域活动论文范文为免费优秀学术论文范文,可用于相关写作参考。

小班区域活动论文参考文献:

小班区域活动论文参考文献 大学生就业指导结课论文美术观察杂志大学生就业和创业指导论文论文指导记录

【摘 要】区域活动是幼儿园教育工作的一项至关重要的环节,它是教师按照幼儿发展目标和幼儿兴趣为依据,为幼儿积极创设一个多样化、多功能、多色彩的环境,让幼儿自由选择活动区域和内容,按照自己的意愿和材料、同伴等进行充分的互动,从而发展各方面能力的一种有效的活动形式.

【关键词】小班 区域活动 观察指导

【中图分类号】G613.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7)22-0180-02

一、觀察是适时介入游戏的前提

实施教育,观察先行.教师只有在充分观察的基础上,才能对游戏进行情况作出正确的判断,有的放矢地引导,帮助幼儿获得发展,并使其游戏得以延伸.只有通过观察,教师才能知道幼儿是否需要更长的时间去玩,材料恰不恰当,经验丰富程度如何等,再决定是否加入幼儿的游戏,以帮助幼儿提升游戏的技巧.教师只有通过观察去了解幼儿的游戏内容,并在幼儿游戏的兴趣和需要的基础上来帮助他们,才可能避免以成人的需要和看法去干涉幼儿游戏的现象发生.

二、教师介入游戏的方式

1.平行式介入法:是指教师在幼儿附近和幼儿玩相同或不同材料的游戏,目的在于引导幼儿模仿,教师起着暗示指导的作用.这种指导是隐性的.当幼儿对教师新提供的材料不感兴趣或者不会玩、不喜欢玩,只会一种玩法时,教师可用这种方式介入进行指导.

2.交叉式介入法:是指当幼儿有教师参和的需要或教师认为有指导的必要时,由幼儿邀请教师作为游戏中的某一角色或教师自己扮演一个角色进入幼儿的游戏,通过教师和幼儿角色和角色间的互动,起到指导幼儿游戏的作用.当幼儿处于主动地位时,教师可扮演配角.例如,幼儿在玩“开商店”游戏时,“售货员”和“顾客”都很正常地进行业务往来.

3.垂直式介入法:是指幼儿游戏出现严重违反规则或攻击性等危险行为时,教师直接介入游戏,对幼儿的游戏行为进行直接干预,这时教师的指导是显性的.如在游戏当中,幼儿因争抢玩具而发生打骂,或者是玩一些如“死”、“上吊”、“暴力”等内容的游戏时,教师应直接干预,加以引导,但这种方式易破坏游戏气氛,甚至使游戏中止,一般情况下不宜多用.

三、教师指导游戏的方法

指导游戏的方法,教师不管用何种方式介入游戏,既然介入了,目的应是对幼儿游戏作具体的指导.

(一)语言指导

1.发问.发问主要是用于了解幼儿游戏的现状及幼儿的具体想法或进行启发引导等,宜用亲切平和的询问,以了解孩子的真实想法.如,“你想做什么呀?”、“你要做什么呀?”等,目的是引起幼儿的思考,逐渐学会辨别是非,作出明确的行为判断.例如,小班的贝贝小朋友往娃娃家的“衣橱”里乱投一些食物,教师看到后,没有马上制止,而是通过询问启发幼儿思考一下:衣橱是放什么的?它有什么用处?你家的食物是放在哪里的呢?让幼儿通过自己的生活经验来思考他的行为是否恰当.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引导他思考出答案,而不是将现成的答案告诉他.

2.提示.提示主要是当幼儿遇到困难或不知所措,缺乏目的时,教师用一两句简单的建议性提示,帮助幼儿明确想法,促进游戏顺利开展.例如,玩“肯德基”游戏时,“汉堡包”卖完了,孩子们的游戏便卡壳了,没法往下进行.教师用提示性的语言“我们一起加工一些吧.”引导孩子们自己动手画、涂、撕等,肯德基的“汉堡包”便热火朝天地做了起来.

3.鼓励和赞扬.主要是就游戏中幼儿表现出的创造性及正向的游戏行为加以肯定并提出希望.对幼儿在游戏中能自觉遵守规则,克服困难,坚持游戏等良好的意志品质给予赞扬,以强化幼儿正向行为的出现.

(二)行为指导

1.身体语言.是指教师在指导游戏时,利用动作、表情、眼神等对幼儿游戏行为作出反馈.例如,幼儿在游戏中所表现出的创造性行为,教师应该用点头、赞许的目光、欣喜的表情,甚至拍手等表示肯定;对幼儿不遵守游戏规则,或一些需要制止的行为,教师可用手势、摇头或面部表情等表示否定.

2.提供材料.幼儿在活动中可否选择活动材料以及自选程度的高低,直接影响着其活动的针对性、积极性.在材料不可选的情况下,幼儿的无所事事率最高,随着材料可选程度的提高,无所事事率降低,交往频率提高.在材料任选的情况下,无所事事率最低,交往频率最高.由此可见:为幼儿提供丰富的材料,让他们在自由选择的条件下进行游戏,能促进其社会性的发展.教师一方面要提供丰富的材料,另一方面还要根据情况及时添置新的材料.如好几天无人光顾的“小小舞台”里,教师及时投放了魔术箱、帽子等,孩子由原来单纯的歌舞表演,又增添了新的玩法,花样也更丰富了.

3.场地布置.教师期望幼儿产生什么行为,朝着什么方向发展,可以通过场地布置的影响来达到目的.例如,如果教师希望减少跑及粗野的游戏,可用橱柜、门帘等分隔物把开放的空间分割开来,吵闹的和安静的区域分开.再如,有的区角内无人光顾,可通过变换场地等方式吸引幼儿,也可同孩子们一起规划、设计、安排场地.

在游戏时间里,教师除了提供创造性游戏条件外,也应提供开展规则游戏的条件,并鼓励幼儿自己开展规则游戏.创造性游戏里,也要强化幼儿的规则意识.总之,对幼儿游戏的指导关键在于一个“巧”字,即巧妙点拨,使其延续、提高、升华.

参考文献:

[1]王晓菊.小班区域活动的实践和探索[J].中国校外教育(基教版),2010,(11).

[2]景丽丽.在小班区域活动中,对生活区材料投放的研究[J].新课程研究(学前教育),2011,(02).

[3]王景.浅谈小班区域活动的有效开展[J].都市家教(上半月),2011,(05).

[4]何小芬.幼儿园开展小班区域活动的思考[J].华章,2010,(08).

[5]赵莉.小班区域情景创设研究和实践[J].成长之路,2010,(20).

结论:关于本文可作为小班区域活动方面的大学硕士与本科毕业论文小班区域活动教案30篇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职称论文论文写作参考文献下载。

集体活动和区域活动融合和优化的实践
长期以来,幼儿园以集体教学为主要活动组织形式。但是近年来,随着区域活动的引入,这一局面开始被打破。幼儿园教师在组织活动时主要有“互不侵犯”和“有。

区域活动的观察指导
区域活动的观察指导是极富灵活性、创造性的。在活动中,需要教师有一定的指导技巧,既不干预太多,又不能错过任何一个有价值的教育契机。那么,教师在活动。

小班幼儿区域活动中的有效指导
摘 要:区域活动作为幼儿园教育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幼儿的身心发展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它以其独特的“自由、自主、宽松、愉快”的活动形式深受幼儿的欢。

幼儿区域活动中教师隐性指导策略
摘要:区域活动是促进幼儿身心和谐发展的重要形式之一。在幼儿的区域活动过程中,教师要明白自己的角色定位,通过“隐性化”材料布置、“隐性化”支持推进。

论文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