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大学毕业论文> 毕业论文>材料浏览

关于光明报论文范文写作 1941年在香港光明报工作相关论文写作资料

主题:光明报论文写作 时间:2024-04-03

1941年在香港光明报工作,此文是一篇光明报论文范文,为你的毕业论文写作提供有价值的参考。

光明报论文参考文献:

光明报论文参考文献 论文工作记录思想政治工作杂志工作论文德育工作论文

近日阅读《世纪》2011年3期,看到沈艺先生所写《抗战时期的香港〈国民日报〉社》一文,引起了我当年在香港摆花街上工作和生活的一些回忆.

摆花街上的姐妹报

其实,当年在香港摆花街上除去《国民日报》外,另有几家报社也设在那里,例如沈文中提到的《华商报》以及我工作过的《光明报》等.此外,摆花街上还有一些私营的小印刷厂和排字房,他们承担着一些报纸、书刊的排字铸版一直到印刷出版的业务.当时的摆花街很像上海的望平街,俨然成了香港的小文化街.

我是1941年重庆白色恐怖严重后,从重庆《新蜀报》撤退隐居在重庆青年会宿舍,并于当年6或7月接到萨空了老师从香港发来的通知,潜离重庆去桂林,再经柳州、玉林到广州湾(即现湛江市)后,搭海轮赴香港的.到港后先去九龙弥敦道国际新闻社范长江老师处,然后由范长江告知萨空了,再由萨空了到国际社陪我去香港摆花街《光明报》报社报到的.由于我是单身,《光明报》在附近摆花街上设有单身宿舍,我也就立即得到了安身之处,一间宿舍两个床位,和我同宿舍的是报社副刊主编施白芜老师.

香港《光明报》在我报到前已先创刊,它也设在摆花街上,而且和《国民日报》在同一街面上.也是一幢三层楼的街面楼房.而《华商报》则设在摆花街的另一边,离我们《光明报》稍远些.

其实整个一条摆花街并不很长,三家报社的距离实际上是相当近的.不过三家报社虽都在一条街上,但由于政治背景各异,各自的言论立场却大不相同,特别是有关抗日战争国策等问题,彼此的报纸社论和副刊、短评等方面往往会论战不休,你来我往煞是热闹.各报同仁中,有的是老相识,有的还是新闻界有一定声望的人,可是因为政治因素,途中偶然相遇,竟视若无人,互不招呼.现在想来,也真有些何必当初之感.

《光明报》是中国政团同盟组成后设在香港的机关报.报社内部组织有编辑部和经理部两个部门.其核心是报社社长梁漱溟,总编辑俞颂华,总经理萨空了.编辑部主要人员有国际版杨潮(即羊枣),要闻版潘朗(他从香港撤退至重庆后,任《国讯》主编),副刊主编施白芜(解放后在北京文联工作),外勤记者谢加茵等.经理部配有一名副经理(姓名已忘,好像是梁漱溟的学生唐东久),每日陪梁老上下班,到报社后就分管报社有关发行印刷等业务.

我是报社会计主任,负责报社财务工作(在我到港前,报社会计工作先由《华商报》的副经理兼会计主任王家振暂时的).我的办公桌设在编辑部施白芜同志处,我们两人又同住在一个宿舍内.施老师看到我本职工作不重,也喜欢写写弄弄,于是就让我帮他做个副手,平时代他收发审看来稿来件,副刊稿件少的时候,就帮他搞些短文小件填填空白,两人配合得还相当不错.

《华商报》从政治背景看,似应为香港地下组织所创办,在当时香港报纸中,《华商报》和《光明报》形似姐妹报,两报的抗日反蒋主张是基本一致的.由于大后方国统区难以畅所欲言地办报,因此均在香港办报,而报纸的发行并不局限于香港,还以大后方民众为主要的读者群之一.

《华商报》的主办者是范长江老师,他是我步入新闻界的领路人,我们两人相识于重庆青年记者学会.《华商报》副刊主编是郁风.我和郁风大姐是初识,她是一位画家,又是一位很有文采的散文家,她编的副刊版面构思精巧,雅俗共赏.当她得知我有时也喜欢弄弄笔墨,就约我给她副刊写稿.在她鼓励下,我曾就那两次从玉林到广州湾的三天路程旅途,写成一组“西南行”通讯小品供她副刊试用.这通讯稿我是一稿两投,一稿给郁大姐,另一稿寄给上海《申报》赵君豪老师,供他在《申报》以特约通讯员名义刊用(赵是我1939年在上海读新闻专修班的老师).《华商报》经理部方面我熟识的人不多,现在只记得王家振一人,他是萨空了老师的学生,广东人,当时是《华商报》的副经理兼会计主任,广东解放后曾任《南方日报》或《广州日报》的经理.

香港《光明报》和《华商报》每日出版发行量均不大,两报广告收入也不多,但办报经费勉强可维持,所以仍能出版至日寇攻陷香港时才分别停刊.两报停刊后,员工根据组织安排分别隐匿民间,我和施白芜老师先被安排在摆花街附近的一家饮食店,帮助打杂、洗菜、洗碗等.不多久,我又被单独安排到香港下环附近一条小路上的一家杂货店居住.

穿越层层封锁线从香港撤退至内地

在日寇攻陷香港大约一个多月后,因粮食恐慌,日寇当局开始大量疏散人口,组织上乘机分批安排我们撤退.我和施白芜老师是得到叶以群同志的通知撤退的.两人先由藏匿的住所撤到中环胡李话道一幢小楼房,在那里见到了《华商报》的王家振一家人(他和夫人及姨妹),后又有《光明报》的谢加茵,作家华嘉(解放后曾任广州文联负责人),彼此蒙难重见,自有一番欢庆,握手拥抱不已.当天我们就住在这幢小楼内.翌日一早,大家按通知分头到香港西南侧的一个渡口等候渡船.在那里我们又见到了国际社的黎溯、唐海以及生活书店的赵晓恩和孙明心一家人.

我们这一批是组织安排撤退的,在人员集中后,先渡船去了香港岛对面的大洪岛,在那住了两天,然后才搭乘大渔船寻机越过日寇海上封锁线,偷渡到了澳门.到澳门后,我们一批人没有集中住在一起,分散居住于相距不远的几个澳门小旅店里.澳门当时是葡萄牙属地,日寇势力尚未进入,可以在澳门市内自由走动.所以我们这一批人不仅经常在一起,而且有一次还碰见了金仲华先生,他是由吴梅同志陪同由香港潜来澳门的.

香港撤退至澳门的人员怎样继续撤退,当时也有两条路线,一条是乘船去广州湾,再由广州湾去内地;另一条是穿越日寇两条陆上封锁线前往内地.我们一批人是走陆路,穿越日寇两条陆上封锁线去内地的.为了继续撤退,我们一批人在澳门生活得十分紧张.首先是要兑换小面额钞票.当初香港撤退时,组织上分配给每人一张港币五百元大票,要兑成小票才方便市面应用.但澳门市面上大票调小票的兑换店也很难兑换这样的大票,又容易引人注目.只能到大赌场里先调换为赌场筹码,然后在赌场里出场时再用筹码调换成小票.为此我们一伙分别去过几次大赌场,也经此活动过了一把出入赌场的瘾.

另一项紧张活动是要设法取得通行证.越过日寇两条陆上封锁线,需要每人自己去日寇特务机关驻澳门的联络站通行证.而怎样向日寇特务机关申报通行证,需要根据各人自身条件设法解决.我因为年轻,广东话能讲但讲不多,也不像本地人,所以我编的申请理由是,声称自己原来在香港一家杂货店工作,老板是台山人,这次去老板台山家乡找老板解决生活的.结果我的申请竟被最早通过,拿到了通行证.当时去日寇特务机关驻澳门站申请办通行证的人每天有几百个,大部分是香港来澳门后要求转去日占区各地的.我们这一批共有男女十四人,申办通行证的时间是早上七点钟开始,我们每天都是天不亮就去日寇特务机关驻澳门站排队等候开门.有的人不一定能一次通过,要反复再去.所以为了通行证就前后花了三四天才得以全部解决,弄得人人疲倦不堪.

我们撤退的具体路线是由澳门跨过封锁线,进入日寇敌占的江门,再由江门穿越敌占区和国统区的封锁线到达广东肇庆.我们到达肇庆后,印象中好像《华商报》的华嘉和《光明报》的谢家茵两人先后分头离开大伙,各自去了广东的其他城镇.其他的人一起到广西梧州市(当时称苍梧),然后搭船到柳州.《光明报》的施白芜老师到柳州后也和我们分手,离开我们转经贵阳去了重庆.余下的人搭湘桂线火车到达桂林,桂林市当时是香港文化界撤退内地的集合地点.

就这样我在香港结束了《光明报》的工作,转辗回到内地,开始在国统区大后方的新工作.

(作者为原上海《解放日报》老报人)

责任编辑周峥嵘

结论:关于本文可作为相关专业光明报论文写作研究的大学硕士与本科毕业论文光明日报电子版阅读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职称论文参考文献资料。

基层统计联网直报工作
摘要:統计联网直报工作,是以企业一套表为核心的统计“四大工程”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是统计理念的重大革新,是统计数据生产方式的深刻变革,对于推进统。

电力企业提升业扩报装工作服务水平相关
摘要:在电力企业中,业扩报装受到了社会高度关注,在社会发展中,电力企业需要提升业扩报装的服务水平以及工作流程的专业度。因此,在电力企业的日常经营。

电力企业提升业扩报装工作服务水平
摘要:在电力企业发展与进步的同时电力企业当中业扩报装工作开始逐渐引起关注,而且在如今社会发展的过程中,对于电力企业当中业扩报装工作与服务都提出更。

如何加强被调查单位企业一套表联网直报工作
摘要:为更好地贯彻和落实国家统计局关于“企业一套表”联网直报工作的最新改革部署,加强被调查单位对“企业一套表”联网直报工作的执行力度,我们必须紧。

论文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