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大学毕业论文> 论文参考文献>材料浏览

关于舌尖论文范文写作 纪录片舌尖上中国叙事语言分析相关论文写作资料

主题:舌尖论文写作 时间:2024-02-02

纪录片舌尖上中国叙事语言分析,本论文主要论述了舌尖论文范文相关的参考文献,对您的论文写作有参考作用。

舌尖论文参考文献:

舌尖论文参考文献 中国社会科学期刊中国现代医学杂志中国畜牧杂志中国和世界的关系论文

2012年5月14日,纪录片《舌尖上的中国》于央视综合频道《魅力纪录》开播,在收视上全面飘红,超过CCTV1之前同时间段电视剧收视30%.它从“食材、主食、转化、储藏、烹饪、调和、生态”7个主题分别讲述了千百年来中国人独特的饮食习惯以及蕴含在中华美食背后的价值观,因此,《舌尖上的中国》被誉为我国首部高端饮食文化纪录片.本文拟从叙事語言的角度对《舌尖上的中国》进行研究,以便进一步探讨该片备受受众追捧的原因.

“纪录片从来就不是艺术,从来就不以唯美和观赏为目的,它有着明确的认知价值,具有强烈的工具性和目的性”.纪录片最直达人心的东西是内容,要分析纪录片的内容制作就需分析其镜头语言的运用,因此,纪录片的叙事语言也需要通过镜头语言来完成.

1 叙事语言的分析

1.1 特写镜头:表达细腻真实的情感

在《舌尖上的中国》中,导演大量运用了特写镜头,这既是该片纪实性的需要,同时也传达出了导演的美学思考和感情倾向.《舌尖上的中国》中较多的运用特写镜头,首先是对于各种关食和食材的特写,这和纪录片的本质属性相关,一部表现美食的纪录片必然要通过刻意地放大食物来展现其特色,并给观众带来强烈的视觉刺激.另外是对于片中人物的特写,导演通过这种方式表达对这些勤劳的劳动者的敬意,或许正是有了他们的汗水,我们才一能享受到如此美味的食物.

1.2 空镜头:书写艺术的情感

空镜头(scenery shot)义称“景物镜头”.常用以介绍环境背景、交代时间空间、打发人物情绪、推进故事情节、表达作者态度,具有说明、暗不、象征、隐喻等功能,在影片一中能够产生借物喻情、见景生情、情景交融、泣染意境、烘托气氛、引起联想等艺术效果,在荧幕的时空转换和调节影片节奏方面也有独特作用.在《舌尖上的中国》中便大量运用了空镜头.

《舌尖上的中国》既是一部表现美食类的纪录片,同时也是一部展示我们祖国辽阔大地卜丰富多彩的白然环境和人文环境的纪录片,因此在片中创作者往往会用到一些富有地域色彩的景物镜头用以转场或者介绍环境交代空间.这些空镜头不仅仅丰富了片子的镜头语言,也使得纪录片的画面显得更加饱满,画面增加了美感.

1.3 蒙太奇:阐述艺术的韵味

蒙太奇是根据影片所要表达的内容,和观众的心理顺序,把一系列从不同角度、地点和距离,用不同方法所获取的镜头重新人为的拼接在一起,帮助情节的表述和推进,凸显人物性格个性,从而产生一种单个镜头独自存在时所不具有的含义的表现手法.表现叙事是在纪录片原生态素材的基础上,运用叙事蒙太奇等手段来进行创作的.叙事蒙太奇的作用在于用镜头和镜头之间,镜头和段落之间的关系来叙述一段剧情,展示一系列事件.

《舌尖上的中国》导演充分运用了蒙太奇的表现手法,在每一集都讲述多种美食和多个人物故事,而每个人每个故事,侮种美食都是交叉剪辑,并不是由单一的个体单独来完成.如在《自然的馈赠》这一集,云南香格里拉的卓玛和妈妈捡拾松茸是一种白然的馈赠,同样在湖北嘉鱼挖藕的圣武兄弟俩挖的藕也是自然的馈赠,吉林查干湖上冬捕的渔民也同样享受着自然的馈赠,这许多看似单一的个体都是因为自然的馈赠而有了联系,导演用饱满的画面镜头告诉每一位观众,不仅要感谢大自然对我们的馈赠,同时“今天当我们有权远离自然,享受美食的时候,最应该感谢的是这些通过劳动和智慧成就餐桌美味的人们.”

导演常会用蒙太奇的影像语言为观众传递一种主观性很强烈的艺术思想.《舌尖上的中国》第二集《主食的故事》中,表现卖黄馍馍的老黄时,老夫妻俩原本住在农村的窑洞中,子女邀请他们进城同住,但他们却不愿离开悠闲自得的窑洞,此时片中接了一个一只小猫在悠闲的伸着懒腰的镜头,在这里导演用了隐喻蒙太奇手法.这一影像语言激发了观众的联想,小猫的悠闲将老黄夫妻俩平淡悠闲的生活表现得淋漓尽致,给观众以独特的审美享受.还有,那只暗示时间流逝的晶莹剔透的沙漏、那只暗含上海飞速发展的翱翔蓝天的飞鸟等都是蒙太奇手法的运用.

1.4 构图:结合真实和艺术

影响影视构图变化的因素有很多,但概括的可以分为四种:镜头中人或物景位的变化,镜头景别的变化,镜头角度的变化以及摄像机镜头的移动等.因此分析一部纪录片中的构图,就必须要全面考虑其中包含可能的影响因素.

“爱森斯坦认为,影像画面和观众的关系有三个层次的指向,即从影像到感情(感染活动)、从感情到思想.”参照这一观点,我们又可以按照构图本身示意的深(含蓄)、浅(直观)程度,可以将影视作品中的构图从三个层次来分析,即技术性构图、艺术性构图、哲理性构图.

技术性构图,一般只停留在技术层面,影响这一构图的因素主要是客观的镜头运动或摄像机机位的变化所引起的.《舌尖上的中国》第一集《自然的馈赠》中开场的画面构图,用技术性的构图交代环境变化,并不需要传递更多的内涵.

艺术性构图则使影像画面具备了叙事和抒情、再现和表现、反映和创造的双重功能.在《舌尖上的中国》,创作者充分运用了艺术性构图,将景别的变化、镜头的角度等元素很好的结合起来,不仅传递了情感,也增强了画面的艺术美感.

哲理性构图往往是情感价值的基础上传递的一种具有涵义(诸如历史、道德、人生哲理),能够感知现实的构图.《舌尖上的中国》构图界于“纪实风格”和“表现风格”之间,既将画面的真实感和影像的艺术性完美结合,又能让受众欣赏到精良的画面的过程中得到人生的启示.

1.5 解说词:升华主题和倾诉情感

解说词是纪录片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以画面内容为基础,根据画面内容的发展而编写的.解说词的作用是对画面进行补充、提高.纪录片《舌尖上的中国》的解说词既简洁明了,又能把观众的思维活动和画面有机结合起来,把视觉上接收到的直接信息和事物的逻辑发展这一间接信息密切结合起来,让整部纪录片内涵得到升华,外延得以扩大,恰当的解说词最大限度的提升了画面的表现力和视觉冲击力.

2 结语

《舌尖上的中国》用最朴实,最真诚的叙事语言为我们讲述了许多的故事.在讲每一个故事的时候,它里面既有特写镜头细腻而又丰富的情感表达,同时充满艺术气息的空镜头让每一位观众体验到了最唯美的抒情,还有富有魅力的蒙太奇手法的运用更为片子增添了诸多艺术韵味,让整我们既能够朦胧的想象但又仿佛真实地感受到镜头中的人和他们的故事.在整部片子中,我们可以从中读懂许多的人生哲理,不仅仅是画面中充满张力和艺术气息的构图,还有它的每一句洋溢着温暖气息的解说词,我们都能感受到时间的味道和生活的力量,这就是《舌尖上的中国》,一部平实又让我们感动的纪录片.

参考文献

[1] .下接地气,上有情怀——《舌尖上的中国》启示录[J].传媒.2012,08.

[2]任远.纪录片的语言和方法[M].北京: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2008,272.

[3]马志强.纪录片《舌尖上的中国》的叙事分析[D].兰州大学硕士研究生论文,2013.

[4]宋佳玲.影视叙事学[M].北京:中国传媒出版社.2007:94.

作者简介

刘悦(1993-),女,汉,河北省沧州市,在读研究生,沈阳体育学院, 研究方向:体育新闻传播学.

结论:关于本文可作为舌尖方面的大学硕士与本科毕业论文舌尖 忆锦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职称论文论文写作参考文献下载。

电视纪录片舌尖上中国故事细节作用
【摘要】在当下人人都可以当拍客的时代,许多影视片、特别是电视作品,只是浮光一现,风过无痕。但《舌尖上的中国》这部纪录片既叫好又叫座,这是一部成功。

舌尖上中国掀起农产品网络营销F2O模式探析
摘要:农产品网络营销主要以互联网为营销渠道,利用计算机通讯技术收集和接收产品供求信息,提供农产品交易平台。电视、网络、移动媒体的发达创造了农产品。

舌尖上中国中国美食文化传播
摘要:源远流长的中华美食集中了各民族的烹饪技艺,融合了各民族的文化传承,综合了多种文化现象,具有强烈的民族性、特定的地域性、历史的传承性等特征。。

论文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