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大学毕业论文> 电大论文>材料浏览

关于国际舆论论文范文写作 中国经济新常态国际舆论解读引导相关论文写作资料

主题:国际舆论论文写作 时间:2024-04-22

中国经济新常态国际舆论解读引导,本文是一篇关于国际舆论论文范文,可作为相关选题参考,和写作参考文献。

国际舆论论文参考文献:

国际舆论论文参考文献 中国经济论文中国国际新闻杂志社新经济杂志国际经济和贸易毕业论文选题

提要:对于中国经济“新常态”,外媒的大量报道和多角度解读对国际舆论产生了重大导向作用.有些导向是客观的、积极的,而另一些则是主观的、消极的.在这种情况下,国内主流媒体应该加强舆情研判,改进报道策略,劳于并善于引导国际舆论理性看待中国经济的现状和未来.

关键词:新常态 国际舆论 中国经济

一、第一时间发声,抢占舆论制高点

当中共 总书记 2014年S月在河南考察时首次将“新常态”一词纳入中国官方语境之后,嗅觉敏锐的外国媒体立即予以高度关注,希望从中解读出中国经济这一时期的重大变化,并窥视中国未来经济政策的走向.

时效性对于主流媒体扩大自身影响力的作用不必赘言.在围绕中国经济“新常态”的报道中,西方主流媒体反应迅速,它们在第一时间就以醒目标题对 总书记提出的这一概念进行了报道和分析.反观国内,主流媒体发出自己的声音要迟滞得多.

彭博社、CNBC和路透社的三篇解读因抢得先机,对接下来各大外媒的报道产生了很强的引导效果.例如,这三篇文章讨论了“新常态”的提出是否意味着中国领导层接受节奏放慢的增长,以及“新常态”下中国是否还会推出大规模刺激措施.其他外媒的很多后续报道,都沿用了这两种分析角度.这种导向产生的一个重要后果就是,很多外媒都以中国领导层能否容忍增速放缓来推断是否会采取大规模刺激措施,却未能看到背后更为重要的经济结构转型问题,因而也就未能让舆论真正理解中国这一时期经济决策的真正出发点.

外媒抢占先机的另一个后果是,一些心存偏见的西方人士借题发挥,在部分西方主流媒体发表了一些宣扬中国经济崩溃论的文章,认为“新常态”下中国经济即将走下坡路.正是由于国内主流媒体未能在第一时间阐释“新常态”的含义,这些非理性的声音才获得了可乘之机.

未能抓住解读“新常态”概念的黄金时间,为国内主流媒体引导国际舆论造成了不小的困难,但“新常态”毕竟不是一天两天,而是一个阶段性的概念.“新常态”阶段内,不断地有经济数据公布,不断地有经济政策出台,“新常态”的内涵和外延都在不断地丰富和扩展,报道热点也将源源不断地出现.国内主流媒体应看准每一个时点,及时发声,准确发力.

这方面,《新京报》就有一次很好的尝试.2014年11月8日,也就是APEC工商领导人峰会在北京开幕的前一天,《新京报》发表了题为《中国经济“新常态”是亚太合作“新窗口”》的社论,提出中国经济放缓不会使其失去推动全球经济的引擎地位.这篇社论认为,通过“一带一路”、亚太自贸区和亚投行等经济外交布局,以及提高对外开放水平等改革红利的释放,中国经济“新常态”虽然需要克服各种难点,但“给亚太地区乃至全球经济带来更多的是机会”.这篇社论就是抓住了APEQ峰会这一时点,扩大了“新常态”概念的外延,向世界传递出积极的声音.

二、勇于并善于驳斥外媒的误读

外媒对中国经济“新常态”解读不一.对于其中的合理观点,国内主流媒体应该适当借用,对于错误的观点,则应及时反驳,引导国际舆论朝着正确的方向发展.在这一过程中,国内主流媒体应该掌握两点策略.

首先,驳斥外媒误读时不要照本宣科,或者尽挑好看的经济数据来掩盖当前的问题.外媒报道一大特色是常常采用两种观点,让双方形成辩论之势,在辩论中引导 读者倾向于认可其中的一种,从而达到影响舆论的目的.和此相比,国内主流媒体的报道往往倾向于一边倒.只展示“新常态”下的经济“亮点”,而对存在的问题一笔带过.这样的报道在可信度上要逊于外媒.当然,国内主流媒体中也不乏正面的例子.

2014年8月5日至7日,《人民日报》连续三天在头版发表“新常态下的中国经济”系列评论.对中国经济“新常态”进行了详细解读.这三篇评论收到了很好的舆论反响.究其原因,一方面《人民日报》具有官方色彩,向来受外界关注;另一方面,这三篇文章之所以吸引读者,还在于文章勇于承认“新常态”下的各种问题,明确指出了“房地产风险、地方债务风险、金融风险”等隐患,并以直白的语言表示,维持过去30多年的高速增长“做不到、受不了、没必要”.这样的表达比之乏味的宫样宣传效果要好得多.

其次,驳斥外媒的误读,不能自说自话,还要善于借用他人的观点,尤其是外国人的观点.例如,美国《华尔街日报》曾在多篇报道中将中国房地产业不景气描述为当前中国经济的头号威胁,暗示如不采取大规模救市,整个中国经济就将面临重大风险.日本《经济学人》周刊2014年8月份的一篇文章则指出,房地产降温是中国经济结构转变的标志,不能简单地和中国崩溃论联系在一起.另一个例子是,英国《卫报》2014年10月份的一篇文章指出,有些不信任中国官方数据的人往往用发电量判断中国经济的走势,但这种判断是有问题的,发电量减少不一定是中国经济下行的标志,而很可能是中国经济从高耗能工业向服务业转型的结果.类似的例子还有很多,国内媒体可以加大对这些观点的引用,既可以增强自身观点的说服力,也可以用这些理性的声音反衬其他外媒的误导.

三、吃透“新常态”概念,调整报道方向

外媒误读中国经济“新常态”的一个主要原因,是它们的解读思路存在惯性.它们认识不到中国经济结构出现的调整,仍沿用旧指标来判断中国经济走势,如《金融时报》2014年8月的一篇报道,以社会融资规模和固定资产投资两项数据不景气,判断中国经济增长失去动力,就是犯了这种以偏概全的错误.对此,国内主流媒体也应该积极调整报道思路,引导国际舆论从新的角度观察中国经济.

首先,国内主流媒体要引导国际舆论采用“新指标”判断“新常态”下中国经济走势.一方面,对于传统的GDP增速、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进出口数据等“旧指标”的报道应该淡化总量,突出细节.例如,进出口数据中,哪些类别的商品进口增加了,是不是反映出国内的消费水平升级了?哪些类别的出口增加了,是不是反映出国内的制造业向产业链上游迈进了?另一方面,要引导舆论选择“新指标”判断中国经济走势.例如,2014年前三个季度,消费对经济增长贡献率超过投资,单位GDP能耗下降,等等.这些反映出中国结构调整阶段性成果的指标被外媒有意无意地忽视了,因而更需要国内主流媒体加大报道力度.

其次,要调整“新常态”下经济报道的重点.以前,各地重大工程项目上马或竣工,往往是国内主流媒体的报道焦点.如今,经济增长向消费倾斜,产业结构向服务业倾斜,国内媒体应该多在这些方面挖掘素材,不要给国际舆论留下中国依旧靠重大工程项目拉动经济的印象.CNN在2014年10月的一则报道中指出,很多悲观的经济报告忽视了中国私人消费的持续增长.新兴市场正诞生一批像小米公司这样以满*土市场需求为主的、快速发展的企业.反观国内主流媒体的报道,电子商务和文化产业的迅猛发展往往被当做社会新闻来报,以反映我国居民生活方式的转变和生活质量的提高,但现在应该强调,这些产业对于我国经济结构转型的重要意义.又如,澳大利亚《悉尼先驱晨报》《澳大利亚人报》和同本《经济学人》周刊等少数几家外媒指出,中国的服务业正吸引越来越多的新增劳动力,制造业的放缓对就业的影响在下降,这也可以解释中国政府不急于采取大规模刺激的原因.这种解读很有价值,但并未引起英美主流媒体的重视.国内方面,主流媒体对就业市场的报道仍停留在宣传各级政府完成就业目标这样的层面,还未能和“新常态”下中国经济结构调整联系起来,这方面的报道有待加强.

(作者单位:参考消息报社)

结论:适合国际舆论论文写作的大学硕士及相关本科毕业论文,相关国际舆论有多重要开题报告范文和学术职称论文参考文献下载。

中国经济新常态策略
摘 要:当前,中国的经济发展已经步入了一个新的时期,“新常态”的概念愈加为人所知。新常态下中国经济发展将面临更多新的变化与挑战。对此,文章在简单。

中国经济新常态和宏观调控政策走向
摘要:随着我国经济发展进入到中、高速范围之中,中国经济开始步入新常态,这就要求切实把握好增量与总量之间的彼此关系,保证向新常态实现顺利地过渡,这。

中国经济新常态下企业资本管理模式
摘要:以放缓经济发展速度、优化经济结构、改变经济驱动力等为主的中国经济“新常态”,自提出之初,就对消费、生产、投资等多个领域产生了巨大的影响。本。

论文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