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大学毕业论文> 论文范文>材料浏览

关于传统文化论文范文写作 传统文化中仁思想其对当代中国公民思想道德建设相关论文写作资料

主题:传统文化论文写作 时间:2024-03-16

传统文化中仁思想其对当代中国公民思想道德建设,这是一篇与传统文化论文范文相关的免费优秀学术论文范文资料,为你的论文写作提供参考。

传统文化论文参考文献:

传统文化论文参考文献 关于中国传统文化的论文关于传统文化的论文中国传统文化的论文传统文化论文1500字

摘 要:国无德不兴,人无德不立.多年来,我们一直都十分注重我国公民精神文明的建设和发展,不断完善和丰富关于我国公民道德体系的建设,创新思想道德体系建设的有效载体,不断深化和开拓公民思想道德文化建设的新路径.诚然,孔子思想的核心是“仁爱”,从中所蕴含的道德智慧、道德修养和道德境界,让我们在培养公民思想道德认知和道德行为方面获得了一些认识,也得到了一些借鉴,延续古今、古为今用,为当代中国公民思想道德文化建设提供了新的启发和思考.

关键词: “仁”;仁德;思想道德;公民道德

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强盛,总是以文化兴盛为支撑的,若是没有文化的引领,没有精神世界的丰富和发展,就没有灵魂没有气息死气沉沉,就不可能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需要以中华文化发展繁荣为条件,对历史文化特别是先人传承下来的道德规范,要坚持古为今用、推陈出新,有鉴别地加以对待,有扬弃地予以继承”[1].当代中国公民的思想道德建设,必须要以继承和发扬我国人民在长期实践中培育和形成的传统美德为基础,温暖每一个人的精神家园,特别是传统文化中关于“仁”的思想,对帮助我国国民思想道德素质的提升以及对当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道德文化的建设,都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意义及现实意义.

一、“仁”的基本内涵

中华民族是个伟大的民族,曾经创造了辉煌灿烂的历史和文化.数千年来,中国虽然历经沧桑,其历史文化却始终延绵发展、传承不绝.关于“仁”字,郭沫若先生曾这样说过:“仁字是春秋时代的新名词,我们在春秋以前的真正古书里面找不出这个字,在金文和甲骨文里也找不出这个字”[2].这一结论,得到了学术界的广泛认同,至今仍被一些学者沿用.事实上,“仁”字早在商代就产生了,但在孔子之前很少有人使用,并且其内涵也十分的模糊,到了孔子时代,这才使用的日渐多了起来.在孔子看来,任何一个具体的规定都不能全面而又准确的将“仁”的含义全部表达出来.例如:在这里的“仁”就和柏拉图的“理念”有近似之处,人们的行为只能是在某一部分上做到“仁”的要求,正因为“仁”是所有完美道德的总和,所以无论从哪一方面着眼的时候都不可能完整的表述“仁”的含义.但就其“仁”的基本内涵而言,可以归纳到孔子和他弟子樊迟的对话中:樊迟问仁.子曰:“爱人.”所谓“爱人”,笔者认为,指的是对一切人都存有仁慈恻隐之心,因而也对一切人都持有负责、爱护的态度.

二、孔子关于“仁”的道德境界

人和人之间的区别,不在于自然生命的长短,也不在于人生经历的多少,而在于道德生命境界的高低.通过孔子对“仁”的表达,能够看出其中孔子的高明智慧:这种智慧不拘泥于特定场景的僵化知识,而是依据不同的时空、不同的人物、不同的情况作出适宜的判断、理解和行为,从而达到最恰当的效果;这种智慧也绝不是仅仅针对成功而言,而且还是包括在成功路上的道德意识、道德认知、道德涵养、道德判断和道德行为.

(一)“仁者,人也.亲亲为大”

这就是说,“仁”和“人”是相通的,是所有人都应该具有的道德感情,是“人”之所以为人的道德表现.至于“亲亲为大”,是主张实行仁德,要亲亲为始,亲亲为要,那么首先就是从自己身边的亲人开始,礼貌有加、尊老爱幼等,形成最深沉的 反应基础,其次再是其他人,由远到近、由亲到疏,最后转为质的升华.正如孔子在教育他弟子如何做人时说到:“弟子,入则孝,出则弟,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其中“泛爱众”就是做人的道德要求,即博爱大众.恰巧,孟子也曾说过:“仁也者,人也.合而言之,道也.”这也是将“仁”同视为“人”.他还说过:“亲亲而仁民,仁民而爱物.”这一主张显然又是和孔子道德要求不约而同的一致,并有一定的扩展.

(二)“仁者爱人”

对于“仁者爱人”而言,学术界至今都有着不同的理解.有些学者认为,孔子的“仁”是带有明显的贵族阶级性的,是贵族专有的一种道德,“‘人’专指统治阶级,‘爱人’的外延当亦限于统治阶级”[3].但就其孔子自身而言,不仅在字面上看不出什么阶级性,而且在他言行中也找不出什么相应的证据.然而恰恰相反,他的“仁下庶人”却随处可见.例如:子曰:“民之于仁也,甚于水火.水火,吾见蹈而死者矣,未见蹈仁而死者也.”意思是说,仁德不只是贵族的标志和特征,平民老百姓同样也需要仁德,比需要水火还要迫切.所以人人都需要道德的规范和指引,都应达到“仁者爱人”的道德境界.

(三)“夫仁者,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

仁者,还需具备“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的品格,把自己的愿望和追求看做是别人的愿望和追求,并帮助其去实现,这说的就是一种视人如己、和人共好的道德境界.我相信在现实生活中,道德带来的幸福会不断增强,内心会得到幸福的体验,外在会享受幸福的环境.在这样的氛围气息里,我们的道德认知层面一定会有巨大的提升,个人的道德修养不断丰富.孔子相信“性相近习相远”,如果能够做到推己及人,以及舍己为人,那么自然而然仁者就出现了.

(四)“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同样,子贡在仲弓问仁时也曾说过:“我不欲人之加诸我也,吾亦欲无加诸人”,表达的含义近似于相同.自己不愿承担和履行的事物,我们为什么要要求他人实行呢?更不能将自己的不满和对社会世俗带有的偏见而强加于他人身上.从理论上来讲,“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仁”的道德标准,是我们实践道德行为时不可或缺的黄金准则,值得我们认真体会,而终身受益.这一道德信条伴随并激励着我们多年,千姿百态的呈现,但也逃离不了视角呈现背后的功利问题.针对自觉践行道德行为的问题,怎样更好的把控个人私欲、践行道德,这更值得我们期待.

通过以上四个方面对“仁”的道德境界的论述,“仁者”应拥有怎样的道德理念和信条、应达到怎样的道德水准有了个大致的了解.正如习总书记讲到的那样:“激发人们形成善良的道德意愿、道德情感,培育正确的道德判断和道德责任,提高道德实践能力尤其是自觉践行能力,引导人们向往和追求讲道德、尊道德、守道德的生活,形成向上的力量、向善的力量.只要中华民族一代接着一代追求美好崇高的道德境界,我们的民族就永远充满希望”[4].

结论:适合传统文化论文写作的大学硕士及相关本科毕业论文,相关传统文化视频讲座150集开题报告范文和学术职称论文参考文献下载。

传统文化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路径
摘 要:传统文化是民族文化精髓,为了将传统文化更好地传承,将其融入到高校思政教育中效果更佳。基于此,本文首先分析传统文化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

论优秀传统文化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价值
摘 要:本文首先对传统文化的内涵进行论述,并对优秀传统文化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价值体现进行分析,最后探讨其价值实现策略,以供广大同行参考与交。

运用传统文化开展企业思想政治工作
中图分类号:D641 文献标识:A 文章编号:1674-1145(2016)07-000-01摘 要 中国传统文化源远流长,深刻影响着人们的思。

论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和现代思想政治教育
摘 要: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作为我国现代思想政治教育的基础,其中许多观点不仅是我国现代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内容,而且也可以拓展我国传统思想政治教育的方。

论文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