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大学毕业论文> mba论文>材料浏览

关于普惠论文范文写作 互联网普惠金融是否影响城乡收入均衡增长相关论文写作资料

主题:普惠论文写作 时间:2024-02-19

互联网普惠金融是否影响城乡收入均衡增长,此文是一篇普惠论文范文,为你的毕业论文写作提供有价值的参考。

普惠论文参考文献:

普惠论文参考文献 互联网金融论文关于互联网金融的论文互联网金融论文题目普惠金融论文

摘 要:本文运用中国31个省份2010—2014年度数据,计算各地普惠金融发展指数,并构建面板数据回归模型,分析“互联网+”普惠金融对城乡收入均衡增长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互联网和普惠金融两个变量各自对城乡人均收入水平、城乡收入均衡水平都有显著促进作用.两个变量的交互效应对城乡人均收入水平有显著促进作用,但对城乡收入均衡水平影响并不显著,这说明在促进城乡收入结构性均衡增长方面,互联网和普惠金融的融合度不够.中国需要多策并举,有力推进“互联网+”普惠金融在农村地区、小微企业和低收入社区的推广,在促进城乡收入总水平增长的基础之上,促进结构性均衡增长,实现城乡包容性发展和共同富裕.

关键词:“互联网+”;普惠金融;城乡收入均衡水平;平衡面板数据

中图分类号:F830.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0-176X(2017)07-0050-07

一、问题的提出

“普惠金融”(Financial Inclusion)这一概念由来已久.在融资端,传统金融机构长期延续根深蒂固“二八理论”的理念,金融资源更多倾斜于“头部”领域——20%的高中端客户,而80%小微企业、三农、低收入社区居民等“尾部”领域客户,由于存在信息不对称、缺乏信用评估和抵押物,加之交易金额小,运营成本过高等问题,往往得不到关注,产生金融排斥现象.Kempson和Whyley[1]、Leyshon和Thrift[2]先后指出,“普惠金融”是一个和金融排斥相对立的概念,这一词汇在联合国宣传2005年国际小额信贷年时被率先使用.其基本含义是:能够以可负担的成本,有效、全方位地为所有社会成员提供金融服务.Kodan 和Chhikara[3]认为,普惠金融强调金融服务的可获得性,如果需要人们能够使用这些金融服务.同时,普惠金融也强调了“可负担的成本”,作为金融机构尤其是追求利润最大化的商业性金融机构,开展普惠金融业务时,必须协调成本和收益、履行社会责任和利润最大化之间的关系.正是因为其间可能存在的冲突,使得长期以来普惠金融业务的开展,处于“外热内冷”的尴尬局面.

随着数字技术和金融业务融合的不断深入,面向中低端客户群体的金融服务成本不断下降,以商业银行为主体的金融机构的经营理念逐渐由“二八法则”转向“长尾理论”,客户端不断下移.同时,互联网金融企业把数字技术和普惠金融结合起来,为普通大众和中低端收入群体推出丰富的普惠金融产品,作为新兴行业异军突起,成为“互联网+”普惠金融的实践典范.2013年6月,阿里巴巴旗下的网上支付系统支付宝推出“余额宝”.作为一款“1元起购”的开放式基金,余额宝在短短三年内开户数超过2.95亿,为客户赚取收益572.93亿元,是目前互联网金融最成功的实践案例.也正是余额宝的成功,引发了国内2013年以来的互联网金融热潮.中国人民银行2014年发布《中国金融稳定报告》明确给出互联网金融的定义:互联网金融指金融借助互联网和移动通信技术,实现资金融通、支付和信息 功能的新型金融模式.互联网和移动通信技术的普遍性,从根本上决定了这种新型金融模式具有传统金融难以企及的普惠性.

2016年9月G20峰会上《G20数字普惠金融高级原则》的正式公布,使得普惠金融这个热点话题,以一个新视角再次出现在实务界和学术界.数字普惠金融是指互联网、移动通讯、大数据、云计算等数字技术和普惠金融的有机融合.这一原则的公布,无疑为普惠金融的发展提供了技术的规则支撑,也为普惠金融这一概念注入新鲜养分.在此背景下,作为数字技术中起源较早并具有典型代表性的互联网技术,“互联网+”普惠金融的经济效用问题尤其值得关注.

近年来,随着数字技术和金融业务融合的不断深入,使得面向中低端客户群体的金融服务成本不断下降,由此以商业银行为主体金融机构的经营理念逐渐由“二八法则”转向“长尾理论”,客户端不断下移.同时,互联网等数字金融企业作为新兴行业异军突起,把数字技术和普惠金融结合起来,为普通大众和中低端收入群体推出丰富的普惠金融产品,成为“互联网+”普惠金融的实践典范.2013年6月,阿里巴巴旗下的网上支付系统支付寶推出“余额宝”.作为一款“1元起购”开放式基金,余额宝在短短三年内开户数超过2.95亿,为客户赚取收益572.93亿元,是目前互联网金融最成功的实践案例.也正是余额宝的成功,引发了国内2013年以来的互联网金融热潮.中国人民银行2014年发布的《中国金融稳定报告》明确给出互联网金融的定义:互联网金融指金融借助互联网和移动通信技术,实现资金融通、支付和信息 功能的新型金融模式.互联网和移动通信技术的普遍性,从根本上决定了这种新型金融模式具有传统金融难以企及的普惠性.

在“互联网+”普惠金融实践持续深入的同时,国内学者也开始了学术层面的探讨.林宏山[4]分析了中国普惠金融发展存在的不足以及互联网金融的优势,指出互联网金融的特性使之有助于社会各阶层便利地获取各种金融服务,规范互联网金融业务将推进中国普惠金融的发展.杨光[5]考察了互联网金融和普惠金融的结合点,认为两者核心理念(平等、普遍、共享)不谋而合,都关注“创造20%收益的80%普通客户群”,并且通过小金额、大客户量来进行风险控制,通过降低成本实现可持续经营.其他学者也大多从互联网金融促进普惠金融发展的角度展开理论研究并提出相关建议.

理论上讲,普惠金融会对低收入居民和小微企业的经济行为产生显著影响,这几乎得到了学界共识.星焱[6]、焦瑾璞[7]认为,普惠金融水平的提升有助于解决贫困问题、促进经济增长、实现城乡收入均衡.“互联网+”普惠金融有机融合的发展模式,将通过交互效应和乘数效应,发挥更加显著的作用,促进城乡均衡发展,缩小城乡收入差距.“互联网+”普惠金融是否显著促进了城乡收入均衡增长?要量化验证这个问题,需要首先梳理清楚三个概念:其一,如何测度普惠金融和“互联网+”普惠金融?其二,如何测度城乡收入均衡水平?其三,怎样量化分析金融发展对城乡居民收入的影响?

结论:适合不知如何写普惠方面的相关专业大学硕士和本科毕业论文以及关于普惠金融贷款好批吗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相关职称论文写作参考文献资料下载。

普惠金融能缩小城乡收入差距吗
内容提要:普惠金融通过农村资本的形成、配置及技术创新而缩小城乡收入差距。本文依据2005-2014年中国省际面板数据,基于非线性与线性面板模型检。

互联网普惠金融的融合策略分析
摘 要推进“互联网+普惠金融”的创新融合是加快提升我国普惠金融发展的重要途径。本文在分析“互联网+普惠金融”发展的现状和趋势基础上,阐述了互联网。

大数据技术对于互联网普惠金融风险管控能力重要作用
摘要:大数据被用于互联网金融风险分析的作用比较明显,尤其是对互联网普惠金融风险管控。大数据技术几乎非常准确地计量了这种风险的产生、发展和走向。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