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大学毕业论文> 硕士论文>材料浏览

关于事后监督论文范文写作 风险分级和资源匹配央行事后监督效率改进案例相关论文写作资料

主题:事后监督论文写作 时间:2024-01-15

风险分级和资源匹配央行事后监督效率改进案例,本论文为免费优秀的关于事后监督论文范文资料,可用于相关论文写作参考。

事后监督论文参考文献:

事后监督论文参考文献 企业财务风险的分析和防范论文人力资源专业论文题目人力资源会计论文人力资源管理专业论文题目

摘 要:本文以事后监督的相关经济学解释为逻辑起点,总结归纳了人民银行济南分行事后监督工作多年来的发展实践,通过分析其在风险分级的基础上改进资源的合理配置和提高资源的运用效率的经验,得出通过信息化实现风险分级,并基于风险分级进行资源的合理配置,是提升央行事后监督效率的有效途径.

关键词:效率改进;风险分级;资源配置

中图分类号:F830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4-2265(2015)10-0053-05

一、引言

会计核算历来是央行金融服务的重点,核算风险的监督、防控和会计核算密不可分.为适应会计核算集中及风险控制需要,人民银行事后监督机构2004年从会计核算部门分离,独立行使对各类会计核算业务进行及时、连续、全面监督的职责,在规范会计行为、防范资金风险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近年来, 银行会计核算改革步伐加快,作为会计核算监督后台,有效的事后监督模式必须适应核算方式发展,会计核算方式变化必然对事后监督工作机制、理念、方法、手段等带来深远的、全方位的影响.因此,对事后监督以往的工作历程加以分析并从资源配置和资源管理等方面研究如何提高事后监督工作效率,是十分必要的.

事后监督作为央行的独立机构,是为更好地提高央行金融服务质量、完善内部监督管理体制而设立的,通过对日常会计核算业务的连续全面监督,对核算过程、结果实施有效控制,防范核算风险,使核算结果真实可靠,使央行核算活动得以按计划完成.现代控制论要求管理者在活动开始前、进行过程中和完成后实施控制,以获得全面控制的效果,确保活动得以按计划完成.而制衡理论运用到经济和企业管理中形成一个重要的管理原则,即不相容职务相分离,要求每项经济业务都要经过两个或两个以上的部门或人员的处理,不相容岗位和职务之间能够互相监督、互相制约,形成有效的制衡体系.在控制论和制衡理论的指导下,事后监督部门应作为独立于会计核算部门之外的监督控制机构,对会计核算风险进行控制和防范,一方面要注重监督人员的权力分配和制衡,避免由于监督人员过失造成的监督失误,另一方面应改变以往单纯地采用反馈式控制(即控制发生在行为之后),而是将前馈式控制(即预测可能发生的问题)、同步式控制(即行为过程中实施的控制)和反馈式控制有机结合,充分运用监督资源,在各个阶段把握可能产生的风险并加以控制和防范,提升风险防控效果,提高会计核算质量.

二、人民银行济南分行事后监督工作的改进历程

(一)事后监督发展背景及历程

央行内部监督体系的建立,最早可追溯到1985年内部纪检监察部门的建立,其主要是对个人*业务过程的行为进行监督.到了1998年,为了完善控制环境,提高各职能部门执行政策和工作程序的有效性,按照独立性原则成立了内审部门,其主要职责是对内控制度、风险管理和干部履职情况进行监督.2004年,为了加强对重要资金风险部门的日常连续监督,事后监督职能从各业务部门分离出来.人总行于2004年初开始,在各分行、中心支行分设事后监督中心,负责对辖内会计、国库、货币发行和外汇等部门的会计核算业务实施事后监督,各分支行事后监督部门也逐步实现独立分设.事后监督作为央行会计核算业务的重要审核监督部门,在规范会计业务操作、提高会计核算质量和防范核算资金风险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不仅是央行内部控制的重要手段,为央行流动资金安全和防范资金风险提供保证,也对被监督单位具有督导作用,有效促进各业务部门加强管理、规范操作,从而为金融业提供更优质服务,树立 银行的良好形象.

人民银行济南分行(以下简称“济南分行”)辖内的事后监督部门独立履职仅有10年的时间,但事后监督工作的出现可以追溯到更早.根据不同时期会计核算的大背景和央行职能的变化,事后监督以往的发展经历了四个不同的阶段(见表1).10多年来,济南分行事后监督工作在各个发展阶段都积极转变监督理念、拓展监督范围、探索监督方法、创新监督手段,在提高辖区核算质量、助推内控管理、保障 银行资金安全的同时,也逐渐获得业务部门的认可和协调协作,事后监督工作质效显著提升,事后监督职能得到充分发挥.

(二)济南分行辖内事后监督工作效率的改进

1. 手工时代的碎片化监督.央行事后监督是对日常会计核算业务的连续全面监督,对核算过程、结果实施有效控制,其出发点是使核算结果达到真实可靠,使央行核算活动得以按计划完成.在济南分行事后监督发展的初期,即内部监督、分散监督以及集中监督阶段的初期,事后监督仅是在全面复核的基础上,以防范资金风险为重点对会计核算业务进行监督,其关注的重点主要是操作风险,监督手段仅仅局限于完全纯手工.这一时期,事后监督可运用的信息化资源也很有限,仅能获得各会计核算专业分散的每日基本业务数据,实施碎片化的监督.而由于监督独立性、时效性差,监督标准不统一,未能对这些数据进行有效的整合和分析评估,对于风险进行防范的能力较弱,会计核算差错率相对较高,以2006年、2007年为例,会计业务的监督差错率达到0.296‰和0.12‰,国库业务差错也有0.067‰和0.041‰.

2. 信息化时代的集中监督.基于监督资源的稀缺而导致的对风险把握的不足,事后监督需要把分散的监督资源进行集中和整合,实现监督资源的规模经济,提升对风险的控制和关注程度.进入集中监督阶段,济南分行事后监督逐渐改进监督工作模式,由全面复核型向风险导向型转变,整合、集中分散的监督资源,采用信息化技术对会计核算风险进行定性和定量,并根据风险发生的概率和造成损失大小进行动态关注,提高了事后监督工作效率.

(1)风险导向的监督资源配置.在风险导向的监督模式下,事后监督提高了信息化监督手段的运用效率,将信息化监督手段和手工监督手段相结合,使得分散的监督资源得以整合和集中起来,也为风险的定性和定量奠定了技术基础.在继2000年组织开发了 银行会计事后监督系统并在全国推广使用之后,2007年8月济南分行自主开发推广使用了国库会计数据集中事后监督系统;在2012年和2013年,又先后组织研究开发了 银行国库业务系统(以下简称TBS)和国库会计数据集中系统(以下简称TCBS)配套版本国库事后监督系统、货币发行会计核算业务监督系统,在全国率先开展会计核算数据集中系统(以下简称ACS)的监督系统试点及推广工作.至2014年底,济南分行辖内的事后监督工作已基本建立起了会计、国库、货币发行业务人工和信息技术监督相结合的监督手段和方式,而这种监督方式为济南分行事后监督工作提供了高效运行的平台.2012年,济南分行辖内事后监督针对会计核算业务各类风险进行了全面的分析和评估,在确定风险分类标准的基础上,采用定性和定量相结合的方式对风险进行层级定性,将操作风险、管理风险等按风险大小,分会计(营业)、国库、货币发行专业,设立了四个层次的评价指标,即“四类差错”,四类差错中风险等级的确定主要基于以前年度各类会计核算差错的发生概率和产生的损失大小,采用风险矩阵方法将风险等级的确定过程进行还原,运用风险等级量化(线性插值)公式,筛选出关键风险.

结论:关于对写作事后监督论文范文与课题研究的大学硕士、相关本科毕业论文事后监督风险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相关文献综述及职称论文参考文献资料下载有帮助。

运用SWOT分析法破解央行事后监督之困
摘要:央行事后监督部门成立6年以来,在促规范防风险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但是从近几年查堵案件的情况看,事后监督却有一定的局限性。本文从央行事后监督。

国库事后监督防范国库资金风险
一、加快建立和完善国库会计核算监督制度体系建设明确国库会计核算业务监督管理主体,优化国库会计核算监督环境,为实施有效监督创造基本条件;制定并修。

提高央行事后监督执行力
摘要:随着会计核算模式的变革,提高央行事后监督执行力势在必行。本课题在必要性分析的基础上,从内外部两大因素对事后监督执行力进行了阐述,最后从加强。

ACS系统下央行事后监督工作的转型和
摘要:ACS系统上线运行后,中央银行事后监督工作发生了巨大变化,如数据高度集中,凭证接柜与账务记录分离,实时监督与事后监督相融合等。同时,也面临。

论文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