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大学毕业论文> 学年论文>材料浏览

关于角度赏析鹿柴论文范文写作 从衔接和连贯的角度赏析鹿柴的三个英译版本相关论文写作资料

主题:角度赏析鹿柴论文写作 时间:2024-02-19

从衔接和连贯的角度赏析鹿柴的三个英译版本,本论文可用于角度赏析鹿柴论文范文参考下载,角度赏析鹿柴相关论文写作参考研究。

角度赏析鹿柴论文参考文献:

角度赏析鹿柴论文参考文献 音乐赏析论文诗经赏析论文论文赏析建筑赏析论文

摘 要:衔接与连贯是语篇的两个基本属性.翻译过程中的原文和译文,都是作为语篇而存在的,因此都必须符合形式上的衔接和语义上的连贯这两个要求.译文是否反映原文中的衔接与连贯,是指导翻译过程的原则和评价译文质量的衡量之一.本文试以唐诗《鹿柴》的三个英译本为例,对比分析原文和译文中的衔接与连贯,并对三个英译本进行赏析.

关键词:衔接;连贯;翻译;《鹿柴》

[中图分类号]:H315.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18)-05-0-02

一、引言

《鹿柴》是唐代诗人王维的山水诗中的代表作之一,唐天宝年间诗人购置辋川别业,与好友作诗编策成集《辋川集》,此诗为其中第五首.在文学翻译中,有其有关中国古诗的翻译标准,国内外学者没有一致的看法,在英译方面的研究,也多在文学批评、文学翻译和诗歌翻译的角度.本文拟从语言学衔接和连贯的角度分析《鹿柴》英译本.

二、《鹿柴》原文中的衔接与连贯

语篇的粘连性通过各种衔接手段实现.根据Halliday和Hason的观点,衔接是一个语义概念,它指的是语篇中所存在的意义关系.当语篇中的某一成分的解释依赖于另一成分时,便产生了衔接.衔接手段主要有五种:照应,替代,省略,连接和词汇衔接(Halliday,1976).衔接与连贯共同构成语篇的基本属性,即一个语篇既要外化于形式上的衔接,又要内涵于语义上的连贯.

《鹿柴》描绘了鹿柴附近的空山深林在傍晚时分的幽静景色,充满了绘画的境界,反映了诗人对大自然的热爱和对尘世官场的厌倦.

鹿柴

王维

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

返影入深林,复照青苔上.

作为一个语篇,它是连贯的,诗中各行的意义单位之间是存在着语义关系的.

第一句“空山不见人”,先正面描写空山的杳无人迹,侧重于表现山的空寂清冷.由于杳无人迹,这并不真空的山在诗人的感觉中显得空廓虚无.“不见人”把“空山”的意蕴具体化了.

“空山不见人”之后紧接“但闻人语响”, “但”作为连词,是一种重要的衔接手段,与上句构成逻辑关系.上句“空”与此句“响”在词意上构成反义关系,词语在意义上的关联,增进了两个分句的连接.

三四句以光亮反衬幽暗.写夕阳的倾斜光线进入深深的山林之中,视线缓缓下移,复见低处的青苔,以从上至下的空间为线索,构成深层意义上的连贯.

这是一首五言四行格律诗,原诗由四行构成,每行由五个汉字组成,这种平行结构将原诗衔接成一个连贯的整体.该诗押韵形式是ABCB.第二行的“响”,与第四行的“上”压正韵/ang/,这种押韵就是作者在诗歌中用来起谋篇意义的重要衔接手段.还有其他的语篇衔接机制在原诗中的运用,例如头韵出现在“返”、“复”之间押韵/f/.全诗一开始就点出山之空,从人语响的动到返景入深林的静这两方面来描绘空,从一般到特殊,以对比的手法,反衬以及正衬出空山之空,把整首诗连为一个整体.因此,全诗前后照应,形成了形式上的衔接和语义上的连贯.

三、对《鹿柴》三个英译本中衔接与连贯的分析

三个译本分别是:

1.Wang Wei

Deer Enclosure

On the empty mountain, seeing on one,

Only hearing the echoes of someone’s voice;

Returning light enters the deep forest,

Again shining upon the green moss.

(Translated by Richard W. Bodman and Victor H. Mair)

2、No one is seen in deserted hills,

Only the echoes of speech are heard.

Sunlight cast back comes deep in the woods

And shines once again upon the green moss.

Stephen Owen(Owen, 1996:393)

3.Empty mountain:

no one to be seen.

Yet—hear—

human sounds and echoes.

Returning sunlight

enters the dark woods;

Again shining

on the green moss, above.

Gary Snyder(Weinberger, 1987:42)

第一首選自Victor H. Mair的The Shorter Columbia Anthology of Traditional Chinese Literature.二三首分别选自美国著名汉学家宇文所安编译的《诺顿中国文选》和美国著名诗人及翻译家温伯格的代表作《阅读王维的十九种方式》中斯奈德的译文.

对于原诗的第一句“空山不见人”,第一首译诗处理为“On the empty mountain, seeing on one”,第二首译诗译为“No one is seen in deserted hills”,第三首译诗译为“Empty mountain: no one to be seen.”一三都将空山译为Empty mountain,二则译为deserted hills,在词义的区分上有所不同,一三首较之二更能表达出空,因为空并非荒凉.在处理“不见人”上,三首译诗各不相同,第一首的主动语态较之后两首的被动语态,更加让人身临其境.

结论:关于角度赏析鹿柴方面的论文题目、论文提纲、角度赏析鹿柴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参考文献的相关大学硕士和本科毕业论文。

语境顺应论角度红楼梦中笑类短语英译
摘 要: 本文从语境顺应角度研究《红楼梦》英译本(杨宪益版)中“笑”类短语的英译,分析不同“笑”类短语的翻译策略,总结出符合语境顺应的翻译方法。。

历史角度赏析蜀道难
摘要:李白的《蜀道难》一诗自现世以来,在历代名篇中都是超群绝伦的诗。李白以精妙的笔法和瑰丽的想象再现了蜀道的壮秀奇景,诗中描述的秦蜀沿途上奇峻雄。

归化异化角度分析中国成语英译
摘 要:中华文明传承五千年历史,中国文化博大精深。成语作为中国语言文化的一大特色,在展现中国文化传承方面具有显著代表性。归化和异化是处理语言形式。

论文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