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大学毕业论文> 专科论文>材料浏览

关于中国皇帝婚礼论文范文写作 英国记者眼中中国皇帝婚礼相关论文写作资料

主题:中国皇帝婚礼论文写作 时间:2024-01-18

英国记者眼中中国皇帝婚礼,本论文主要论述了中国皇帝婚礼论文范文相关的参考文献,对您的论文写作有参考作用。

中国皇帝婚礼论文参考文献:

中国皇帝婚礼论文参考文献 中国社会科学期刊中国现代医学杂志中国畜牧杂志中国和世界的关系论文

对于同治大婚,当时外国人极感兴趣,英国《伦敦新闻画报》特别邀约英国艺术家威廉·辛普森作为通讯员前往中国,探个究竟.1874年,他在伦敦出版了《迎接太阳:环球旅行》一书,详尽记述了目击同治大婚的经过.

婚礼前一周全国各地敬奉礼物

同治十一年九月十五日(1872年10月16日)是同治皇帝大婚的日子.那时候,同治皇帝十七岁,皇后是十九岁的阿鲁特氏.

辛普森于1872年8月5日从伦敦出发,9月下旬抵达北京.他迫不及待地顺着刚刚修整过、洒上新黄土的路面,前往新娘(即皇后)的府邸,看到搭就的架上遍扎彩绸,处处贴着“双倍福佑”的“囍”字.

辛普森和同伴削好铅笔,拿出画本,要给府邸来个速写.那年头北京街道上“洋鬼子”很少见,极为引人注目,手拿画本的“洋鬼子”更是稀罕,消息似乎迅速不胫而走,辛普森意外地“身陷重围”.他描述说:北京闲逛的人太多了.这是一条很宽的街道,簇拥着上万人,全都翘首观看我们正在做什么.周围能看到的人很是心满意足,但外面观众越来越多,这些后来者不明白发生了什么,他们越动不安,结果互相推搡,离我们最近的被推到中间,我们也被挤来挤去.

最后,惊动了清朝官员出面干预,辛普森一行才得以解围.

大婚迎娶皇后,当然要置办皇后的妆奁即嫁妆.辛普森向好奇的英国读者报告:

婚礼前约一个星期,每天早晨沿着这条路都有行进的队伍,有人解释说它们都是全国各地所进敬奉的礼物,所有物品都送至皇后将要居住的宫中.这些婚礼物品种类繁多,它们都由和红色丝绸扎系,分别代表着“皇帝”和“婚礼”.

每天早晨,成群的北京人都出来看皇帝布置房间的物品,整个路上从头到尾两边都是人.有天早晨,所抬物品特别贵重,因此整个队伍在天亮之前就已行动,没赶上瞧热闹的人未免大失所望.据说,这是为了防止发生抢夺事件.

辛普森特别记述了15日,也就是大婚的头一天,皇家向新娘阿鲁特氏送金册、金节、金印的场面:

下午四点左右,抬着皇后凤舆的队伍从皇宫出发,由一位蒙古王爷和数位蒙古大臣带队,身着盛装.这位蒙古王爷,手捧御用朝珠,那是皇帝至高权力的象征,如同皇帝亲往一样神圣,是最尊贵的礼节.

整支队伍的前面,有三十匹配有金鞍鞯的白马,队伍主体则由众多旗帜和各种不同颜色的三重伞盖组成.伞上绣有龙凤图案,高竿之上有圆形、方形和心形的扇子,还有一种红竿子顶端是“金瓜”.皇帝的三重黄龙伞走在后面,再接着是凤舆——丝绸的围帘,金色状的轿顶装饰着龙和凤,并没有用珍珠和黄金,装饰极其质朴.

清廷不让民众看大婚队伍

同治大婚的正日是10月16日,而细心的辛普森得知:“更确切地说,钦天监官员选中的是15日到16日间的夜里.这是个月圆之夜.”“人们说队伍约在15日*十二点离开皇后府邸,这样可以在清晨两点之前到达皇宫,过了这个时间将会是不吉利的.”

各国驻北京使馆里,许多人在讨论着如何能看到迎娶皇后.但人们都清楚,这将是一件极不容易的事,因为清廷已照会各国使馆,要求每位公使约束自己的国民,不要在10月15日或16日外出观看结婚队伍.辛普森观察到了一种特别的防范措施:

沿着整个新铺垫的黄道——它有两三英里长——我们已注意到,通向这条路的每一个街巷口都设置了障碍.竹子搭就的架子,加上帘子,遮挡住任何观看的可能.经向人打听得知,那些负责此事的人——礼部官员——就是为了让民众看不到大婚队伍.

因为有“任务”在身,辛普森在友人帮助下,由一名中国妇女作为向导,进入婚礼队伍途经的某条胡同转角的一个大烟馆.婚礼队伍将于晚上11点或是稍后从新皇后府邸出发,辛普森一行四人早在晚上9点左右就到达隐蔽的“观礼”地点.他们将窗户上的薄纸戳破,朝外面看去:

月圆之夜,一切都看得一清二楚.街上树立着为数不多的灯笼,供照明之用.有许多士兵,或说是治安人员——因为他们身着同样的衣服——分散站立着,只是在那儿站着.所有店铺都关了张,街上显得有些冷清.这让人想起和巴黎公社(1871年)作战时巴黎的街道,当时所有的店铺和窗户都闭着,除了街上的士兵,一个人影都没有.

“天子脚下”各色人等众生相

人群并没有给街上的卫兵带来太 烦,这显示出北京的一般民众特别和善,喜欢之美.

清同治一朝(1862-1874年),慈禧太后、恭亲王奕訢联合执政,在曾国藩、左宗棠、李鸿章等汉族大臣通力合作下,大乱(太平天国、英法联军入侵)之后求大治,中国的近代化建设初现端倪,国力有所恢复,民心稍稍聚拢,史称“同治中兴”.

同治《大婚典礼红档》(现于北京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详细地记录了1872年秋天这次婚典的程序和各种礼节.而和宫廷档案较为程式化的记录相比,“洋鬼子”辛普森的现场直击,活龙活现地留下了那个年代的国家大典举行时,“天子脚下”各色人等之众生相:

这条街上的一名卫兵的所作所为,给我们提供了一个少见的、阐释中国人性格的例子.这人负责街边胡同的隔离警戒.拥挤的人群让他很烦,他大声向人群喊话,命令他们保持安静,因为声嘶力竭,他的嗓音变得嘶哑.最后,他请求大家不要再折磨他了.这产生了效果,后来人群并没有给他带来太大的麻烦.在我看来,这显示出北京的一般民众特别和善,喜欢之美.

接近半夜十二点,婚礼队伍终于出现了:

白马、白旗,高大的伞、扇,在暗淡的光中,顯得苍白、恐怖,因为层云遮住了月亮,好像它们也听到了任何人不得观看的命令.队伍中断了很长时间,接着大约有两百个灯笼经过,上面都写有汉字的“囍”.这是婚礼队伍中给人印象最深的部分.

接下来果然是金节、全册、金印,然后就是皇帝的黄盖伞和皇后的凤舆,此刻皇后已经坐在凤舆里面了.

凤舆旁边有个人手持燃香.有一种解释,这是给皇后点烟的.这显然不可能,因为轿子四周都是封着的,而且皇后也身着新婚礼服,盖头蒙着头呢.实际上,这人是钦天监官员.这柱香刻有尺度,可以显示时间,他正在对行进队伍进行计时,以便可以“吉时”抵达皇宫,时间当然是事先就计算好的.

待整个队伍快结束时,大烟馆的门被负责警戒的旗人卫兵围住了.很明显,他们是要寻求的慰藉.完成“任务”后如释重负的辛普森等人喝过茶返回住所,一路上发现:

“北京的街道一片寂静,极少或根本没有人像我们一样外出,来窥视所发生的一切.”

在我们和护卫严密的街道之间就隔着一层纸,这纸中间还有一个洞,想到这儿,真是一种奇怪的感觉.我们小心翼翼地保持平静,仅仅是细声耳语,大气儿不出.

令不请自来的“观礼者”惊骇之事发生了,街上一个士兵突然推门走进大烟馆,他的制服甚至碰到了辛普森.但他对眼前的洋人却视而不见.原来,那一天士兵们已值勤了很长的时间,估计他是烟瘾上来,实在憋不住了.辛普森记述道:

烟馆的人解释说,即便他注意到了我们在这里,也不会告发,因为他进得屋来就是在犯罪,他不会因检举我们而暴露了自己.这种解释完全正确,因为另外的人在那天晚上进进出出,都低着脑袋,似乎是不希望看见别人,或被别人看见.

(《中国经营报》2016.8.25)

结论:关于本文可作为中国皇帝婚礼方面的大学硕士与本科毕业论文皇帝婚礼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职称论文论文写作参考文献下载。

一名地市报老记者眼中的主题陷阱
新闻主题在新闻写作中占据着关键位置,它支配着一篇报道的选材和报道角度,反映着记者对客观事实的看法和态度,也决定着一篇报道的社会效果。本文作者在地。

在华多哥民众眼中中国形象
【摘要】随着多哥与中国的外交、贸易、教育等各方面的深入交往,越来越多的多哥人来到中国从事商业和学习。本文通过对在华多哥人士进行深入访谈,对他们眼。

鲁滨逊眼中中国
编者按:“《资治通鉴》讲座”栏目因故暂停一期,下月恢复连载《鲁滨逊漂流记》是18世纪英国著名作家笛福(Daniel Defoe)的一部长篇小说。

一位法国版权经纪人眼中中国出版
“我们希望了解现代的中国,好奇中国是什么样子,正在发生什么。而文学、电影都是展示中国当代文化的重要载体”。皮埃尔·阿斯提耶是一位法国文学经济人。

论文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