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大学毕业论文> 专科论文>材料浏览

关于光海君论文范文写作 争国本事件对光海君外交政策影响相关论文写作资料

主题:光海君论文写作 时间:2024-02-09

争国本事件对光海君外交政策影响,本文是一篇关于光海君论文范文,可作为相关选题参考,和写作参考文献。

光海君论文参考文献:

光海君论文参考文献 大一形势和政策论文时事政策论文形式和政策论文怎么写形势政策论文格式

摘 要:明朝万历年间围绕册立皇长子朱常洛还是皇三子朱常洵为太子而进行争论的政治事件被称为“争国本”,在此期间明神宗和朝臣进行了长久的对峙.虽然最终以朱常洵被立为太子而得以解决.但这次事件也给明朝的政治带来诸多隐患.和此同时,争国本事件也对明朝藩属国朝鲜的世子问题产生了不小的影响,最终也进一步影响了朝鲜君主光海君的对明外交政策的转变以及后来的东北亚政治局势.

关键词:明朝;争国本;光海君;外交政策

一、争国本事件

争国本是指围绕明神宗册立太子事件的争论.

“太子者,国之根本”.按照传统的封建礼法,皇位继承人太子首先应该是嫡子即皇后所出之子;若皇后无子,则立皇长子;太子需尽早确立,以定“国本”.

明神宗皇后王氏无子.万历九年(1581),明神宗在其生母李太后宫中“私幸”了 王氏,因神宗并不喜欢王氏,所以对此事“讳之”.但起居注已记录在册、李太后盼孙情切,神宗不得不承认,并于次年被迫册封王氏为恭妃.册封后的两个月,王恭妃诞下神宗的长子朱常洛.

但在神宗的众多妃嫔中最受宠爱的为郑氏.郑氏于万历初年进宫,“侍奉勤劳”,渐渐得宠,于万历十年(1582)年封淑妃,次年封德妃,第三年进封贵妃,并于万历十四年(1586)正月,生三子常洵,神宗特令进封皇贵妃.

神宗对待郑贵妃和王恭妃的不同态度形成了鲜明对比.从常洛诞生到万历十四年已经五年,王恭妃再无进封,常洛仍无 名分.和此同时,有传言说,神宗和郑贵妃两人在庙宇中立誓并写下合同,立常洵为太子.神宗的承诺违背了封建礼制和祖宗之法,引起了严重的政治危机,群臣纷纷上书要求早立太子以正国本,由此拉开了历时几十年的国本之争.

整个过程分为以下几个主要阶段:

第一阶段:朝臣拥护长子

这一阶段开始于万历十四年(1586).这年二月,内阁首辅申时行上疏,以明英宗两岁,明孝宗六岁被立为皇太子为例,要求册立朱常洛为皇太子,拉开了“国本之争”的序幕.

申时行在奏疏中称“窃惟国本系于元良,主器莫若长子.等自万历十年元子诞生,昭告天下,五年于兹矣.即今麟趾螽斯,方兴未艾,正名定分,宜在于兹.”申时行的建议合情合理,神宗无法拒绝,于是采取拖延战术:“元子婴弱,稍候二、三年举行”.这一说法引起了群臣的强烈反弹,在郑氏进封皇贵妃的当天,户科给事中姜应麟、吏部员外郎沈璟纷纷疏请册立 ,并请神宗收回册封郑氏皇贵妃的成命,或应同时进封王恭妃.其中姜应麟措辞激烈,神宗大怒,将奏折扔在地上,又下诏说:“贵妃敬奉勤劳,特加殊封.立储自有长幼,姜应麟疑君卖直,可降级边杂职”.神宗在处置姜应麟的同时也表示太子一定会按长幼顺序册立.然而,此后册封皇太子的请求都被神宗以各种理由搪塞过去,导致内阁大学士申时行、王锡爵、许行集体辞职,内阁只余次辅王家屏一人.

第二阶段:三王并封之争

万历二十一年(1593)正月,王锡爵还朝担任内阁首辅.面对群臣的不断上书,神宗又提出:“朕昨读《皇明祖训》,内一条立嫡不立庶之训,况今皇后年尚少,倘后有出,册 呼?封王呼?欲封王,是背违祖训;欲册 ,是二 也.故朕迟疑未决.既卿奏来,朕今欲将三皇子一并封王,少待数年,皇后无出,再行册立.庶上不违背祖训,下和事体两便.”.三王并封之论一出,朝野上下一片哗然,在群臣的 中神宗不得已收回成命,宣布三子“俱不必封”,“少俟二、三年,中宫无出,再行册立”,并答应皇长子“明春出阁讲学”

第三阶段:李太后干预、最终册立

慈圣李太后,是神宗的生母,对神宗有很大影响力.对于持续十几年的国本之争,她站在群臣一方,但对于神宗的行为,她一直隐忍未发.直到万历二十九年(1601),才开始干预,“帝入侍,太后问故.帝曰:‘彼都人子也.’太后大怒曰:‘尔亦都人子!’帝惶恐,伏地不敢起.盖内廷呼宫人曰都人,太后亦由宫人进,故云”.在慈圣太后的干预下,神宗终于让步,册立已经虚龄二十岁的皇长子朱常洛为太子,“光宗由是得立”.

至此,轰轰烈烈持续了十几年的皇储争议事件虽然告一段落,但是这一事件也不可避免的给明朝政治带来了诸多不利影响,诸如:为了避免和群臣见面,受其“烦扰”,神宗长期不上朝,难免懈怠政事;朝臣中拥立皇长子和皇三子的各成一派,相互攻讦,造成严重的党争等等.争国本这一事件还对于当时明朝的藩属国朝鲜的世子问题产生了不小的影响,不仅如此,它还进一步影响了朝鲜君主光海君的对明外交政策和后来的东北亚局势.

二、光海君的世子身份问题

光海君,即李珲(1575-1641),李氏朝鲜的第十五任国王(1608-1623年在位),因后被废而无庙号、谥号,通称“光海君”.

宣祖长子临海君李珒“荒怠不学,纵奴 ”,而次子光海君“聪明端厚,笃善好学,不喜芬华”,在壬辰倭乱中被册封为世子,“二十八日丁巳,忠州败报至,上召大臣、台谏入对,始发去邠之议等戊午,立光海君珲为世子”并临危受命“权摄国事”,前往前线各地抚军、积极组织各地义军抵抗侵略,在朝鲜人民中树立了很高的威信.但是光海君的世子之位并不稳固,因为他既非嫡子,也非长子,册封他为世子违背了宗法制“有嫡立嫡,无嫡立长”的原则.于是宗主国明朝礼部以“主器必长子”为由,于1594年、1595年、1596年、1603年、1604年多次拒绝正式册封,并称“长幼之序,礼莫大焉;储嗣之立,礼莫重焉;舍长立幼,于礼不顺.若令之自中国,是以非礼令也;若徇之自臣部,是以非礼徇也等朝鲜称我外臣,享我正朔,事孰大于继立,乃舍其长子而请立第二字讳,无乃非我国家之制乎?’”.明朝拒绝册封光海君为世子除有儒家长幼有序的原则外,其实另有深层次原因:明朝當时也处于上文中提到的“争国本”事件之中.神宗偏爱三子福王常洵,而大臣们主张立皇长子常洛为太子,“时朝中虽立太子,而皇上意在福王,故我国册封奏请,正犯所忌,每为礼部所沮”.在这种情况下,礼部自然不会同意在藩属国朝鲜开启立次子的坏头,光海君无形之中受到了明朝“争国本”事件的连累.直到宣祖去世,光海君的世子身份都没有得到明朝的正式确认,世子身份的合法性存在问题.万历三十六年(1608)二月,宣祖去世,去世前留下教旨:“予素多疾病,虽在平日,万机之务,决难堪当.况今婴病,一年将尽,少无差歇,精神昏暗,心病尤重,如此而可以仍冒君位乎?世子年长,依故事,可以传位.若以传位为难,则亦可摄政.军国重事,不可不如是也”.但光海君即位后,明朝依然认为“事在彼国,难以遥断,似当行堪以求确据”,派出辽东都司严一魁、自在州知府万爱民进入朝鲜调查,才最终于万历三十七年(1609)正式册封光海君为朝鲜国王.

结论:关于光海君方面的论文题目、论文提纲、仁祖反正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参考文献的相关大学硕士和本科毕业论文。

试析岸信介内阁的外交政策
[摘 要]岸信介内阁时期是战后日本与美国、中国外交关系发生重大变化的一个时期。岸信介为与美国政府达成安保条约的修订,极力将日本打造成美国在亚洲地。

外交政策学在比较政治和国际关系之间
摘要:在政治学中没有哪门学问比外交政策学更具有交叉性。从发展脉络来看,外交政策学演变出三条研究路径:外交决策论、比较外交政策论和外交政策环境论,。

日本党外交政策调整的动因与其展望
摘要:民主党执政一年来,前后两任首相所推行的外交政策调整幅度甚大。究其原因,首先是缘于美国在基地问题上施加的强大压力;同时,也凸显了日本精英层固。

复合决策体制下中国经济外交政策制定
摘要:2008年,世界经济经历了从20世纪30年代以来的最严重的一次衰退,世界各经济体均受到了不同程度的影响,尤其是一些发达经济体,在经济危机中。

论文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