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大学毕业论文> 专科论文>材料浏览

关于城镇化进程论文范文写作 极化和涓滴新型城镇化进程中农民教育实证相关论文写作资料

主题:城镇化进程论文写作 时间:2024-02-22

极化和涓滴新型城镇化进程中农民教育实证,本论文为免费优秀的关于城镇化进程论文范文资料,可用于相关论文写作参考。

城镇化进程论文参考文献:

城镇化进程论文参考文献 新型建筑材料论文农村农业农民杂志社国家级教育类期刊教育教学论坛期刊

摘 要 新型城镇化建设为中国未来经济发展提供了战略支点,做好农民教育工作,对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具有重要意义.以无锡为样例,首次运用“极化”效应分析城镇化进程对农村人力资源和农业经济的削弱作用,提出利用“涓滴”效应提升农民教育有效性,并给出具体方案.分析了现有普适型农民教育资助方式的弊端,提出改变传统农民教育培训方法,采用“上、下”贯通、“点、面”结合、助强扶弱的机制,从建设学习型组织、布局教育培训体系、组建学习共同体、合理分配教育经费和强化示范导向作用等方面着手,消弭“极化”效应的负面影响.

关键词 新型城镇化;农民教育;极化效应;涓滴效应

中图分类号 G72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8-3219(2017)13-0050-06

一、研究背景

**在《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2014-2020年)》中,将新型城镇化提升到国家战略层面.十八大报告中“坚持走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道路”的论述,对促进农业发展、农民增收和农村稳定,对加速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步伐,具有重大现实意义.

“极化-涓滴”效应是发展经济学家赫希曼(Albert Otto Hirschman)对一个国家内各区域间经济关系进行研究后,用来解释经济发达区域(简称强域)與欠发达区域(简称弱域)之间经济相互作用及影响的理论.极化效应(Polarization Effect)指强域的发展吸引弱域资源向强域流动,从而削弱弱域的发展能力;涓滴效应(Trickle-down Effect)指强域吸收弱域资源的同时,向弱域渗透积极因素,给弱域提供发展的机会,“反哺”弱域增长.城镇化进程是城乡间各类资源的重新分配,可以用“极化-涓滴”效应来分析相关过程.

城市作为强域,拥有先进的产业增长极,对生产要素产生强大吸引力,周围地区的经济活动和生产要素不断向增长极集中,促进增长极自身发展,同时拉大强、弱区域间的不平衡.在市场机制作用下,强域越富而弱域越穷,造成了两极分化.强域在经济发展过程中无需给弱域直补,而是通过优先发展起来的群体或地区在消费、就业、教育等方面惠及贫困阶层或地区,带动其发展和富裕,政府资源可经由强域陆续流入弱域和终端方之手,从而更好地促进弱域增长.

作为城镇化进程中重要环节的农民教育问题,在各类学术文献库中并未收录有关“极化-涓滴”效应研究的文献,亦无关乎“极化-涓滴”效应对城镇化进程中农民教育影响的研究成果.本文分析“极化”效应对城镇化进程中城乡人力资源重新分配的影响,立足市域范围这一微观而又具典型性的场景,以江苏省无锡市这一具有一定代表性的中等二线地级市为例,分析了“极化”效应对城镇化进程中农村存量人力资源和农业经济的影响;提出改变传统农民教育培训方法,采用自上而下、以点盖面、助强扶弱的机制,将有限的教育资源进行集约式重点投放,借助“涓滴”效应提高农民教育的有效性.

二、新型城镇化内涵和农民教育意义

新型城镇化是对城乡空间布局、经济结构、生产生活方式的重构.Unwin(1989)首先提出了城乡间的相互作用、联系和“流”的观点,并建立了总体分析框架[1].Kenneth(2005)研究了发展中国家城乡的相互作用,揭示城乡间各种“流”对缓解贫困的效应影响[2].城镇化的参与主体是农民,他们的基本素质包括有文化、懂技术和会经营[3],这从文化、科技和经济三个层面确立了新型农民能力培养目标.需要在城乡一体化发展机制中,有序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实施农民工职业技能提升计划,不断提高农村人口素质.

农民教育是发展经济的需要.农业人力资本理论创始人西奥多·舒尔茨指出,“人力资本的增长可能是经济系统中最不同凡响的特点”[4],农村经济要发展,农民是最活跃的因素,是新农村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和源泉,其所具备的思想道德素养、文化科学知识和农业生产技能将直接影响新城镇社会发展.发达国家城市化率都在95%左右,中等发达国家和地区城镇化率也均在85%左右,其中一个主要原因是重视农民教育培训[5].目前,我国农村人力资源素质状况不甚理想,农民平均受教育年限不足七年,系统接受过职业技能培训的人寥寥无几,影响到农村剩余劳动力向非农产业和城镇转移,延缓了新型城镇化建设发展速度.因此,做好农民教育工作,对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具有重要意义和积极作用.

美国最早的农民教育是通过创办高等农业院校来实现的,现代农业技术推广是农民教育的中心任务[6];韩国和日本开展农民教育时,政府积极为农民教育培训提供制度保障,形成了完备的农民教育培训体系,发挥农业合作组织的作用,为农民教育培训提供组织载体[7].薛晓阳用霍华德社会城市理论研究了乡镇社会的*建构和转移农民的道德教育[8].李华玲提出,建立以农民企业家成长要素为核心的教学模式,建立多渠道的农民教育资金体系[9].陈正华提出,在农民教育培训中建立健全有效的激励机制,推动农民培训的有效实施[10].

农民教育是转移农业富余劳动力的需要.农业人力资源中富余劳动力可以分为两种,一种叫绝对富余,指在某一区域、时期和生产水平条件下,从事第一产业劳动力边际效益为零时,农业中供大于求的那部分劳动力;另一种是相对富余,指从事第一产业的劳动力劳动生产率达到全国平均劳动生产率时,供大于求的那部分农业劳动力.多数研究采用上述两者中最大值.以无锡为例,农业富余劳动力以本地转移为主.2016年底,无锡市农村劳动力中有17.88万人进城务工,其中常年外出的有5.85万人.随着农村工业经济快速发展,尤其是工业园区的兴起,农村劳动力向城镇集中转移的速度非常快.

三、新型城镇化对无锡农业发展的“极化”作用

截至2014年,无锡城镇化率为72.9%,城镇化质量在全国排名第14位,属城镇化质量较高的城市[11].社会经济发展的“极化”效应对城镇化的影响主要表现在:城镇化中经济结构的调整方式从政府主导向市场主导转变,城镇化的进程从有序发展趋向无序发展;在生产力驱动下,传统农村生产关系中各类要素从第一产业向二三产业持续流动;农村人力资源向非农行业非规划流动,削弱了农业经济的人力资源基础;农业升级发展的速度和质量由于专业人才和富有活力的青年劳动者的流失而受到影响,进一步削弱了农业经济发展.

结论:关于对不知道怎么写城镇化进程论文范文课题研究的大学硕士、相关本科毕业论文城镇化进程阶段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文献综述及职称论文的作为参考文献资料下载。

论新型城镇化进程中被拆迁农民权益的保护
[摘 要]“居者有其屋,食者有其田”,毫无疑问,房屋自古以来就是人们的安身立命之本。然而,随着城镇化的快速发展,拆迁的触角也随之延伸到广大农村地。

新型城镇化进程中失地农民收入可持续问题
摘要:近年来,伴随新型城镇化进程的进一步推进,因圈地所导致的中国失地农民的数量逐年增多。在此种环境下,如何提高失地农民的收入,确保其收入的可持续。

我国新型城镇化进程中征地农民民生保障问题
[摘要]近年来以政府主导的城镇化发展模式,成本在提高,社会风险在增加。文章认为,为保障征地农民的土地发展权,推动以人为核心的城镇化发展,必须深化。

新型城镇化进程中实现农民增收途径
摘 要: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新型城镇化的建设是我国的长期发展战略目标,也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不仅促进了区域平衡发展,促。

论文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