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大学毕业论文> 本科论文>材料浏览

关于英汉情诗论文范文写作 英汉情诗一之隐喻认知相关论文写作资料

主题:英汉情诗论文写作 时间:2024-03-21

英汉情诗一之隐喻认知,此文是一篇英汉情诗论文范文,为你的毕业论文写作提供有价值的参考。

英汉情诗论文参考文献:

英汉情诗论文参考文献 英美文学论文选题英美文化论文选题会计专业认知论文英美文学论文题目

摘 要:爱情诗都利用数字和事物的相似性,通过隐喻投射来理解抽象的情景和事物.由于人类的认知和思维具有同质性和异质性,数字作为隐喻手段的使用也有异同性,“一”的隐喻具有相同的寓意,在诗词中的虚指和概数的隐喻用法则不完全一致,缘于英汉民族在长期发展中处于不同的自然环境和物质环境中,经历不同的生活和历史进程,有着不同的社会宗教文化的哲学渊源,就必然存在各具特色的民族文化.

关键词:英汉情诗;爱情;一;隐喻;认知

中图分类号:H31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7394(2016)05-0013-05

亚里士多德《诗学》和《修辞学》中有一句常为人引用的名言:“等尤其重要的是善于使用隐喻字等”.刘勰《文心雕龙·比兴》:“比显而兴

隐等比者,附也,兴者,起也.附理者,切类以指事,起情者依微以拟议.起情故兴体以立,附理故比例以生.”隐喻是在彼类事物的暗示之下感知、体验、想象、理解、谈论此类事物的心理行为、语言行为和文化行为,是人类认知、思维、经历、语言和行为的基础.人类思维具有共性,英汉民族所处自然环境和物质环境迥然,拥有不同的社会、宗教和文化的哲学渊源.在英汉语言中,数词的运用也深受各自历史、文化、宗教信仰等的影响,语义范畴进一步扩展,并向多个认知域投射,沉淀了特殊的隐喻和转喻文化内涵,既代表其本身的数值,也承载丰富的隐喻意义.学界对数字是否具有数量概念外的外延和寓意,鲜见详尽的论述.国内对数字具有比喻作用这一问题的研究多涉及英汉数词翻译问题,但较少论及对其隐喻作用,更多的论文只是对比英汉数词的文化内涵,语言学专著也没有对数词隐喻进行系统的、专门的论述.日本学者绪方隆文《作为比喻的基数词》一文认为:基数词是比喻的表达方式之一,它的形成过程与比喻相同,也是在同一化和焦点推移的两个过程中形成的.依据比喻的含义,数词或基数词的比喻,也是将两种原本不同的对象物视为相同的物体(同一化),并朝着引人注目的方向置换(焦点推移)的表达方式.在各种词语组合中的数词或基数词的比喻,正是在这两个过程中生成,从而起到隐喻的作用并赋予隐喻的意义.古籍《诗大序》曰:“情动于中而形于言,言之不足,故嗟叹之,嗟叹之不足,故咏歌之,咏歌之不足,不知手之舞之,足之踏之也.”爱情诗词一直是人类永恒的咏歌主题,前蜀和后蜀时期的《集》尽是咏歌男情女爱,或冶游欢会,或离别惆怅,或相思苦楚,或孤寂情怀,或遗弃的怨恨.《集》中的词以及近现代著名英美爱情诗中的数词隐喻映射有同质性和异质性,虚实皆指,为爱情诗词平添一缕缕浓郁的缱绻情愫.

一、合二为一的隱喻

吕叔湘指出:“只有比较才能看出各种语文表现法的共同之点和特殊之点”.[1]2-3一(one) 是最小的自然数,在数量域里可以由“小”而表示数量“少”,转喻为“单一”“唯一”.在人类文化中,“一”别赋予了万物之始的意义:“惟初太极,道立于一,造分天地,化成万物,凡一之属皆从一”(《说文解字》).中国古代哲学中,“一”与“道”相连.“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老子《道德经》)“一”寓意生命起源,是数字之始,也是万物之始,据此可以引申为“相同”.汉民族有“易有太极,是生两仪”的哲学思想,引领人们中意事物的成双成对,“两全其美”“双喜临门”,即是如此,由“二”“两”“双”构成的词语多含褒义.《花问集序》曰:“绮筵公子,绣幌佳人,递叶叶之花笺,文抽锦丽;举纤纤之玉指,拍按香檀.不无清绝之辞,用助娇娆之态.”可见文士与歌伎,才情相融,假以声色,使词得以风行,“男子作闺音”(to write with a female pen)是词的一大特色,以女性口吻诉说爱情、别离,言语之间有女子的温婉,又有文士的雅趣,特别是数词一和二(两,双,对)的“合二为一”“两人一心”的爱情隐喻比比皆是.如“社前双燕回”“一双娇燕语雕梁”“金雁一双飞”“还似两人心意”“草初齐,花又落,燕双双”.双飞鸟喻指情侣,或借双飞的燕子、大雁、金鹧鸪、彩蝶、黄莺等动物,这是《集》中最常见的喻体.而要衬托两人缱绻相思,则有“终日两相思”“说尽人间天上,两心知”“二年终日两相思”等不一而足.如温庭筠《菩萨蛮》中的“新贴绣罗襦,双双金鹧鸪”刻画女子新著绣衣,又黯然神伤,一袭新绣的绫罗短衣上的那对金鹧鸪,寓意有情人两心相悦,反衬情郎缘何还不归和自身的孤寂.词中不着一“思”字,可字里行间却透露着一缕缕的愁情,一脉脉思肠.还有“钗上蝶双舞.心事竟谁知”的“蝶双舞”即衬托闺中女孤枕度日的寂寞和抑郁以及对情郎的款款相思之情.

人类据经验建立的概念与概念之间的相对固定的关联模式,对人来说,各种认知框架是“自然的”经验类型.人同此心,心同此理,人的认知心理不仅古今相通,而且中外相通.[2]5可见人类思维是具有共性的,中西文化在“爱是成双”这一点上有许多相似的隐喻表达式,中西方文化中“一”代表万物的本原,在爱情生活中比喻恩爱情侣,两人是不可分割的整体.无论中西,表示两人合二为一的结婚内涵,汉语用“合卺、结发”等字眼,英文则可用two become one表示而合二为一,那比翼双飞的禽类昆虫正是人类恩爱生活的真实写照.再如莎士比亚《凤凰与斑鸠》诗句:So they lov"d, as love in twain. Had the essence but in one; Two distincts, division none: Number there in love was slain. (他们彼此相爱,本质乃是一体:分明是二,又浑然为一,数已为爱所摧).[3]152-153 合二为一的隐喻思维是人类的共性,谁又能在莎士比亚诗中的one和two画上一条鸿沟?古希腊毕达哥拉斯学派认为one是万物的本原,如英语one的是 unity or, in technical contexts, monad,is a number, a numeral, and the name of the glyph representing that number. It represents a single entity, the unit of counting or measurement.英文中也以The Great one(伟大的一,太一)指代圣经中的上帝耶和华,数字one被等同为“创世主上帝”.如英语习语the Holy one、There one above,这是one从数字向宗教的投射.《圣经·创世纪》提到:Therefore a man lees his father and his mother and clings to his wife, and they become one flesh.在爱情诗歌中亦是如此,如T.Campbell《自由与爱情》(Freedom and Love)中的When two mutual hearts are sighing for the knot there"s,no untying(当这两颗心为结合而叹息,这爱早已难分难解);G.G Byron的《想当年我们俩分手》(When We Two Parted)中的When we two parted silence and tears(当我俩分手,泪水默默地流);P. B. Shelley《爱的哲学》(Love’s Philosophy)中的All things by a law divine in one spirit meet and mingle, why not I with thine?(一切按神圣的法度,交汇融合成一整体,我为何不能与你合二为一)特别是雪莱用隐喻来折射人类对爱真实的真谛的诠释,揭示世间万物皆成双这一神圣自然法则,把爱的真谛诠释得淋漓尽致.全诗没有出现“爱”字,可谓“不着一字,尽得风流”,把隐喻性用到极致.另外,表示亲昵的动词“混合、接吻、拥抱”(mingle、mix、kiss、clasp)尽管没有出现数字,诗人从语言学角度创造出“成双”(pair)的隐喻,从另一角度看让读者联想到成双合一(Love is pairing)这一意象.无论是“混合”还是“接吻、拥抱”都属于两个实体间的融合;A.E Houan《当我们一路走过田野》(Along the Field as We Came by )中的A country lover and his lass, two lovers looking to be wed.(是一位乡下情哥和他的情侣,两个情侣打算配对成双);John Donne《别离辞:莫悲伤》(A Valediction: Forbidding Mourning)中的Our two souls therefore, which are one(于是,我俩的灵魂浑然一体)等,其中one和two都表示爱恋双方合二为一的隐喻,其中two并非纯粹数字,而是隐喻两个心爱的恋人合二为一的爱情结果,这种一和二(one and two)是确切的数字,也是一种爱情隐喻,是中西爱情隐喻的同质性的体现.

结论:关于英汉情诗方面的论文题目、论文提纲、英汉情诗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参考文献的相关大学硕士和本科毕业论文。

中英经济语篇隐喻认知对比
摘 要:传统的隐喻观从修辞角度解读文本,以Lakoff和Johnson为代表的认知隐喻观为文本解读提供了新的角度。经济的运行与发展对一般人来说较。

基于概念隐喻视角英汉耳词义对比
摘 要:本文从认知语言学视角,系统地分析了英汉语言中有关“耳”的概念隐喻。英汉语言中“耳”(ear)在形似耳廓之物、刺探消息之人、注意力、鉴赏力。

基于语料英汉海隐喻共性
摘要:本文从认知语言学的视角,对英汉语中“海”的隐喻的共性进行了归纳总结。结果表明,英汉语言中共享了6个以“海”为源域的隐喻。相同的身体体验导致。

英诗中意象隐喻认知
摘 要:隐喻不是一种简单的修辞手段,而是一种重要的认知模式。诗歌中的隐喻被用作明示刺激来吸引读者的注意力,并将读者的注意力集中在诗人的信息意图上。

论文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