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大学毕业论文> 本科论文>材料浏览

关于中国教育传统论文范文写作 中国教育传统的特点相关论文写作资料

主题:中国教育传统论文写作 时间:2024-02-13

中国教育传统的特点,这篇中国教育传统论文范文为免费优秀学术论文范文,可用于相关写作参考。

中国教育传统论文参考文献:

中国教育传统论文参考文献 中国教育信息化期刊中国教育论文中国教育期刊中国教育教学杂志

摘 要:中国教育传统历史悠长,特征明显,是中国传统教育的内在灵魂,同时又对中国现当代教育继续产生着影响.本文认为,教育从属于政治、重“入世”;强调学以致用、重视人文教育;强调社会本位、重社会科学轻自然科学等是中国教育传统最主要的特点.

关键词:教育传统;学以致用;人文教育;社会本位

一、教育传统与传统教育之关系

在分析中国教育传统的特点之前,必须厘清教育传统与传统教育的关系.现代文化学者张立文在《传统学引论》中认为,传统是“人类创造的不同形态的特质经由历史凝聚而沿传着、流传着的诸文化因素构成的有机系统”.美国现代化理论的代表人物希尔斯(Shils,E.)在《论传统》一书中认为“传统是通过反复认可而形成的产物.”简单来说,传统是在历史发展过程中形成的.我们在研究教育传统或传统教育时,可以借助历史的角度来进行考察.

教育传统与传统教育虽然都指历史上形成的东西,但实质上是有区别的.传统教育通常是有着比较具体的指向,比如某种教育思想学说,某种教育制度等;而教育传统则比较抽象,主要指民族教育中的民族精神,诸如反映民族教育的基本特征,教育价值观念和教育旨趣与倾向等等,它既是一种过去的形态,又与现时的教育活动相关.另外,教育传统与传统教育也是密切相联系着的.抽象的教育传统本身是从具体的传统教育中概括出来,而体现在各种教育思想学说、制度与方法之中的.只有通过对传统教育中具体的思想学说、制度与方法等的分析研究与整合,才有可能比较准确地去认识教育传统.总体而言,在整个历史发展过程中,教育传统通过世代的文化传承深深地植根于人们的思想观念之中,以潜移默化的方式渗透在日常的教育实践中,继续对中国现当代的教育产生着不可忽视的影响.

二、中国教育传统的特点

(一)教育从属于政治

古人云:“建国君民,教学为先”,“君子欲化民成俗,其必由学.”这明确道出了中国古代教育承担着为国家教化民众的任务.在古代,教育是从属于政治的,国家通过教育来教化民众,并为国家统治服务.从我们民族初次建立国家政权开始,就基本确定这个方向,此后数千年也都沿着这个基本方向变化发展.

周代以前的教育是以宗教的形式服务于政治的.统治者为了加强自己的权威,常常以天命思想为背景,使自己的统治合理化.孔子说,殷人“率民以事神,先鬼而后礼”,这时的文化权力主要掌握在神职人员和帝王手里,教育的内容大部分是关于人神沟通的,教育的目的正是为了“事神”.根据研究,殷人的政治领袖,同时又身兼宗教领袖.既然政治与宗教二合一,所以教育虽然是通过宗教来实现,但其目的却是为政治服务的.

周初以周公为代表的统治集团对商代灭亡原因进行反省,得出了“皇天无亲,唯德是辅”的观念.为保证政权的稳定与延续,周始重视贵族教育.可以说,周代是中国古代文化的奠基和形成时代,这点王国维在《殷周制度论》中论得非常明白:“殷周间之大变革,自其表言之,不过一姓一家之兴亡与都邑之转移;自其里言之,则旧制度废而新制度兴,旧文化废而新文化兴.”但周代对商代并不是完全的摒弃,而是在其基础上进行的扬弃.除了利用宗教迷信作为愚民的工具、加强天命宣传外,周初的统治者开始产生一种充满责任感的忧患意识,把责任、信心从交给神转而变为自我承担,重视德行修养.周公制作礼乐正是反映了人类对社会秩序的自觉意识.所以从周始,虽然继续保留着商代和商代以前培养专门人员,以进行人神沟通的传统,但文化的受众变成了整个贵族群体.因为贵族群体是维系周朝政治的精英群体,他们必须接受教育来保证周代政治的道德性和稳定性.

此后,中国的官学首先从周始设立,通过官学为国家培养政治人才的传统也建立起来.虽然在各个不同时期,私学也有兴盛绵延的情况,但总的来说,官学在中国古代是一直占居绝对地位的.官学在西周为国学、汉代为太学、唐以后为国子监等,此外地方也各自设立官学单位.这些官学的主要目的就是层层为国家培养政治人才.自周代奠定这个基础之后,我国长期形成了教育从属于政治的局面.

(二)重“人世”,强调学以致用

既然教育是为政治服务的,则必然要求教育培养人世的政治人才.在儒家看来,个人的价值与国家的前途命运是紧密结合在一起的.所谓“人能弘道,非道弘仁”正说明了知识分子在“道”的实现过程中所担负着的重大责任.孔子更是以“知其不可为而为之”的责任意识和忧患意识,奠定了中华民族近千年来的士人品质.在教育改革社会的信念下,孔子引导学生将对个体生命意义的追求上升到对人类命运的同情.这种人世精神鼓励人们积极地在社会中发挥自己的价值,做到“达,则兼济天下”这一思想也直接影响了后世教育目标,即“学而优则仕”,“学也,禄在其中矣”.

与政治相适应,中国古代形成了完备的人才选拔制度.汉代的选拔制度是察举制,魏晋南北朝则是九品中正制.自隋朝开始,真正意义上的较为科学的人才选拔制度开始建立——科举制.出于为政治服务的目的,隋代科举的设科趋向于以考试选拔较为实用的人才.唐循隋制,并进一步完善.其考察的内容不仅包括儒家经典,同时也注重对士子政治才能的考量.科举考试在为国家政权选拔优秀人才的同时,也为世人开辟了政治出路.

中国教育传统在强调积极“人世”之外,还重视学以致用.孔子曾说:“诵《诗》三百,授之以政,不达;使于四方,不能专对;虽多,亦奚以为?”在孔子看来,如果背诵《诗经》三百篇,派他做官,却不能独立处理政务,派他出使外国,却不会*外交.书读的再多,又有什么用呢?《中庸》将学习阶段划分为“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亦是强调将学习的内容最终落实到“行”上.在先秦,学习经典,是为了上下交往,国别交际,人神沟通,这些都是关系到国家命运的实际需要.汉代以来,具体的表现形式固然有许多变化,但从本质上看,还是重在学以致用.如汉儒经学学习,入官学为博士,其目的是将经学中所学到的用来为政治服务,帮助皇帝成为贤君,治理国家.这个传统延续自清末亦未消减.宋*学兴盛,文人、哲学家关于教育的体味就更多,总体上不能超出苏轼、王阳明、朱熹三人的畛域,苏轼在从政中,往往善于将所学用于民政、农政.王阳明则悟出“格物致知”之说,讲究“格物”才能“致良知”,这正是学用结合.而朱熹在漫长的学习生涯中,其“涵咏”之主张,也是与“格物致知”有异曲同工之妙的.因此,学以致用确是教育传统的一大特点.

结论:关于中国教育传统方面的的相关大学硕士和相关本科毕业论文以及相关中国教育传统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职称论文写作参考文献资料下载。

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和高校思想政治教育
【摘要】中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蕴含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丰富宝藏。当代大学生,价值多元、个性张扬、思维活跃,但同时还存在一些问题。将中国传统文化与。

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在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中价值和应用
摘要:我国有着博大精深的传统文化,即便经历了几千年的变迁,依旧历久弥新。在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中渗透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不仅能丰富思想政治教育的内。

中国优秀传统文化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重要性
摘 要: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是我国历史发展文明精华,是华夏文明屹立于世界之巅的明珠。对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发扬,是我们当下在全球化浪潮下,抵制文。

论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和现代思想政治教育
摘 要: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作为我国现代思想政治教育的基础,其中许多观点不仅是我国现代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内容,而且也可以拓展我国传统思想政治教育的方。

论文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