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大学毕业论文> 本科论文>材料浏览

关于文化交流论文范文写作 试议美俄青少年跨文化交流认知相关论文写作资料

主题:文化交流论文写作 时间:2024-04-14

试议美俄青少年跨文化交流认知,本论文为免费优秀的关于文化交流论文范文资料,可用于相关论文写作参考。

文化交流论文参考文献:

文化交流论文参考文献 关于跨文化交际的论文跨文化管理论文跨文化论文题目跨文化交流论文

摘 要:通过对近千名北京(地区)留学美俄青少年“汉语与中国文化、网络用语、外来词及其对本国文化影响认知”的调查(2008年10月至2009年6月),结果显示:美俄青少年对汉语及中国文化的影响持积极态度,但更加深入的了解和学习还需要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此外,美俄青少年对网络用语、外来词及其对本国文化影响的反应趋于平淡.

关键词:美俄;青少年;语言;文化;认知

中图分类号:G40-055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1—7740(2009)11—0067—04

一、调查的背景与目的

许多对青少年比较的研究集中在对青少年价值观和教育的研究,而本课题从比较研究的视野,研究美俄青少年语言和跨文化交流认知的特色,对青少年比较研究来讲是一个较新的视角.

从实践的角度看,2008年奥运会之后,中国以更加开放的姿态面对世界,中国青少年也有了更多的机会接触那些来到中国的世界各地不同国家、民族、肤色、宗教的青少年;此外,中国青少年也越来越多的走向世界.中国、美国和俄罗斯,作为当前世界大国,不仅地域占据全世界前四位,而且在政治影响方面,作为联合国常任理事国,似乎也居于其他国家之上.随着中国的改革开放,① 国际公众对中国的经济形象、文化形象打分较高,与此同时,中国民众对美国及美国人民保持着较高的认知度、② 对俄罗斯和俄罗斯人民保持着较高的亲近度,中国、中国人民期盼中、美、俄面向未来,世代友好.而这些国家的青少年是未来和希望,将责无旁贷地承载着这一使命.如何以一种坦然的姿态,自信地接纳和接触其他国家青少年个体,是一个亟待研究和解决的问题.不言而喻,不同国籍青少年对话之时首要的障碍之一是语言差异,其次是文化差异.我们知道,语言与文化,两者相互依存,共同奠定了人类文明做到以延续的基石.语言是思想的直接显示,是一个人或一个群体的“文化标签”.一定时期一定范围内广为流传的语汇必然是该时期社会、政治、经济、文化以及人们的思想及心理活动的综合产物.而一定时期人们接受的文化也必然表达人们在特定时期的观念及感悟.通过对人们语言及文化的了解便可探知人们的思想活动及社会生活.因此,研究比较青少年语言特色和文化特色有助于了解全球化环境下青少年的思想政治与社会文化特征,有益于促进不同国家青少年有效沟通交流,促进国际间友好合作,社会和谐发展.

本文涉及的调查对象为美国、俄罗斯在北京(地区)留学的青少年(大学或中学,来京0.3—3年,年龄15~35岁).为了尽量保持被调查人群的一般性,我们避免过多地集中于对中国了解、交往较多的那些人群,如住京领使馆工作人员及其子女、跨国婚姻中的美、俄国籍人员及其子女等.此次调查重点之一围绕美俄青少年对汉语和中国文化的了解(题1~15)以及美俄青少年对网络用语、外来词及其对本国文化影响的认知(题16~30).调查在北京(地区)范围内于2008年10月至2009年3月期间进行.在此次调查中,美国青少年占61%,俄罗斯青少年占39%.被调查者中绝大多数不懂中文,占90%以上(问卷翻译成英、俄两种文字),其中89%是第一次来中国.通过调查分析,我们可以管中窥豹,*北漂留学美俄青少年语言与跨文化认知的一些相关信息和特点.

二、调查统计与分析比较

1.关注不等于了解,中国优良传统文化及丰富的内涵其有待于大力宣传

在提及“10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2 500余所已经开设汉语课程的原因”(题1)时,66%问卷回答“随着中国经济的腾飞,汉语的影响越来越大”,还有32%问卷回答“因为中国比过去更加开放了”,有调查对象补充道:中国开放吸引越来越多的外国人到此(China is more open than it was in the past so people can visit)”.这与调查预期的结果是一致的(见表1).

针对“为什么在中国汉字比赛中,做到到第一名的却是外国代表队?”(题2)这一问题,有2%的问卷回答“不知道”,另2%的问卷则回答“因为中国人自己没有意识到汉语的魅力,对汉语母语相关的研究太少”.持这一观点的学生是刚刚来到中国3个月的美国中学生,可能他们对中国及汉语的了解不是很全面深入,其余96%均回答“外国人正积极关注汉语及中华民族,更加用心学中文.” 调查者中83%对“不用谢!” (题3)的使用场合比较清楚.但是随后问及他们是否听过或理解“令尊”、“令堂”以及“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题4~5)时,知道的人则寥寥无几,回答“不知道”的占87%.如此看来,美俄青少年对汉语持积极态度,但关注不等于了解,汉语(尤其承载着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内涵的用语)在美俄两个大国青少年中的影响更加深入还需要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见表1).

在填写有关中国传统节日相关信息时(题6~8),我们发现美俄青少年对中国传统节日(除春节外,春节≈圣诞节)了解程度的排序依次为:中秋节、端午节、清明节,而了解这些节日最popular的纽带是代表这些节日的食物“月饼”、“粽子”等.这些节日的名称已越来越多地被美俄青少年知晓,但这些节日所承载着的真正内涵还需进一步普及,调查中美俄青少年81%-83%对中国传统节日深刻内涵不太了解(题9).对于“西方节日的传入是否冲击中国的传统节日?” (题10),40%的人回答“不太关心”,其余的60%人则认为中国传统节日与节日文化会仍然占主导地位.调查中我们发现,他们对中国传统节日的未来还是持一种乐观的态度(见表2).

最令人遗憾的是美俄青少年中有94%对中国的四大名著(题11)完全没有听说过.对于代表中国传统文化的巨著(题12),如《论语》、《道德经》、《大学》、《中庸》、《孟子》,其中《大学》在美国青少年中的可读性超出了笔者的想象, 居五部之首.令人兴奋的是,涉及北京奥运会开幕式中国元素、会徽与中国印、的动物象征等相关文化内涵题目的回答(题13~15)使我们感受到这次国际体育盛会在美俄青少年中所产生的积极影响,虽然这些问题的回答累计正确率没有超过70%,但没有一个受调查者选择“不知道”,可见他们有兴趣‘猜’,说明他们‘想知道’答案,想了解中国文化的内涵.中国传统元素深受世人喜爱.

通过调查,我们发现凡涉及到语言深层次及中国文化内涵的问题,与中国青少年对美国的马克吐温或俄罗斯的托尔斯泰、对圣诞节的了解及认知度来比,大部分美俄青少年对汉语及其中国传统文化、传统思想以及集大成的文学作品知之甚少,这和① “美国人自我感觉太好”以及受调查者年龄,兴趣、爱好、经历和文化水平都有一定关系.此点这在中、美、俄青少年(大学生组)共同参加的“中、美、俄青少年比较——当代青年语言特色与文化特色比较”课题中期交流会上(2008年11月,北京青年政治学院)也做到以印证,中、美、俄青少年之间的culture shocks并不与他们各方预期的认知效果和层面相对应.我们期望美俄青少年在中国的留学经历会帮助他们更好地学习汉语,了解中国文化,并能够成为传播双方文化的使者,使两国人民加深了解,和睦相处.与此同时,我们应该大力推广汉语和宣传中国优良的传统文化,以使中、美、俄青少年语言与文化交流朝着更健康平衡的方向发展.

结论:大学硕士与本科文化交流毕业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相关优秀学术职称论文参考文献资料下载,关于免费教你怎么写文化交流方面论文范文。

文化意识下英美文学中跨文化意识培养
摘要:文化是一个复杂的概念,包括了建筑、绘画、电影等众多方面,毫无疑问,文学也是文化的一个分支。自从跨文化的概念被提出以来,学界对文化意识下的英。

论跨文化交流中非语言交际应用
摘 要:随着我国对外开放进程的不断深入,为实现习近平总书记“一带一路”的战略构想,并契合沿途国家的各种需求,跨文化交流活动日益广博而深远。在跨文。

荡向无何有之乡轻舟陈季同跨文化交流愿景和书写
摘 要:在译介学文化转向的脉络中,解析陈季同对唐传奇《霍小玉传》的跨语际改写,以及李华川对陈季同法文小说Le Roman de l Homme。

刍议东西方思维和跨文化交流
摘 要:文化是一个集思想、知识、宗教信仰、道德与艺术等各个方面为一体的复杂而广泛的概念。英国的人类文化学家爱得华泰勒最早在《原始文化》的著作中提。

论文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