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大学毕业论文> 本科论文>材料浏览

关于刑法论文范文写作 网络服务提供者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犯罪刑法相关论文写作资料

主题:刑法论文写作 时间:2024-02-11

网络服务提供者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犯罪刑法,该文是关于刑法论文范文,为你的论文写作提供相关论文资料参考。

刑法论文参考文献:

刑法论文参考文献 信息网络安全杂志网络信息安全论文电子信息工程毕业论文移动信息期刊

摘 要 保护个人隐私是公民的合法权利.但是在互联网信息技术越来越发达的现今,个人想要在网络上妥善的保护好自己的隐私愈来愈难.很多网络服务提供者利用自己的技术便利,将获得公民个人信息随意滥用.针对这一问题,实际上我国的法律体系中已经通过法条的形式对一些十分具体的方面和问题做出了法律约束.而在最新的刑法修正案中,又针对新时期的新情况,就是网络服务提供者通过网络滥用用户信息的犯罪行为,做出了法律约束.修正案中相关规定的目的就是用刑法的震慑力,遏制这种不法行为的蔓延.本文就是针对新的刑法修正案对于这一罪名的规定,分析相关法律条文中规定的新罪名是应当如何认定.本文通过分析得出相关结论,即触犯这一法律规定并构成罪名,需要网络服务提供者在致使用户信息泄露,造成严重后果,而且主观罪过是故意;网络服务提供者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犯罪与泄露公民个人信息犯罪之间是想象竞合而非法条竞合的结论.

关键词 网络服务 提供者 公民 个人信息 犯罪

作者简介:黄铮,昆明理工大学法学院,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刑法学.

中图分类号:D924.3 文献标识码:A DOI:10.19387/j.cnki.1009-0592.2017.10.023

一、 引言

网络公民个人信息犯罪具体而言就是在网络领域中,通过一些网络技术手段,产生非法获取、滥用等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的犯罪行为.我国对于这类犯罪很早就开始了立法关注,并多次以刑法修正案的形式给出法律规定方面的补充.《刑法修正案(五)》中就专门针对非法利用公民在*信用卡时提供的个人信息,设立了窃取、收买、非法提供信用卡信息罪.但在这一罪名只针对信用卡方面的违法行为.在《刑法修正案(七)》中,我国立法机关又设立了出售、非法提供公民个人信息罪和非法获取公民个人信息罪两个新的罪名,在更为广泛的范围内对此類行为进行法律规范.

网络的出现让个人信息保护有了全新的战场.2015年出台的《刑法修正案(九)》进一步加大了对网络公民个人信息的保护力度.但至此,针对网络服务提供者的滥用及管制,对在司法实践中如何适用法律的问题上,还需要理论界给出更为深入的指导,帮助合理利用这些相关法律条文.因此,本文就在最新的刑法修正案的基础上,梳理出所有相关法律条文与其的关系,从而对司法中如何实践做出简要分析.

二、网络服务提供者非法获取和提供公民个人信息犯罪行为的认定

最新的刑法修正案(九)在原有基础上对于法律规定进行了修订,修订主要体现在四个重要的方面:首先,取消对犯罪行为主体身份限制.其次是将违法犯罪行为描述为违反国家有关规定,向他人出售或者提供;再次就是规定了更重的刑罚,即存在从重处罚的情节;最后,因为存在从重的情节,所以相应规定了从重处罚时应当适用的对应的法定量刑.针对这些新规定的具体分析如下:

(一)对“违反国家有关规定”中“规定”的界定

新的刑法修正案中的这一表述,不仅让法条能够在前所未有的广泛领域中适用,同时也将这一法条中规定的犯罪类型做出了明确的规定.根据这一具体表述,也将这一犯罪类型定性为法定犯.从法理上的一般规定来看,法定犯是指行为人的行为触犯了现有法律法规的禁止性规定.之所以要将这项罪名认定为是法定犯,是因为只有设定成法定犯才能让行为人能够充分注意自己是否违法,让行为人足够警醒,时刻留意自己的行为是否已经触犯了法律.而这里总体概括的“国家有关规定”主要指零散分散在我国各个法律法规中和公民个人信息保护有一定关系的各类条款,包括但不限于《电信条例》、《邮政法》、《档案法》、《居民身份证法》等.

(二)不存在非法的公民个人信息

虽然对于公民个人信息的范围的界定上,学界有各种看法.但在个人信息是否有非法信息这一种类的意见上,学界是统一的,即认为不存在违法的个人信息.

为了认定法律保护的互联网领域中个人信息的范围,在法律法规中已经做出了很多种类的解释,其中最为具体全面的是工信部给出的定义.根据工信部在相关部门规章中的有关规定,能够纳入到电信互联网领域保护的用户个人信息,应当是那些用户为了能够得到电信业务经营者和互联网信息服务提供者的服务的过程中,提交或者允许服务提供者搜集的,能够识别用户的各类信息,包括但不限定于用户姓名、身份证号等,以及用户使用服务的时间、地点等信息.工信部的定义是从正面定义了哪些用户个人信息是接受保护的,并没有列举出不受保护的个人信息.但是在理论学界,已经普遍认为公民的一切个人信息都应受法律保护.

三、 网络服务提供者泄露公民个人信息犯罪行为的认定

(一)本罪的行为方式是纯正不作为

本罪是一种纯正不作为犯.因为要认定本罪,在罪名的构成要件中有前置条件是网络服务提供者本身已经收到了相关行政监管部门责令整改的通知,已经存在了不符合网络信息完全管理相关规定的行为.泄露的后果正是因为没有按照指导改正,从而导致的公民信息不慎被泄露的行为.而作为网络服务的提供者,不作为义务的定义应当依据网络服务提供者的不作为义务来源是有关的工信部等部委及相关法律规定的网络行政和民事法律、法规的规定和处理意见.因为网络服务提供者获得经营许可时就意味着被认定有能力履行相应义务.如果被发现缺乏相应技术能力,则经营许可将面临被吊销的风险,监管部门将主动审查并责令其进行限期整改.在这种情况后出现的泄露将构成违法犯罪.同时,如果监管部门都没能发现漏洞,一些十分隐蔽的网络漏洞只是被技术高明的不法分子所利用,这是网络服务提供者没有采取相应改正措施开展预防的,刑法就不能够强人所难让网络服务者承担相应的责任,也就不应作为刑法上的犯罪处理.这种考虑和衡量体现了刑法谦抑性的理论.

(二)行为的主观心态是故意

在监管部门责令采取改正措施而拒不改正的行为,说明在犯下这一罪名的时候行为人的心态是故意.因为在触犯法律之前,网络服务提供者已经因为存在或有风险而被相关部门告知风险,并责令其整改.在这一行政处理的过程中,网络服务提供者显然已经被明确告知拒不整改可能会造成的有关后果,如用户信息泄露等.如果网络服务提供者已经愿意按照这一指导进行整改,后续的问题发生的可能性将大大降低.但是正因为网络服务提供者只是对整改持有否定或排斥态度的,或者本身就想要利用这种漏洞去滥用甚至交易用户的个人信息,因此而导致的用户信息泄露的情况,就不可能被推定是出于一种过失状态.因为,已经被充分告知不作为导致的严重后果出现的行为,自然要归入到故意的主观心态中.

结论:大学硕士与本科刑法毕业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相关优秀学术职称论文参考文献资料下载,关于免费教你怎么写刑法罪名一览表2017方面论文范文。

机关打击、整治网络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犯罪成效显著
为严厉打击网络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犯罪活动,有效遏制此类违法犯罪活动发展蔓延势头,公安部自2016年4月起部署全国公安机关开展为期半年的打击整治网络。

部公布一批网络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犯罪典型案例
案例一山东青岛侦破韩某某非法获取计算机信息系统数据案2016年6月,山东省青岛市公安局网警支队工作发现,一网民利用黑客技术非法控制计算机信息。

机关强力打击整治网络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犯罪
自2016年4月公安部部署全国公安机关开展打击整治网络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犯罪专项行动以来,全国公安机关网络安全保卫部门累计查破刑事案件1200余起。

广东打掉六个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犯罪团伙
近日,在公安部的组织协调下,在湖南、江西、广西、上海等19个省区市公安机关的协助下,广东省公安厅指挥广州、深圳、佛山等地公安机关集中开展“飓风。

论文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