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大学毕业论文> 本科论文>材料浏览

关于留守儿童论文范文写作 农村留守儿童教育救助必要性途径相关论文写作资料

主题:留守儿童论文写作 时间:2024-03-05

农村留守儿童教育救助必要性途径,该文是关于留守儿童论文范文,为你的论文写作提供相关论文资料参考。

留守儿童论文参考文献:

留守儿童论文参考文献 特殊儿童教育论文留守儿童论文农村小学教育现状论文农村教育论文

摘 要:留守儿童问题已经成为全社会关注的一个重点问题,关爱留守儿童,切实解决留守儿童的困境刻不容缓.2016年*也提出了关于留守儿童问题的部分提议,包括将农村留守儿童保障列入“十三五”期间精准扶贫重点督办项目等.在此背景下,本文着眼于农村留守儿童教育救助的必要性分析和教育救助的途径分析,旨在为当前留守儿童的教育救助提供参考性建议.

关键词:农村留守儿童;教育救助;必要性;途径

“农村留守儿童”是指由于父母双方或一方外出打工而被留在农村的家乡并且需要其他亲人或委托人照顾的处于义务教育阶段的儿童.我国现阶段农村留守儿童的问题越来越严重,从2012年11月16日毕节五名留守儿童在垃圾箱内烤火取暖一氧化碳中毒身亡,到贵州四兄妹喝农药自杀事件,无不预警这是一个值得思考的社会问题.本文基于当前农村留守儿童的生存现状,分析针对农村留守儿童的教育救助的必要性和救助途径.

一、 必要性分析

研究农村留守儿童的教育救助问题,首先要论证教育救助的必要性,或者说为什么要对留守儿童进行教育救助的问题.本研究主要从客观依据和理论基础两个方面进行分析.

1. 理论基础

教育是人类文明的产物,教育水平是国家兴衰的标志.我国宪法和法律规定了公民有接受教育的权利, 并把科教定为立国兴邦之本.由于教育是以经济条件为基础的,因而贫困家庭的子女难以完成学业, 甚至不能接受义务教育.教育救助就是针对我国现阶段的这种社会现象而产生的社会救助的内容之一.[1]

所谓教育救助,是指国家或社会团体、个人为保障适龄人口获得接受教育的机会,在不同阶段向贫困地区和贫困学生提供物质和资金援助的一种社会救助项目.它具有间接性、连续性和多样性等特征.

教育救助有以下几个作用:一是具有很强的反贫困作用;二是体现了教育公平;三是促进国民发展.当前农村留守儿童面临着教育缺位的问题,需要教育救助发挥相应的作用,让留守儿童不再孤独.同时,对农村留守儿童实施教育救助也有相应的法律条文支撑,比如2006年9月1日正式实施的《义务教育法》规定:“各级人民政府对家庭经济困难的适龄儿童、少年免费提供教科书并补助寄宿生生活费”.

2.客观现实

(1) 家庭教育缺位

家庭在子女的成长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它有如下四个功能:一是经济上的支持功能,二是抚养与教育功能,三是心灵上温暖和安全保护功能,四是行为示范与学习功能.然而,由于留守儿童的父母基本长期在外工作,留守儿童和父母处于长期意义上的分离,这种事实上的分离使得家庭所具备的这些功能几乎全部瓦解.缺乏父母教育和关爱的留守儿童不仅知识匮乏,而且心理状态极端不稳定,易产生许多社会悲剧.如图1所示,29.4%的学生一年能见父母1-2次,15.1%的学生一年都没有见过父母.根据29.4%和15.1%这一比例,按照留守儿童总数6100万测算,全国约有近1794万农村留守儿童一年只能见父母1-2次;有921万孩子一年都没有见过父母[2].

这几个数字就意味着一年中有两千七百万左右的留守儿童几乎一年中很少或者完全见不到父母,这种长期的分离不仅让年幼的孩子无法享受父母之爱,由年迈的祖父母抚养,也缺乏管束.对农村留守儿童的身心健康发展有着很大的影响.

在每年见面很少的情况下,如果网络交流也很匮乏,那么“父母”这个角色几乎在留守儿童的生活里几乎是虚设的.如图2所示,与父母每年联系3-4次的学生有10.4%,与父母每年联系1-2次的学生有10.2%,与父母一年都没有联系的学生有4.3%.根据4.3%这一比例,按照全国6102万农村留守儿童总数测算,一年都没有与父母联系的儿童有262万!一年与父母只联系1-2次(半年才打一个电话)的儿童,有622万人.这两份数据完全可以解释为什么很多时候留守儿童看到回家的父母就像对待陌生人一样恐惧.

家长在子女成长过程中的角色主要就是陪伴者、指导者、支持者的角色.在这些角色中经济上的支持是最基本的角色之一,而最根本的角色是人生的陪伴者与生活的指导者.但是残酷的社会现实却是家长在留守儿童的成长中是缺位的,他们既没有在孩子遇到困难成为他们的引路人,也没有及时地分享孩子成长的喜悦.这种家庭角色的缺位导致留守儿童爱的需要没有得到满足,导致他们安全感的缺乏.家庭教育缺席的现实要求针对留守儿童的教育救助.

(2) 学校教育不足

童年阶段是是需要得到家长呵护与接受家长关爱的年龄.童年期的主要人生目标就是接受学校与家庭教育养成好的学习与生活习惯.而这些人生课题的完成需要家长的呵护与指导.而青少年时期是人生极为重要的时期,心理学上把这一时期称为情绪情感的疾风暴雨期[3],称为行为上的逆反期和自我的迷茫期,青少年时期的主要任务就是建立自我的同一性,也就是建立自我身份的认同感,这种认同包含性别角色的认同、社会角色的认同和未来人生目标的确定.无论是童年阶段心理发展目标的实现还是青少年期人生任务的完成都需要家长陪伴和学校教育的结合完成.然而事实并非如此.

在家庭教育缺位的前提下,理论上学校教育应该努力填补家庭教育缺乏的那部分.然而现实并非如此.一方面,中国有句古语——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现代的学校的功能更多层面还在于授业解惑,传播学业知识,几乎没有涉及过多的人生道理和心理辅导.这也是当前应试教育体制下许多学校的现状,学校可以说是一种“逐誉机制”,学校更多注重录取率等现实的荣誉,对学生的心理健康等状况关注较少.另一方面,“父母”这个角色老师并不能轻易取代,也就是说面对家庭教育的缺位,父母之爱的缺失,学校教育并不能完全弥补这个缺口.在这种情况下,教育救助显得作用显著.

二、 教育救助的途径

1. 经济层面:

(1) 基础教育设施建设

结论:关于留守儿童方面的论文题目、论文提纲、留守儿童活动报道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参考文献的相关大学硕士和本科毕业论文。

农村留守儿童教育个案
【摘要】姚慧(化名)是一名留守儿童。她在孤独和寂寞中度过自己的童年,这使她性格内向,身边没有多少朋友,也让在外工作的父母不放心。本文作者作为她的。

农村留守儿童教育管理的强化措施
摘 要:当前更多的人越来越重视留守儿童的教育管理问题,国家相关部门采用大量的措施和方法解决留守儿童的教育管理工作。但是,到现在为止,农村留守儿童。

中国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
【摘 要】 农村留守儿童受教育权的保护一直是理论界关注的焦点,也是党和政府关注的热点。随着公平教育和“以人为本”理念愈加深入人心,从中国特色社会。

福利多元主义视域下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
作者简介:施其敏(1989-),女,安徽省芜湖市,云南民族大学研究生在读。摘要:从20世纪80年代起,随着城镇化进程的加速,农民工数量不断增加。

论文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