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大学毕业论文> 论文范文>材料浏览

关于庆幸论文范文写作 庆幸长在八十年代相关论文写作资料

主题:庆幸论文写作 时间:2024-04-08

庆幸长在八十年代,本文是一篇关于庆幸论文范文,可作为相关选题参考,和写作参考文献。

庆幸论文参考文献:

庆幸论文参考文献 论文十二章翻译人生十六七杂志

访问者:姜红伟

受访人:曹 剑

姜红伟:有人说20世纪80年代是中国大学生诗歌的黄金时代,您认同这个观点吗?

曹 剑:非常认同.80年代是文化复兴的年代,更是文学复兴的年代,经历 的文化浩劫之后,文学青年如饥似渴,真正的文学喷薄而出,属于人类最早文学的诗歌回到了人们精神的海洋.特别是大学招生制度的改革,让广大的平民百姓的孩子成为“天之骄子”,真正的文学回到大学课堂之后,首先引起大学生对文学感兴趣的自然是中国文学史上年代最为久远的诗歌.诗歌,作为八十年代最早兴盛起来的文学样式,有其深刻的道理.从内容上讲,诗歌更加容易表达青春,更加容易点燃大学生的 ,经历 的巨大压抑之后,奔涌的热情和迫切的倾诉首先在诗歌中得到升腾;从形式上讲诗歌也更加适合青年人的表达,更加适合在感情 期的表达;从背景上讲,政治的复兴带来经济的复兴,带来文化的复兴,带来教育的复兴,文学的复兴也就顺理成章了.历史上任何一次大的诗歌运动都是和政治、社会的巨大变更紧密配合的;从成就上讲,诗歌人才、诗歌作品、诗歌社团、诗歌刊物都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度和 ,这个 也可以说是“五·四”以来的又一个 ,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一判断必将更加明显.

姜红伟:请您简要介绍一下您投身20世纪80年代大学生诗歌运动的“革命生涯”.

曹 剑:我是在八十年代初期开始诗歌创作并发表诗歌的,当时只有19岁,早期主要是受到中国新文化运动的代表诗人郭沫若、闻一多,以及美国诗人惠特曼的影响较大,写作的是一些比较 豪放的作品,多次在《飞天》、《青年文学》、《星星》诗刊、《诗刊》、《绿风》诗刊及其它一些全国和省级的文学刊物上发表.记得第一个奖项也是《绿风》给的.

姜红伟:投身20世纪80年代大学生诗歌运动,您是如何积极参加并狂热表现的?

曹 剑:说投身八十年代的大学生诗歌是一场运动还真不过分.当时,大学校园是中国诗歌最早复苏的地方,阅读诗歌、热爱诗歌、评论诗歌、旁观诗歌、创作诗歌、订阅诗刊物、追捧诗人、研究诗人的人数真是难以想象,诗歌的社会影响力真的让人出乎意料.接触到了古今中外的诗歌之后,首先是眼界大开,继而是热血沸腾,这就是诗歌!这就是青春!这就是我们的大学!于是我们有了成立诗社的冲动,有了办诗歌刊物的冲动,也有了诗歌创作的冲动.

姜红伟:在大学期间,您参加或者创办过诗歌社团或文学社团吗?您参和创办过诗歌刊物吗?

曹 剑:当时,我们大学已经有了一定影响的校园诗人王慧骐写作和出版了许多儿童诗和散文诗,大家很羡慕他的才华和影响,我们这些诗歌爱好者经常去找他谈诗,请教创作的技巧,在他带领之下,开始组建我们自己的“萤火虫”诗社,我担任诗社的副社长.并且自费印刷出版我们自己的油印诗刊——《萤》.我们把自己想象成郭沫若、闻一多、李白,在教室里研究诗歌,在草地上朗诵诗歌,白天向教师请教诗歌,夜晚在灯下撰写诗歌,周末则自己印刷诗歌,然后寄往全国各地的文学杂志和诗歌报刊,寄往全国各地的大学文学社,弄得热火朝天,像五四青年.后来,我们诗社的祁智、戚华海、姚永宁等杰出的校友也陆续在刊物上发表诗歌并产生一定的影响,并且在他们的人生旅途和文学征程上也都取得了较好的成绩,为过去有这样一批校友和诗友而庆幸,为现在有这样一批校友和诗友而自豪,为将来有这样一批校友和诗友而祝福!青春的记忆永远挥之不去!

一个时代文学和文化的繁荣总有它的原因,总有它适宜的气候和土壤.所以八十年代诗歌的繁荣它不是一种偶然现象,而是一种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的高度的融合.

当然,80年代诗歌的繁荣,除了时代的原因,除了诗人们本身巨大的文学燥动,和当时全国许多文学杂志、诗歌刊物队伍中一大批优秀的诗歌编辑对青年诗人们的扶持有着十分重要的关系.除了《飞天》的张书绅、四川文艺出版社的张新泉之外,还有《绿风》诗刊的杨牧、石河、王辽生、李春华,《诗刊》的刘湛秋、上海《萌芽》的宁宇、南京《青春》的马绪英、吉林《诗人》的黄淮、《星星》诗刊的叶延滨、《诗选刊》的阿古拉泰等等,这些可爱、可敬的诗歌编辑们,如今他们大部分已经退休在家颐养天年,但是,历史不会忘记他们,文学史终将铭记他们为中国诗歌事业所做出的无私的奉献!终于有一个地方可以让我对我素昧平生的诗歌编辑先生说一声:谢谢您!谢谢你们为八十年代的中国诗歌所做出的努力!如今祝愿您身体好!精神好!家庭好!好人一生平安!

姜红伟:当年的大学生诗人们最喜欢书信往来,形成一种很深的“信关系”,您和哪些诗人书信比较频繁啊?

曹 剑:大学生诗人们书信交往主要是三个方面,第一,是向著名诗人、编辑请教,希望得到名家的指点.我记得第一次收到来信,是《飞天》杂志社诗歌编辑张书绅先生的退稿通知,拿到后展读再三,久久不能放下,他非常认真指出了不能刊用的原因,对我诗歌的毛病提出了一针见血的批评,大意是 有余,铺陈太多,凝炼不足.对一个如饥似渴的文学青年来说,这样的信如同天书,好多天都在认真地研究和消化.其实,更多的是从这封信中得到了鼓励和鼓舞,有一种在江西红军苏区的树木里看到了火把的感觉,诗歌的感觉不仅被点燃了,而且被照亮了,不仅被烤暖了,而且给炸响了.我在诗歌的道路上遇到了贵人,在人生的道路上遇到了好人——张书绅,这个让人一辈子也忘记不掉的好编辑,有人品,也有水平,就这样把一个素不相识的青年人一路上带上了文学的殿堂.特别是在大学里,在满是脚臭味的男大学生宿舍,当我们唇枪舌战地谈论美国诗人惠特曼、中国诗人徐志摩的时候,如痴如醉地朗诵李白和郭沫若的诗歌的时候,总有人出来浇一盆凉水,总有人出来说三道四,甚至有人说曹剑你要是成为诗人我会在扬州城倒爬三转.许多同学和诗友的热情鼓励没有记住,倒是这句话让我记住了,为了这句话我一直坚持我的诗歌创作.而编辑来信的鼓励,却是让这种念头更加坚定,方向更加明确.其实,从整个80年代诗歌对中国文学的巨大影响看看,从30年后的今天再去从文学史的角度看看,张书绅先生也是中国最好的文学编辑,正是他用了那几十页可贵的诗歌版面,培养了一届又一届的大学生诗人,进而影响了整个中国诗坛.好编辑影响作家的一生!好编辑影响文学史!确实是这样.我的第二封信也是来自于张书绅先生的,这是一封用稿通知,给家人和好多朋友看过.为什么说80年 诗有点“五·四”青年的感觉? 因为文学刚刚复苏,诗歌也刚刚醒来,诗的土壤在哪里?诗的春风在哪里?诗的雨水在哪里?当时十分茫然,于是乎我给著名的诗人公刘写信,给诗歌评论家谢冕写信,然后把那些回信在我们的诗社里分享阅读,就像现在在微信里转发一样,希望影响更多的人成为诗人.第二,青年诗人、校园诗人们之间的书信交往,记得当时主要是和其它大学的校园诗人们交换油印诗歌刊物,印象比较深的是吉林大学徐敬亚、王小妮他们的《赤子心》诗刊,华东师范大学的《夏雨岛》等等.通过这些诗歌刊物的交流,把全国大学生诗歌的池水搅得波澜起伏,这些水又毫无疑问地流向了文学的海洋.通过这些刊物的交流,把许多大学生诗人的手挽到了一起,就这样认识了华东师范大学的张小波、宋琳、于奎潮、李其纲,复旦大学的许德民,江苏 专科学校的周亚平等等一大帮极有才气的家伙,他们想象和思想齐飞,才气和脾气共存!他们跌个跟头都会成为雕塑,他们随便一声叹息也许就成了名言警句——至少也是心灵鸡汤!大家先是互相慕名,继而互相点头,再之互相崇拜,接着互相走访,再接着互相喝醉,然后互相偷看情书,然后互相批评诗歌,然后互相指责诗风,愤怒了还互相打架,天冷了又互相取暖,分离了又相互勾 搭,重聚了又相互在车站苦苦等待几个小时等这就是诗人之间的交往,这就是诗歌的情谊,这就是大学校园,这就是那个充满了文学温情的八十年代!要是那时有微信,我非把那些喝大了的照片发到网上,让全国人民评评,他怎么就不是李白哩!那个时代的字典里还没有“靠谱”这两个字.第三,我的诗歌在发表之后,收到了大量的读者来信,有来自大学的同行,也有来自社会的同道,有老年人的“商榷”,也有青年人的交流,有男孩子的碰撞,也有女孩子的暗示.每天晚上在灯下最为开心和自得其乐的事情就是阅读读者来信,并选出一部分给他们回信.

结论:关于庆幸方面的论文题目、论文提纲、庆幸的近义词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参考文献的相关大学硕士和本科毕业论文。

换子疑云看美国二十世纪二十年代对女性身体规约
基金项目:内蒙古科技大学“英语专业学生语用能力培养教学团队”(编号:210 30733041)。摘 要:本文旨在探究《换子疑云》中美国二十世纪。

五六十年代革命战争小同性社会性
摘 要:“同志”是中国当代文学中一个具有浓烈权力特色与政治色彩的重要概念。在五六十年代的革命战争小说中,“同志情谊”与政治、国家、阶级、敌我等诸。

徐訏和五六十年代香港文学批评
摘 要:20世纪五六十年代,徐 的批评文章经常在港台文艺界激起较大的波澜。个中原因,排除徐 本人不事阿谀之道而屡屡与人不睦,则正是徐 敏锐深刻的。

话剧的八十年代
摘 要:80年代已成过去。蓬勃满溢、急切偏至的艺术创造力的大解放,以及它与政治、经济制约力量的抵牾、扦格、勾连、纠结……也早已成为历史的一部分。。

论文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