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大学毕业论文> 论文模板>材料浏览

关于法治论文范文写作 高校法治教育载体探析相关论文写作资料

主题:法治论文写作 时间:2024-04-21

高校法治教育载体探析,此文是一篇法治论文范文,为你的毕业论文写作提供有价值的参考。

法治论文参考文献:

法治论文参考文献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论文廉洁教育论文国家级教育类期刊教育教学论坛期刊

摘 要:国家要把法治教育纳入到国民教育体系中去,这为高校法治教育提出了新的要求.在此形势下,创设有效的教育载体成为提升高校法治教育效果的迫切要求.要发挥法治教育载体在主客体之间的纽带作用,须从课程体系、教学方式、社会实践、法治环境、教育阵地、校园文化等方面进行研究.

关键词:高校 法治教育 载体

高校法治教育的目标在于培养具备法律知识、树立法治观念、具有法治能力的适应现代法治文明的大学生.在不断推进法治教育的路程上,除了在体制机制上要不断完善,在法治教育载体建设上也应敢于探索,依托新的教育载体实现高校法治教育的效果.

一、完善课程体系建设

法治课程是高校现在开展法治教育的主要载体,笔者选取上海几所不同类型的高校进行对比,对目前法治课程的开设作初步了解.通过对高校法治课程的调查发现,不同类型的高校存在较大差异,法律类院校的课程种类最多、涵盖面最广、专业性较强;有法学院的普通高校的法治课程在必修课程基础上,开设一些知识类和实践类的法治选修课;没有法学院的普通高校以必修课程为主,辅以几门基础性或通识类选修课,部分高校也出现没有法治选修课的现象.高校进行法治教育的课程主要有“思想道德修养和法律基础”及其部分与法律有关的选修课.对于非法律专业的学生来说,一般只开设“思修”一门公共课作为法治教育的课程,其他法治教育课程开设比较随意,会出现没有固定教材、没有固定授课教师等现象.而且,不同的高校在授课内容和课程数量上也存在差异.尤其对于没有法学院的高校来说,授课质量会相应降低.对于有法学院的高校,法治教育选修课在开设内容也存在一些问题,如课程内容重合,课程内容偏重理论知识传授等.

当前高校的法治教育课程体系仅仅依靠“思想道德修养和法律基础”一门必修课是远远不够的.在此基础上可以增设一门以实践教育为主的必修课程,如与就业、合同等相关的法律的介绍,通过案例或者事件的讲解,让学生认识到现实中如何应用法律,如何对待法律,在懂法、守法的基础上,逐渐学会用法,增强法治课程的实用价值.此外,高校还应建立统一的选修课系统,各学校可根据自身特色,从系统中选择一门或几门适合本校学生的课程,法律类院校注重于法治教育的专业性,普通院校强调法治教育的规范性与价值性,与必修课做到相辅相成.课程考核以知识为主,辅以能力考察;以课堂为主,辅以课外考察;以教师为主,辅以同学互查.

二、改革教学方式方法

“新时期高校法治教育的目标是一个由法治观念、法治思维、法律信仰、法治行为等内容构成的多维体系,其最终目标是培养大学生成为社会主义法治的忠实崇尚者、自觉遵守着、坚定捍卫者.”①法治教育的目标是开展法治教育活动的出发点,以目标为导向的教育方式方法成为法治教育的关键问题.

高校法治教育不是专业的知识教育,而是具有指导意义的实用价值教育.以记忆书本内容的方式完成法治教育已不再适合当前的形式.单纯的记忆知识点并不能实现学生对法治的理解和对法治的应用,反而会造成学生的轻视甚至反感,潜意识中仅仅把它作为一门取得学分的必修课程.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以书本为依据,按照课本内容简单讲解,以知识传授为重点,忽视法治教育的实用性和实际性,脱离实际的教学方法是不符合法治教育作为一门思想教育课的要求.

因此教师在进行课堂教育的过程中应该注意以下几点:第一,以启发教育为主.在课堂中,教师不再作为主体,而是作为课堂活动的引导者,抛出问题或事实材料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讨论和互动,在发表自己观点和吸收他人观点的过程中不断反思,更好的形成对知识的理解和吸收.以学生作为主体的课堂,更容易使学生树立法治思维,养成法治意识.第二,注重案例教学.案例是法治教育教学过程中的重要依据.通过案例的描述,把学生引入到具体情节或环境中去,教师不给予学生特定的方法和答案,而是让学生自己思考,以相关理论为依据,提出疑问,解答疑问,进而学习案例中所包含的法治知识,得出最终的结论.在案例讨论的过程中,还要认识案例所传递的法治精神和法治价值,应用到自己今后的学习与生活中.第三,重实用教育,轻知识教育.法治教育应该做到贴近生活,离开客观现实的理论讲解难以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因此教师在课堂中的讲解要做到与时俱进,尽量选择学生了解和关注的大众热点问题,注重通过讲解来帮助学生树立法治意识,习得基本的法律途径,真正地做到学以致用.

此外,还需重视隐形课堂中的法治教育.如在计算机课堂中传递知识产权法,在汉语课堂中传递著作法,在自然科学课堂中传递环境保护法等.

三、建立高校“法律援助”

法律援助从普通意义上来说,是指政府的法律援助机构通过某些方式给予特殊人员无偿的法律服务的法律保障制度,目的在于保障每个公民的合法权益,真正做到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原则.本文所提到的高校法律援助与普通意义上的法律援助内涵并不等同,针对大学生群体的特点,更加偏重于“援助”二字.大学生刚刚与社会接触,由于法律经验不足,用法能力欠缺,大学生受害、受骗现象甚至触犯法律等现象层出不穷.最近沸沸扬扬的女大学生“裸贷”事件,在法律、社会道德范畴引发热议.从法律意义上来说,校园贷款作为民间贷款的一种新型形式是合理合法的,这也就是校园贷在宣传中一直强调的部分.绝大多数受骗的学生,也正是基于这一点,开始接触这一贷款形式.可深究下来,裸照作为不适合的抵押物,“裸贷”肯定是违法违规的.最让人扼腕的是,因债款偿还无力,少数学生走向另一个极端.高校中发生的类似案件层出不穷,為了积极应对此类事件的发生,除了改进学校教育教学以预防以外,还应当建设高校法律援助中心,使得在出现此类事件时能够及时积极应对.

建设高校法律援助中心体现的是法律中所推崇的救济原则,更是保障和维护学生权利的重要体现.学生对涉及自己权益的事件向学校寻求帮助,学校通过专业的法律援助群体对事件的合法性、合理性、正当性进行解答,既有利于学生法律意识的树立、维权能力的深化,法律事件的合法解决更是成为其他学生法治教育的鲜明素材.高校法律援助除了重视实例教育、 经验传授外,还对学生的心理素质、沟通技巧、处事态度提出更高的要求.特别是在处理比较棘手的案件时,克服学生的自身局限,帮助同学提高解决疑难问题的能力.学校通过每一次援助的进行,确认学生可能面临的法律困扰,审视学校在管理中可能出现的问题,教育学生维护权利,并不断提高学校的依法治校水平.

结论:关于本文可作为法治方面的大学硕士与本科毕业论文法治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职称论文论文写作参考文献下载。

对高校法治教育和道德教育紧张关系
【摘 要】 由于多种因素的影响,在高校“基础课”的理论与教学实践中,法治教育与道德教育存在事实上的紧张关系。消除紧张关系的路径一是深刻认识法治教。

创造力教育视角下高校创业教育新探
[摘要]创造力体现着人的创造性思维,是社会经济发展的现实需求和根本动力。围绕创造力教育,高校创业教育需要加速从教学组织形式、课程体系、实践体系等。

新媒体环境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载体探析
摘 要:在新媒体多元文化的冲击下,当代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成为了推动大学生成长成才的必由之路。而新媒体凭借着其明显的优势已经发展为当代大学生获取。

论文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