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大学毕业论文> mpa论文>材料浏览

关于新华左翼文学论文范文写作 多元视野下的新华左翼文学相关论文写作资料

主题:新华左翼文学论文写作 时间:2024-03-03

多元视野下的新华左翼文学,这是一篇与新华左翼文学论文范文相关的免费优秀学术论文范文资料,为你的论文写作提供参考。

新华左翼文学论文参考文献:

新华左翼文学论文参考文献 健康大视野杂志汉语言文学毕业论文文学刊物投稿关于文学的论文

摘 要:作者认为多元视野下的新华左翼文学运动可以定义为下列三种形式:第一、左翼文学是源自后五四运动的文学团体或文学流派的理论,并由当时个别的中国左翼知识分子带来新加坡和马来亚文坛的一种论述;第二、左翼文学是马共地下势力的政治武器,例如以严思为代表的作家所创作的作品;第三、左翼文学是当时不参加任何政党而纯粹反英国殖民地政府的左倾作家的一种书写方式,例如以杜红为代表的作家群的文学创作.

关键词:新华左翼文学运动;马来亚(马共);反帝国主义;反殖义

中图分类号:I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0677(2013)2-0094-08

新加坡从1945年至1970年的历史发展轨迹,大体上可以分为两个时期:一、1945年至1965年:日本侵略者投降后,马来亚(以下简称“马共”)与英国殖民地政府从原本的军事合作状态转而处于政治与军事上的对峙状态,马共从1946年起便公开提出其政治构想图:打倒英国殖民地政府,建立一个包括新加坡在内的马来亚人民共和国;而英国政府为了自身在远东占领地的经济利益的最大化,把马来亚半岛和新加坡分而治之,并对煽动工潮和学潮的马共党员及左翼阵营进行大力度的打压.在这短短二十年内,新加坡经历了多次政治变动,例如:马来亚在1957年独立;以为首、遵循宪制谈判途径的人民行动党获得英国政府的信任和委托,1959年组成新加坡自治邦政府;新加坡在1963年正式脱离英国管治,加入包括沙劳越和沙巴在内的马来西亚大家庭;由于政治理念分歧,新加坡在1965年脱离马来西亚,团队带领新加坡向世人宣告独立.虽然马新相继独立,但新加坡境内马共与英国殖民地政府的对峙状态仍然持续不断,政治氛围诡谲多变.二、1965年至1970年:新加坡建国初期,沉稳的人民行动党政府积极进行经济建设,马共党员和左翼人士仍然对推翻新生政权抱有希望.1966年中国爆发文化大革命,新加坡左翼人士凭据风云骤变的国际局势,误以为这股浪潮会席卷新加坡,故而活动频仍、举动激进;然而,独立后的新加坡政府没有让左翼阵营有喘气的机会,对左翼阵营的取缔行动丝毫没有松懈,包括逮捕入狱和驱逐出境,结合一系列经济措施的成功推行,民生问题得以解决,左翼活动最终在新加坡销声匿迹.

新华左翼文学运动是文学与政治的结合体,它形成于1920年代中期,比新加坡左翼政治运动更早地出现在新加坡.在新加坡华文文学(以下简称“新华文学”)90年的发展历程中,因着国际政治形势和新加坡本土的政治发展和社会变动,曾出现过数次左翼文学运动,尤其是1945年日本投降结束二战,成为合法组织的马共以抗日英雄的姿态出现,其属下党员不遗余力地“宣传社会主义思想,要建立一个社会主义的马来亚国家”①;以及1960年代中期过后,因中国文化大革命而输出到新马一带的左翼文学运动,深重地影响了新华文学的生态,特别是产生了与主体国家意识背道而驰的诗歌,留下为数不少具有左倾意识的作品.中国学者周宁在1996年与平联合出版《新加坡研究》一书时说:“两年前庄钟庆教授出于厦大东南亚华文文学研究的整体考虑,敦促我写一本讨论新加坡当代华文文学的书,并提供我许多资料.我半信半疑地开始写作,其间遇到的一些困难,有的解决了,有的规避了.我不得不坦率地承认这一事实.”②笔者相信周宁在这段话中所谓的“有的规避了”,应该是指1970年代以前新华文坛的左翼文学运动.

在新华文学史的研究上,新加坡国立大学前讲师李庭辉是第一个提出“左翼文艺”这一概念的学者,他在1983年完成的新加坡国立大学博士论文The open united front: the communist struggle in Singapore, 1945-1966,为日后学者们论述新华左翼文学运动提供了资料和论点的参照依据.1980年代末期,李庭辉在《时代和文艺:战后新加坡华文诗歌发展初探》一文中从历史的高度鸟瞰本土的文学发展,并无可避免地以新加坡当时的政治事实和国际形势来界定新华左翼文艺,他认为1966年左右,“因为马共的斗争路线实际上改变了,所以它在新加坡的公开合法活动就逐渐衰退,一方面是它本身把工作人员调到地下和非法的场合中去,另一方面是政府对它的活动愈加克制.马共的公开合法活动鸣金收兵,左翼文艺于是跟着也就退入低潮”③.

詹道玉在1990年代中期书写的新加坡国立大学硕士论文《战后初期的新加坡华文戏剧(1945~1959)》④中的第二章《新加坡战后初期的时代背景》,对二战以前紧随中国上海左翼文坛的马华文艺思潮略有提及.此外,冷战学者陈剑(陈松沾)也撰写了《建国前后的新华左翼文学运动概要》⑤一文,对1958年至1972年之间的新华左翼文学运动作了一番详细的介绍和论述.2004年,新加坡新闻工作者朱成发出版了他的南京大学文学硕士论文《红潮——新华左翼文学的潮》⑥一书;同年,朱成发的同事韩宝镇完成其新加坡国立大学硕士论文《新华左派诗歌研究(1965~1975)》⑦的书写;尔后,美国德拉华州立大学历史系副教授程映虹前来新加坡搜集资料,撰写了《毛主义和“”与新加坡左翼运动间的关系》⑧一文,新华左翼文学运动的研究一时蔚为风气.2004年至2006年之间,新加坡资深作家田流一口气出版了五辑《田流回忆录》,当中不少篇章涵摄新加坡左翼政治运动和新华左翼文学运动的描述;此外,槐华的《槐华的诗长征》(2002年)和原甸的《我的文学不归路》(2003年)等类回忆录出版物,也隐约呈现了新华左翼文学的发展痕迹.

在新加坡政治发展的历程中,发生于1954年5月13日的“五一三事件”是一个影响深远的历史事件,也是一次维护民族文化的体现,它让华校学生运动迅速地从政治觉醒的阶段成长为一股备受各方势力努力争取合作的反殖义政治力量.2011年,陈仁贵、陈国相、孔莉莎合编的《情系五一三:一九五零年代新加坡华文中学学生运动与政治变革》⑨文集中,撰稿者包括曾广萤、吴文国、孔莉莎、纪燕、丘淑玲、林清如、林增如、林焕文、卢妙娥(卢妙萍)、柯思仁、陈仁贵、陈国相,他们之中有新加坡前学运份子、内部安全法令下被拘留者,也有学术界人士.本书收集了1950年代站在反殖义最前方的学生运动参与者的回忆,也收集了学者们对那个年代的历史框架如何被套进主流叙述的研究,在很大程度上补充了“五一三事件”叙述的不足,让读者清楚了解新华左翼文学运动的历史脉络.

结论:关于本文可作为相关专业新华左翼文学论文写作研究的大学硕士与本科毕业论文新华左翼文学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职称论文参考文献资料。

文化视野下日本文学作品中女性形象分析
摘 要:日本历史的发展中,是在明治维新之后逐渐步入现代化的社会。在西方文化的传递下,原先封建式的日本思想面临着巨大的挑战。男女平等的观念也逐渐渗。

跨文化视野下的北美华文文学序
王亚丽,我第一次见到她是在2010年的春天。我应邀去她任职的西安工业大学人文学院讲课,讲的题目是“当东方遇到西方”,即从东西方文化的交战谈到海内。

多元文化视野下大学思想政治教育
摘 要:经济全球化正在快速向前推进,在这场全球范围内的改革浪潮中,各种文化早已潜移默化融入到这一进程内。不同国家,不同民族,不同思想在这期间,本。

论文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