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大学毕业论文> 文献综述>材料浏览

关于学者杂文论文范文写作 学者杂文中理性思辨相关论文写作资料

主题:学者杂文论文写作 时间:2024-02-17

学者杂文中理性思辨,本文关于学者杂文论文范文,可以做为相关论文参考文献,与写作提纲思路参考。

学者杂文论文参考文献:

学者杂文论文参考文献 杂文月刊

摘 要:学者杂文是指由知识分子所撰写的、具有鲜明的干预社会意识和现实批判性的杂感文字.作者坚守启蒙者的立场,力图对复杂多变的现实保持一种独立思索和批判的态度.《文化十日谈》和《教育放言录》是典型的学者杂文代表.丁东、谢泳以丰富的学识为基础,对学术研究和公共事务展示了莫大的热情,在对历史的回望中思索当下社会的困境和出路.

关键词:学者杂文;知识分子;反思;批判

杂文是一种典型的现代文体,内容具有鲜明的批判色彩,在知识性和思辨性之间达到以理服人、以情动人.其中学者杂文指的是“以学术研究为职业、以维护人类基本精神价值(理性、自由、公平等)为职守的那部分职业性学者撰写的具有题材的现实性和思想的批判性的杂感文字.” (1)研究和创作往往能跳出专业范畴的局限,进入公共话题领域,和读者就各类社会问题进行交流沟通.毫无疑问,丁东对当代中国历史文化的深入思考,尤其是对民间思想的整理和口述历史的研究即属此类.而谢泳针对储安平和《观察》周刊、中国自由主义知识分子的命运等问题的研究也为典型的学者杂文代表.

学者杂文的撰写者多为自由主义的拥护者,他们标榜思想独立、精神自由,追求理性和思辨,具有高度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在拥有自由选择权的情况下展开创作,在自我怀疑和个体经验外化中努力寻找平衡点.

“有话要说”是杂文写作的根本动机.对士人风骨、文学艺术、出版传媒、教育制度、政治生活乃至人生百态社会万象都持有“冷静且理智的热情”,在对历史的回望中思索当下社会的困境和出路是杂文创作的永恒主题.王小波曾经说过,自己写杂文的目的就是“论是非”和“申明我的态度” (2),丁东、谢泳二人的写作目的也正是如此.

《文化十日谈》和《教育放言录》源于丁东和谢泳在《中国青年报·冰点周刊》的专栏对话录.二人在对历史的回望和反思中,始终坚持自由主义的人格立场,畅谈古今、纵横捭阖.

对知识分子的生存困境的持续关注是两部杂文集的重要问题之一.在建国后相当长一段时间内,知识分子的社会地位都极其低下.一方面,知识分子所提倡的 、自由等现 念和现实不相容,在这种情况下针对读书人的思想改造和批判运动就成为必然.另一方面,知识分子自身的“软骨病”等先天缺陷也使其在时局动荡之时难以避免悲剧命运.在文章中,丁东和谢泳着重探讨了历次政治运动中不同知识分子的表现及遭遇,对这一群体的人文生存环境给予了“理解的同情”.

老舍20世纪50年代之前的经历和同时代其他作家相比,可以称得上是很顺利的,但这也为他后来的悲剧埋下伏笔.过于平顺的人生经历使老舍在突然改变的生存环境面前,精神崩溃.丁东和谢泳认为老舍之死的具体原因固然十分重要,但背后的文化因素也不容忽视.大家冯友兰对中国哲学史的研究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但在论及其人时,却无法回避其在建国后的言论和表态.在和政治人物交往过程中,写过许多富有政治意味的古体诗、对联和书信文章.“作为一个知识分子,冯友兰没有树立起自己的独立性,他一生多变,这个变可以理解为他不断追求新东西,但对任何成年人来说,多变一是出于自保,一是出于不甘退居边缘.” (3)

时局动荡对整个国家和民族来说都是一种灾难,而知识分子对环境变化的感知更为敏锐.谢泳认为这批读书人在50年代后的遭遇,和知识分子群体的特质有关.他们具有极其强烈的民族情感,对国家富强和民族统一有着执着的追求,因此会出现许多非常“天真”的行徑和举动.可以将现代自由主义知识分子的“转向”视为一种自我保护的手段.丁东和谢泳没有对这种转变的是非对错及由此产生的一系列后果多加评述,而是深刻地剖析和理解那代知识分子,对历史进行反思,并从反思中获得对当下社会发展有益的经验教训.他们的态度理性且宽容,这种“理解的同情”既是一种非常珍贵的态度和立场,也是对自由主义的躬行实践.

对教育事业的持续关注也是《文化十日谈》和《教育放言录》所关注的重要内容.现代意义上的“启蒙”是指通过宣传教育使得社会得到进步,这种由人文界所主导的启蒙往往处于边缘化境地,一直是少数人所言说的话语.百年来无数仁人志士都在为普通民众能加深对世界的理解和认识、有崇高的思想、举动可以推动社会的进步做着不停努力.反帝救亡的任务已经完成,然而对现代科学、 、自由、法治等西方价值的普及以及人道主义的启蒙任在继续.最直接、有效的启蒙是通过教育来实现的,因此,丁东和谢泳对教育事业也倾注了莫大的热情和关注.在《教育放言录》中关于这一现象的探讨更加集中,二人对中国教育界存在的各种问题进行了深入浅出的探讨,既有对过去教育体制的总结梳理,也有对当下教育现状的评述.不论是对学校、教师的反思和希冀,或是对唯学历论提出质疑,又或是对学术界及其学风入木三分的批判,在广度和深度的背后,是对中国教育制度的反思.

因战争被迫南迁的西南联大是中国教育史上的奇迹.作为研究学问的高等学府,它仅仅存在了8年,却培养了大批人才,同时也为中国现代知识分子“士”人格的造就做出了不可忽视的贡献.“西南联大的建立,来源于中国自由主义知识分子对国家的情感和对教育理想的追求.等西南联大的设立,是中国自由主义知识分子理想的实现.” (4)当时的自由主义知识分子认为“大学培养的是领袖型人才,要使大学生能担当得起日后建国的重任,单教他们具有专门技术是不够的.一个国家,外患不足畏,内忧不足惧,惟有一般领袖缺乏清新的头脑、远大的眼光、坚强的意志最可怕.因此,决不能单从国防的需要着想,把大批学生送往前线.” (5)正是由于胡适等人坚持的战时教育常态化,才有了西南联大的辉煌.

将目光转向到现代社会时可以发现,近年来中国的高等教育虽发展迅速,但伴随的问题也层出不穷.科学在发展,知识在不断更新,何以名师再难出高徒?作者认为,出现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现行研究生教育出现问题.一方面许多专业对英语能力并无实质性要求,过于强调英语教育使得在专业领域有强烈兴趣的学生无法发挥其特长,在尚未步入研究时于门槛处就被拦下.另一方面则由教师评价体系的缺陷所引发.教师在选择学生的时候很少有自主权,许多有资质的人无法被收入门下;且就算有得意门生,出了高徒的教师也并非都能获得相应的荣誉和嘉奖.“现代教育制度的好处是制度化,但缺点也是制度化.因为制度难免僵硬,在具体条件下,有弹性的制度才是真正的好制度.” (6)

结论:关于本文可作为学者杂文方面的大学硕士与本科毕业论文杂文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职称论文论文写作参考文献下载。

法理性思辨
开栏语:理性思辨决定一个人思维的高品质,而思维的高品质决定他为人处事的高境界。为有助于创新型人才的选拔和培养,我们的高考试题也一直注重对考生思维。

理性思辨视角下的初中语文阅读教学
理性思辨是通过归纳、演绎等逻辑推理判断过程,对事物或现象的理性认知。在初中阅读教学过程中,教师为学生创设理性思辨的课堂氛围,搭建课堂论辩的互动平。

基于新经济背景下企业财会管理性分析
摘 要:近年来,我国各大企业发展迅速,为促进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做出了较大的贡献。作为企业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财会管理不仅关系着企业经济水平,而且。

论文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