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大学毕业论文> 专科论文>材料浏览

关于终极目标论文范文写作 救世庄子无为思想终极目标相关论文写作资料

主题:终极目标论文写作 时间:2024-03-15

救世庄子无为思想终极目标,本论文主要论述了终极目标论文范文相关的参考文献,对您的论文写作有参考作用。

终极目标论文参考文献:

终极目标论文参考文献 思想道德论文思想政治工作杂志思想政治教育论文儒家思想论文2000字

摘 要:庄子提出的“元为”主张在于救世.但人们在谈论这个问题时.往往忽略了他对个人内在修养的重视.偏谈“外王”一方面,使其救世思想失去了内在依据.在《庄子》本文中,无为以救世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针对每个个体而言,以无为修身,提高个人的道德修养.调整人的精神状态,使人心境空明,体得大道.以此挽救世道人心.一是针对帝王而言,以无为治天下.顺应自然,不拂民之常性,从而实现天下大治.归根结底.其无为思想乃在于救世,以期回归上古淳朴时代.

关键词:庄子;无为;救世;修身;治天下

“无为”是庄子思想的一个重要方面.是庄子救世的手段.无为思想主要针对两个方面提出来的.一是人的精神道德方面,主张个人“无为”而修身.使人德充于内,知耻无欲,实现社会安定和谐;一是统治者的政策方面,主张帝王“无为”治天下.顺民之性.无所用智,则可恢复上古淳朴风气,实现天下大治.因此,庄子的“无为”主张,归根结底是为了救世.

晋代的郭象早就发现了庄子的救世思想,他在《庄子注·序》说:“(庄子)通天地之统,序万物之性,达死生之变,而明内圣外王之道.”“内圣”是对个体人格的内在要求,“外王”则是理想君王的境界.可是人们在谈论庄子的救世思想时,往往多谈“外王”这个方面,把他对内在修养——“内圣”的要求忽略了.使其救世思想失去了内在依据.今试就此补论.以更全面地看到庄子以无为救世的思想表现.

一、个人“无为”修身得道

庄子时代,世道丧乱,人心浮躁,社会道德日益沦丧,世道人心和日俱下.当时许多人为了锦裘之利、口腹之欲而阿臾无度.不乏“破痈溃痤”(《列御寇》)的谋利之徒;人心浮躁.执迷外物,整日处于高度紧张状态,精疲神劳.“和接为构,日以心斗”、“一受其成形,不亡以待尽.和物相刃相靡,其行进如驰而莫之能止,不亦悲乎!终身役役而不见成功,茶然疲役而不知其所归,可不哀邪!”(《齐物论》)人一生下来,就沉溺于外部的物质世界之中,陷入无休止的争夺之中.斤斤于个人利益的得失、名誉的有无.这种现象的出现.庄子认为其根源在于“嗜欲”太深.庄子希望以“无为”为策,调整人的精神状态,提高人的道德修养.以挽救世道人心.挽救正在滑坡的社会道德.

可见.庄子的救世哲学首先是修身之学.他把救世的方向直指人的本心道德,因为他认为.人心“失道而后德,失德而后仁.失仁而后义,失义而后礼”(《知北游》).社会道德的滑坡,人类良心的丧失,最根本的原因就在于丧失了据于人内心的“道”.因此.要拯救人类和社会,最根本的方法就是重新得“道”.庄子宣扬修身得“道”.其意在于调和人的精神状态,拯救人的心灵,把人们从“小知间间”、“和接为构,日以心斗”(《齐物论》)的沉重精神负担中解脱出来.同时.个人重新得“道”之后,德、义、仁、礼皆不失于心,这样,人皆不以利为重,不以物为争,方可把人们从“自三代以下者,天下莫不以物易其性”(《骈拇》)的物欲中拯救出来.让整个社会回归浑沌淳朴状态.

要拾回业已失去的“道”,庄子认为,首先要以“无为”的方式修身.这就要求人精神专一.要摆脱外物的束缚,不奔走于名利之场,不纠缠于得失之间,和世事无争,让人的精神达到一个空明的境界.可是,人依赖于物质而生存,怎样才能从物质世界中挣脱出来呢,《大宗师》中女偶教卜梁学“道”的寓言具体描述了人如何从生死、名利等外物中挣脱出来达到“无己”境界的过程.首先是“外天下”,然后是“外物”.最后是“外死生”.这三个步骤的关键就在于“齐物”,也就是取消主体和客观事物的对立,没有了这种对立,人就可以从对“名利”、“天下”等外物的执着追求中得以解脱.这样就只剩下精神上的个体.从个体和外物的对立角度看.这就达到了“无己”境界.至于这个阶段.人就可以无欲而无争.庄子之所以提出通过“齐物”而至于“无己”的观点.是出于他对人类生存状态的关怀,他要将万物平等的自然之道,移于社会和人生,以引出“以隶相尊”(《齐物论》)的道德观念,借以消解社会的争端.创造融洽和谐的社会环境.庄子认为,精神一旦从形体中分离出来.就可以和“道”合为一体.而“道”在时间上无始无终.在空间上无边无际.因而和“道”合为一体后,人就可以“芒然彷徨乎尘垢之外,逍遥乎无为之业”(《大宗师》),达到“无为而无不为”境界.

摆脱了外物的束缚,方可达到最高的精神境界——“无”、“虚”.庄子把能体“无”体“虚”的人称之为至人、圣人、真人、神人,因为他们能作到“无己”、“无名”、“无功”(《逍遥游》).人若能体“无”,则我和人无争,人和我亦无所争.杜绝了一切有为之迹,则可逍遥“无己”.庄子有时也用“逍遥”二字表达无为的境界.如“彷徨乎无为其侧,逍遥乎寝卧其下”(《逍遥游》)、“芒然彷徨乎尘垢之外.逍遥乎无为之业”(《大宗师》)、“芒然彷徨乎污垢之外.逍遥乎无事之业”(《达生》)、“逍遥,无为也”(《天运》).在这里,“逍遥”和“无为”的意思也是相近的,张松辉先生就认为.这里的逍遥类似于“无为”、“无事”.是“清净无事”的意思.如何才能逍遥无为?庄子的回答是,如“至人无己”、“圣人无名”、“神人无功”就能逍遥矣.其实世人之病就在于对外物(名、利、物等)无休止的索求,才会有嗜欲之累,才不能体“无”而逍遥.清代宣颖对此看得很清楚:

天下人泪没于嗜欲之场,何事不钻,研究竟过,其所不能到者,只是逍遥游;其所不肯为者.亦只是逍遥游等盖至逍遥游而累去矣.至于累空而道见矣.人要见道则需累空,累空则需逍遥(无为),逍遥(无为)则需去欲.而迷失于物欲中的人在对外物的不断追逐中丧失了人的本真,丧失了空明的心境,又何能逍遥无为.何能体“无”.何能明性得道?在庄子笔下,许由是一个逍遥无为的人.因为他摆脱了“名利”、“天下”等外物束缚.“尧让天下于许由”.而许由认为尧已经把天下治理好了,如果自己再代尧为君.则是为“名”,故拒绝了尧的辞让.人和外物的关系,在许由看来犹如“鹪鹩巢于深林,不过一枝;偃鼠饮河,不过满腹”(《逍遥游》),外在的物质和名利对他来说是多余的,这就是许由不愿意代尧为君的原因.人若能视外物如遗土.其精神则达到逍遥的境界,是真正得道逍遥的人.因此.庄子认为,无为是修身得道的一个重要过程.唯有经过此过程,人的心境才会空明,才可能由此得道而至于“内圣”的境界.

体“虚”和体“无”的境界是一样的.体“虚”的状态.是精神内守.心志专一,排除杂念物欲的干扰,心境清净无染.“唯道集虚.虚者,心斋也.”(《人间世》).凝神静心,方可体“虚”而至于“无为而无不为”.但“虚”的状态并不是心灵的枯寂死灭.而是得“道”的高级阶段——“唯道集虚”.只有进入这种状态,才能使“道”回归人的心灵,即得道.《在宥》篇中,广成子告黄帝的养生之术,也可以说是

结论:关于对写作终极目标论文范文与课题研究的大学硕士、相关本科毕业论文人类社会发展的终极目标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相关文献综述及职称论文参考文献资料下载有帮助。

庄子文学思想分析
摘 要:《庄子》是庄子及其后学所著的一部反映道家思想的著作。书中反映了庄子的哲学、美学、艺术、人生观、政治观等。其中充分地展现了庄子的文学思想。。

论夏目漱石自然人生观和道家无为思想异同
摘 要:夏目漱石作为一名“国民大作家”,在日本文坛享有盛誉,在他的创作过程中,汉文学对这位作家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在他阅读的汉学典籍当中,主要囊括。

论庄子美学思想对中国文学作品影响
摘 要:庄子文学中美学的审美价值取向,独树一帜发展着“道”的审美意境,经过时间的考验,成为了传诸世间的艺术主张,无一例外对后世文学美学的追求基调。

道家无为思想和现代设计
[摘要]在当今的社会中,现代设计无处不在,也在方方面面影响着人们的生产生活。追述到现代设计的起源,自1919年包豪斯建立,涌现出了一批优秀的设计。

论文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