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大学毕业论文> 专科论文>材料浏览

关于四十不惑论文范文写作 四十不惑该平常心看待高考了相关论文写作资料

主题:四十不惑论文写作 时间:2024-02-06

四十不惑该平常心看待高考了,这篇四十不惑论文范文为免费优秀学术论文范文,可用于相关写作参考。

四十不惑论文参考文献:

四十不惑论文参考文献 新高考杂志高考期刊高考论文人生十六七杂志

只有整个社会意识到,高考不再能改變命运、也不该承担改变命运的功能时,这样的高考才会“不惑”.

2017年是恢复高考40周年,不少媒体都推出高考40周年的纪念专栏,一看主题,大多是“高考改变命运”.

高考确实曾经在一段时间里起着改变人的命运的重要作用.尤其对刚恢复高考那会儿的人来说,这一记忆是十分强烈的.

但是,不能把“改变命运”作为高考的主题曲.事实上,当高等教育已经要进入普及化阶段时,还以“改变命运”作为高考的功能,这不但错位,可能误导高考改革和教育发展,而且会制造社会的高考焦虑和教育焦虑.现在,该以平常心看待高考了.

从考大学到考名校

有人说,现在考上大学也很难改变命运,不像以前,参加高考,就是考上专科也改变命运.

这是脱离教育的发展和高考的变化在谈论高考.1977年,中国高考人数570万人,录取27万人,录取率只有5%.事实上,直到1999年,中国的高等教育毛入学率只有10.5%.

但到2015年,中国高考人数为942万,全国平均高考录取率接近75%,部分地方高考录取率超过90%,高等教育毛入学率已经达到40%.根据这些数据,上大学情况已经发生了极大的变化.如果再以40年前的“上大学”观察当下的“上大学”,无疑是刻舟求剑.

直到1992年,中国都对大学毕业生就业实行“国家包分配”,大学毕业生有“铁饭碗”.在城乡二元结构的社会环境中,高考可以改变一个人的身份(从农村户籍变为城镇户籍),也可改变命运.当高考录取率在有的省份已经达到接近90%时,还希望考上大学就获得“特殊身份”,变得不现实.

随着大扩招,社会上对待高考的看法,从以前考大学过独木桥,逐渐变为考名校过独木桥——不是要上一所大学,是必须进重点大学、名校.当高考变为名校争夺战后,再丰富的高等教育资源,都难以缓解高考焦虑.

如果以进入重点大学来论改变命运,能改变命运的学生有多少?全国每年的高考生只有8%能进重点大学,其余考进非重点大学的学生,怎么对待大学?

在国际上,对高等教育有个基本的区分:当高等教育毛入学率不到15%时,是高等教育精英化阶段;毛入学率达到15%,进入高等教育大众化阶段;达到50%,进入高等教育普及化阶段.

中国高等教育毛入学率早在2002年就达到15%,进入大众化阶段.但中国社会对上大学的认识,还停留在精英化阶段,这是严重错位的.

改革进行时:

淡化学校身份标签

追逐名校,从好的一方面看,可以给人动力,但是,从另一方面看,却在制造应试的漩涡.一些在求学阶段感到进入重点大学无望的学生,尤其是农村学生,初中就萌生辍学念头.中考没有考入普通高中,进入中职的学生,容易有受挫感.在“高考改变命运”的心态中,社会要形成“淡化学历,崇尚技能”的氛围,十分困难.这会直接导致教育的质量和结构和社会需求脱节.更严重的问题是,整个社会存在十分功利的教育观,即升学有用、读书无用.

2014年颁布的新高考改革方案,明确要取消高考录取批次,调整志愿填报方式.根据高考改革部署,2016年,已有15个省市取消三本,和二本融合;上海市从2016年起率先取消一本二本划分,从2017年起实行院校专业组志愿填报方式(一所大学根据专业选科要求不同分为若干专业组);浙江在2017年的高考录取中,取消所有本科和高职批次划分,并实行专业平行志愿.推进这些改革的目的,是为了淡化学校等级、身份标签,促进学校间平等竞争,由此淡化考生的名校情结.这是好的方向,要起到改革效果,有待于社会功利教育观的转变.

真正的公平

当前,高考承载了社会对公平的期望,分数面前人人平等,成为高考公平最直观的表达.这种公平还需要仔细推敲,而且,分数公平也制造着唯分数论.但要突破分数公平,建立多元的高考升学评价体系,却困难多多.

对部分农村学生、家庭贫困学生而言,可能未必真的分数面前人人平等.一个来自农村、没上过幼儿园、在教育质量很低的农村学校读书的学生,和在城市、从小接受更好教育的学生,在一张试卷上竞争,从一张试卷分数角度,是公平的,但教育起点和过程却并非如此.

调查显示,农村学生的高考平均分数比城市地区学生低40分,这就是农村学生占大学生比例接近60%,但在重点大学中的比例却日益走低(在2012年实施国家扶贫定向招生计划之前)的重要原因.由于高考分数不能和城市学生比拼,农村学生更多地进入地方本科院校、高职院校.

分数公平,对学生的个性、素质发展也不公平.目前的分数公平,是在设定的高考科目范围内的公平,按这几门高考科目的分数从高到低,结合学生志愿录取.

之前,为了矫正这一评价方式对学生个性、特长的关注不够问题,而实施加分政策,包括艺术特长加分、体育特长加分、学科特长加分和综合荣誉加分.但高考加分政策在实施过程中,却出现了加分 和加分腐败.

要真正扩大农村学生高考公平和素质评价公平,应该实行高校自主招生和多元评价.可是,对于大学自主招生和多元评价,社会的信任度并不高,宁愿要单一的分数评价,以维持脆弱的公平.

政府也想在自主招生和综合素质评价方面进行改革突破.但是,自主招生和综合素质评价,一路走来,一路遭遇质疑.人们的主要担心,是其中是否存在潜规则.

高考改革的理想局面,应该是招考分离,大学依法自主招生,学生多次选择.但是,由于高考承载了社会对基本公平的期待,而目前有效约束权钱干预教育、干预招生的机制还没有很好地建立,高考陷入大家都知道的要改却难改的困境.

四十应不惑,但如果高考一直背负着社会赋予其“改变命运”的沉重使命,就会依然存在诸多困惑.或许,只有整个社会意识到,高考不再能改变命运、也不该承担改变命运的功能时,只有消除对不同类型教育的歧视、消除社会对人才评价的学历歧视时,高考升学、进哪一类学校,才能变为学生自主的选择,而不是唯一的“成才出口”,这样的高考才会“不惑”.而这,需要改革基本的社会福利制度、教育管理制度、人才评价制度,等等.

结论:关于四十不惑方面的的相关大学硕士和相关本科毕业论文以及相关四十不惑 写给自己生日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职称论文写作参考文献资料下载。

十八岁的高考
大多数同学,会在十八岁的时候参加高考,这既是上天的安排,也是人生发展的规律!从法律角度讲,十八岁,便意味着成人了,成人就意味着自主、自由地选择自。

高考中十种常考离子的检验
摘要:离子检验反映学生对元素及其化合物性质的掌握程度、实验能力、语言表达和综合应用能力,入手易得分难。本文重点阐述十种常考离子的检验步骤和答题模。

从多元到统一:建国十七年高考改革文化生态嬗变
摘要:“建国十七年”这一时期,中国高考改革文化生态嬗变与国内外政治形势的变动密切相关,其实质又隐含着对于“效率”与“公平”的反复权衡。高考改革文。

四十岁女人不惑
岁月是一把双刃剑,给了我们生活阅历,也带走了我们的青春!在我悄然推开自己四十不惑扉门的那一天,我在梳妆镜前阅读自己:四十岁的女人,从青春不悔、。

论文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