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大学毕业论文> 本科论文>材料浏览

关于思想道德修养论文范文写作 思想道德修养和法律基础课程法律部分教学实效性探究相关论文写作资料

主题:思想道德修养论文写作 时间:2024-03-04

思想道德修养和法律基础课程法律部分教学实效性探究,本论文主要论述了思想道德修养论文范文相关的参考文献,对您的论文写作有参考作用。

思想道德修养论文参考文献:

思想道德修养论文参考文献 思修和法律基础论文法律和道德的关系论文思想道德论文法律和道德论文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以下简称“基础”)课改革是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重大课程改革,但是面对教学课时少,知识点多的客观因素,德育与法律基础学时分配出现偏差,法律基础学时所占比例少,在教学过程中,对“基础”课的法律部分教学实效性提出挑战.因此,本文首先着手分析“基础”课法律部分教学实效性存在的问题,其次分析影响 “基础”课法律部分教学实效性的原因,最后提出“基础”课法律部分教学实效性对策.

《 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意见》(教社政〔2005〕5号)(以下简称“05方案”)提出的方案,“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成为 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程之一,成为当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公共必修课,不仅有利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课程改革,而且有利于提高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但在教学实施过程中,面对教学课时少、基础知识点多的难题,德育与法律基础学时分配出现偏差,法律基础学时所占比例少,在教学过程中,对“基础”课的法律部分教学实效性提出挑战.

一、“基础”课法律部分教学实效性存在的问题

(一)法律部分与德育部分授课割裂

“05方案”形成“基础”课,是思想政治理论课的重大改革,也给授课教师带来极大的挑战.原本法律基础教育和德育教育是分开的,现在整合课程,合并起来授课,对此,各个学校也根据新课程,进行授课教师的调整.大部分非法学类的大学是由思想政治教育课教师担任,在教学的过程中,思想政治教育教师不具有专业的法律知识,没有及时更新法治知识,而采取扬长避短的方法,重视德育部分的授课,用极少的时间安排法律基础教育.在“基础”课程的整个教学过程中,法律部分和德育部分没有得到更好的融合,法律部分的实效性存在一定的问题.

(二)学时分配存在不合理现象

“05方案”形成的“基础”课,规范思想政治理论的教材,将“德”与“法”有机相结合,但新课程中前六章内容大多涉及德育内容,后两章多属于法律基础部分,呈现出以“德”为主,以“法”为辅,“德”与“法”相互融合的趋势,与教改之前相比,法律基础部分在学时上压缩了近三分之一,文字虽有大量的删减,但是内容上有增无减.在教学中,如何处理和分配“德”与“法”的教学,成为了教学的一个难点.在教学的实践过程中,由于受教材篇章结构、学期时间长短等因素的影响,有的高校在法律基础部分的学时安排过多、内容过细,而有的高校教学学时严重不足.

(三)教学方式和内容单一

面对法律知识高度浓缩,教师必须在有效的时间内完成教学内容的讲解,为了完成教学计划,而采取单一的教学方式,以传统的理论授课为准,照本宣科,或者蜻蜓点水,而没有更多的时间让同学们参与到课程讨论中,讲授的内容也是乏味枯燥,吸引不了学生的注意力,从而影响教学质量.把法律部分的教学视为法学教育的教师以讲授为主要方法,以陈旧的法律案例,印证法律知识的正确与否,学生的参与度低,大部分的学生也不喜欢与法律打交道,低头族成为课堂教学的硬伤,法律所倡导的价值取向被忽略.而原来以讲授思想道德修养为主的教师,借助视频让学生观看法律案件,再从道德*方面对案例进行解释,缺乏对法律精神和法律价值的剖析.

二、影响“基础”课法律部分教学实效性的原因

(一)法治思想滞后

“人治”思想的发展在我国有着深厚的土壤,先秦儒家和法家在“人治”思想方面的研究占据重要的位置,直至对后来的宋明清朝代法律思想有着极深的影响,在历史的发展中,“人治”思想得到不断地发展,并融入到人民生活、风俗、习惯当中,自然造成“人治”大于“法治”的思想根深蒂固.以至到近代,“人治”思想挑战“法治”的现象仍旧存在,影响社会法治氛围,人们对法治出现信仰危機.现在,人们一旦遇到与法相关的问题,找关系、找后门的现象比比皆是,法治意识的发展比较滞后,影响着人们对法的看法,“基础”课教师在授课的过程中,大学生缺乏法治情感,对法治的信任度不足,法律基础教学的实效性在一定程度上有所削弱.

(二)对“基础”课的教学目标和任务认识不够

“05方案”形成的“基础”课程,是“思想道德修养”和“法律基础”课程体系的整合,是思想政治理论课在教学改革方面取得重大的进展,是一个在改革基础上形成的比较完善和成熟,能够在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保持相对稳定的课程体系,它有利于大学生养成良好的道德修养和提高大学生的法治素养.然而,在教学实践过程中,部分教师对‘’基础”课的教学目标和任务理解不足,重视德育、忽视法制教育或者重视法制教育、忽视道德教育的做法,割裂道德教育和法制教育的内在统一性,学时分配难以调整,从根本上是没有深刻领悟课程的教学目的和任务.

(三)教师人格教育价值亟待加强

教师的人格对学生的教育起着至关重要作用.当前大学里充满学识渊博、思想道德修养高尚、法治素养良好的大学教师,然而我们也看到有极少部分大学教师没有发挥好人格的教育作用.在知识上,针对“基础”课所涉及的马克思基本理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等宽口径的知识了解甚少,没有把握好马克思主义的精髓,没有深刻理解社会主义法治精神,在对“基础”课授课过程中,特别是专业性比较强的法律部分,呈现出知识短板,理论深度不够,呈现出课堂授课表现力不足,学生对课堂的吸引力低.此外,一些教师的师德和个人魅力有削弱趋势.还有少数部分的高校“基础”课教师,师德师风存在问题,没有树立崇高的职业理想,表现出言行不一的现象,对待教学工作缺乏热心.甚至做出违法教师职业道德的行为,不能以高尚的人格魅力影响、感染和教育学生.

三、“基础”课法律部分教学实效性对策

(一)准确把握教学目的

高校“基础”课法律部分教学的有效实施,教师要准确把握“基础”课教学目的.“基础”课成为新的课程,以培养“四有新人”,促进大学生健康成长为目的.“基础”课也是加强和改进高等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程建设的需要,增强了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包容性,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课程地位,有利于稳定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队伍和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学术水平和教学水平.“基础”课的法律部分增强大学生对社会主义法治观念的理解,提高大学生的法治素养,也为大学生成长过程出现与法律相关的问题,指明了解决的方向.

结论:关于思想道德修养方面的论文题目、论文提纲、思想道德修养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参考文献的相关大学硕士和本科毕业论文。

供给侧视域下思想道德修养和法律基础课程教学改革
摘 要:当前在“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的实际授课过程中,存在着重视度与实效性反差强烈、教育内容单调、方式单一以及缺乏对受教主体的人文关怀等一系。

思想道德修养和法律基础课程体验式教学摭
摘要:作为社会支柱及经济发展的栋梁,大学生自身价值的定位非常重要。《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对学生价值观的形成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阐述了在网络。

思想道德修养和法律基础课程教学改革方案
摘 要:思想政治理论课作为培养青少年大学生价值观世界观的基础课程,要求我们在教学过程中学思结合,坚持知行统一,注重实践。但是现如今社会中,该课程。

高校思想道德修养和法律基础课程改革
摘要:频频出现的大学生犯罪案件充分暴露了当代大学生道德和法律意识的缺失,道德和法律意识教育作为高校教育的重中之重,应当担负起重要责任。本文将通过。

论文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