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大学毕业论文> 本科论文>材料浏览

关于分甘余话论文范文写作 分甘余话之史料价值相关论文写作资料

主题:分甘余话论文写作 时间:2024-01-17

分甘余话之史料价值,本论文主要论述了分甘余话论文范文相关的参考文献,对您的论文写作有参考作用。

分甘余话论文参考文献:

分甘余话论文参考文献 思修论文人生价值价值工程杂志人生价值论文价值工程期刊

摘 要:《分甘余话》为王士笔记的一种,是王士禛晚年罢官后所撰.其内容广博,对典章制度、社会风俗、诗歌品评、前人著述、字义辨析、地方物产乃至治病验方都有所涉及,对于研究王士禛的诗文论述,王氏家族以及清史有很高的史料价值.

关键词:《分甘余话》 王士禛 诗论 史料价值

《分甘余话》共四卷,278条,是王士晚年所写的一部笔记.据作者自序:“仆生逢圣世,仕宦五十载,叨冒尚书,年逾七.迩来作息田间,又六载矣.虽耳聋目,犹不废书,有所闻见,辄复掌录,题曰《分甘余话》.”①此书当为作者晚年罢官家居时所撰.

王士一生著述甚多,仅笔记而言,有《池北偶谈》《居易录》《香祖笔记》《古夫于亭杂录》《分甘余话》等多种.《分甘余话》是一部记见闻兼谈学问的笔记,内容似乎显得有些庞杂而又凌乱,因而受到的关注并不多.目前为止,研究《分甘余话》的著述和论文甚少,只有在一些论述王士诗论观的论文中有所提及.本文就中华书局“历代史料笔记丛刊”1989年刊刻,张世林校点的《分甘余话》为依据,对其内容和史料价值谈一谈自己的看法.

一、《分甘余话》的成书及其版本

据王士在自序中所言:“仆生逢圣世,仕宦五十载等有所闻见,辄复掌录,题曰《分甘余话》,庶使子孙辈知老人晚年所乐在此尔,不敢谓如袁伯业老而好学也.”可见,《分甘余话》成书本意应当在于消遣,而并非学术和考证.但即便如此,《分甘余话》中仍然不乏学术.其中关于诗歌评论和诗歌创作理论观点的条目就有六十一条,约占全书四分之一.“分甘”取自《晋书·王羲之传》中的一个小典故.王士于自序中言:“昔王右军在东中,和吏部郎谢万书云‘顷东游还,修植桑果,今盛敷荣,率诸子,抱弱孙,游观其间,有一味之甘,割而分之,以娱目前.虽植德无殊邈,犹欲教养子孙以敦厚退让.庶令举策数马,仿佛万石之风’云云.”

据中华书局1989年校勘版《分甘余话》序言,康熙四十八年(1709)序刊本是《分甘余话》最早的刻本,七略书堂校勘本和民国间的石印本均由此出.《分甘余话》自序中,王士的落款时间为“乙丑腊月”(即1709年,康熙四十八年),可见《分甘余话》最早的版本刊刻时间应不早于康熙四十八年.此后,《分甘余话》的保存都较好,亦未出现讹、衍、脱、变的情况.1989年2月,中华书局对《分甘余话》重新进行了刊刻,并由张世林点校.此次重印和点校,以初刻本为底本,对书中引文有疑问之处均作了校对,改正了书中的一些错字.另外,为了方便读者检索,还补拟了每条的题目,进行统一编号.

二、《分甘余话》的内容及其史料价值

《分甘余话》是一部记见闻而又兼谈学问的笔记.书共四卷,278条目.篇幅如《古夫于亭杂录》一般,不是很长,但记叙的内容却十分广泛.在中华书局版前言中,张世林赞其“举凡先世著述、典章制度、诗歌品评、地名考辨、文人轶事、字义辨析、古书藏佚、社会风俗、地方物产,以至治病验方等等均有涉及”.《四库全书》编纂的过程中将《分甘余话》和《古夫于亭杂录》编排在了一起,归于《四库全书》第870册,子部一七六,杂家类三,杂说之属,并在《四库全书总目》中评论它说:“大抵随笔记录,琐事为多.盖年逾七十,借以消闲遣日,无复考证之功.故不能如《池北偶谈》《居易录》之详核.”这评论还是很中肯的.但也正是因为笔记的随性和散漫,其中记录的内容颇为广杂.无论是关于诗歌评论的学术批评,还是记录当时典章制度、风俗人情、地理笔记乃至书目记录,都在《分甘余話》中有所提及.其价值不仅仅在于学术研究、文献考证,即使在历史考证、民俗研究上,都具有非凡的意义.

(一)所记典章制度对清朝文化研究的意义

清人大多好言典制,所以笔记中涉及者颇多.王士于清廷为官四十六载,官至刑部尚书,往来朝堂,深谙典章,所记诸事乃是本人亲历亲闻,故书中有关典制记载可以作为清朝典章制度研究的第一手资料.《分甘余话》中即记录了王士在清朝为官时所遵循的礼法和典制.

在《分甘余话》卷一第四条“清代视朝仪”中有关于清朝初期早朝的典制记录:“本朝凡视朝,驾未出,则内阁大学士、学士、翰林、起居注官、都察院左都御史、副佥都御史先入侯驾.驾出,先于保和殿升座.内阁、都察院、起居注官行礼毕,先自御路趋往太和殿,内阁立殿门外东,西向;都察院立门外西,东向.然后驾至升座.诸王分东西班鱼贯而入,敷茵于地而坐.起居注班诸王后,东向.其诸王谢恩则拜于台阶之上,毕,然后尚书已下文武官员谢恩,行三跪九叩头礼,毕,然后外国陪臣行礼亦如之.”这里详细记载了清朝视朝时的礼仪.从视朝过程,到文武百官的排列,以及百官叩谢的方式都有了详细的记载.

王士作为尚书级别的官员,并为官几十载,其记录还是可信的.此种记录,可以作为清史研究的资料使用.在卷一第十条“南书房”中王士记录:“大内南书房在乾清门内西廊下,内直翰林官居之,其出入皆奉旨由某门侍卫某人导引伴送.”这里详细记载了南书房的机构及其严格的出入制度.卷二第一百一十二“内升外升”中又有关于清朝官职品级的记载:“世祖皇帝顺治中,各省布政使内升,有径升侍郎者等康熙中,重定品级考,布政使外升巡抚副都御使,内升则太常卿、顺天府尹等旧制:按察使内升则大理寺少卿、左右通政,是外之三品升内之大四品也;布政使升常少、鸿胪、府丞,则以外之二品升内之小四品也,又和常例不同.”而卷四第二百三十八条“拒领仓米”则记录了康熙年间遇到灾情时朝廷对于赈灾救济的方法:“康熙四十六年,济南属邑大旱,巡抚檄济东道佥事宋君澄溪临县赈饥,使各邑绅士造佃户册,按其名领仓米.”这些记录大多零散而又不全面,但确实是由王士真真切切的经历所写成的,具有很高的史料价值,对于清朝典章制度的研究很有价值.

(二)所载社会风俗对研究清初社会风俗的巨大价值

《分甘余话》中对于社会风俗的记载都是王士时代的事情.作者或以奇闻逸事的方式记载,或以亲身经历的态度将其记录下来.这对于研究清初的民风民俗有重要意义.在卷一第五十六条“腐儒问妓”中王士以第三人称的口吻记载了清初儒生饮酒狎妓的风俗,出现了所谓的“妓席”.卷一第五十七条“马吊牌”则记载了清初吴地斗马吊牌,吃河豚,敬畏五通邪神的社会风俗:“余常不解吴俗好尚有三:斗马吊牌、吃河豚鱼、敬畏五通邪神,虽士大夫不能免.近马吊渐及北方,又加以混江、游湖种种诸戏,吾里缙绅子弟多废学竞为之,不数年而资产荡尽,至有父母之殡在堂而第宅已鬻他姓者,终不悔也.”这里记载了清初马吊牌在缙绅子弟间的盛行之风,以及当时世人生活娱乐的一方面,既是对马吊牌这种娱乐方式在清初的记载,又是对当时社会风气,以及吴地人们的生活状态和精神面貌的反映.卷二第八十九“面似靴皮”则记载了清初官场习气:“田元均为三司使,厌权贵干请,然不欲峻拒,每温言强笑以遣之,谓人曰:‘吾为三司使数年,强笑多矣,直笑得面似靴皮.’”三司使作为一个司法的官员,每天要被权贵各种宴请和拉拢,如何能秉持公平,依法办事呢?而作为三司使的官员,对于这些权贵的邀请,却也不敢严词拒绝,只能做作地赔笑.这样的三司使,办案又有何原则呢?从中可见清初官场的腐败以及权贵藐视王法,官员收受贿赂的种种不良风气.

结论:关于对写作分甘余话论文范文与课题研究的大学硕士、相关本科毕业论文冷庐杂识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相关文献综述及职称论文参考文献资料下载有帮助。

完颜娄室神道碑碑文的史料价值述要
[摘 要]完颜娄室神道碑,为金世宗大定年间立建。完颜娄室神道碑的碑文详细交代了娄室祖先及娄室本人早年的历史活动,碑文文字亦可补证《金史》的若干遗。

宋代礼制专篇宋史•礼志的史料价值
[摘 要] 《宋史礼志》的史料价值主要体现在四个方面:一是记载较为系统与丰富,包括总体和局部两种情况;二是保存了部分珍贵史料,如诏令奏议、礼论等。

满族家谱的文化特征与其史料价值
家谱也称族谱、宗谱、家乘等。家谱是什么?著名史学家梁启超先生说:我国乡乡家家皆有谱,实可谓史界瑰宝。《中国历史学大辞典》谱学辞条中记载:以著录记。

曹士桂宦海日记史料价值
摘 要:清朝官员曹士桂赴台任职九个月,留下《宦海日记》(原有四本,惜多散失,现仅存一本,全文约三万字),为后人留下了一部珍贵的史料,对研究两岸对。

论文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