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大学毕业论文> 本科论文>材料浏览

关于韩信论文范文写作 韩信谋反真相再探相关论文写作资料

主题:韩信论文写作 时间:2024-04-15

韩信谋反真相再探,这篇韩信论文范文为免费优秀学术论文范文,可用于相关写作参考。

韩信论文参考文献:

韩信论文参考文献 微信投稿韩语毕业论文韩语论文韩语论文网

摘 要:从互见法的角度来重新审视韩信的“谋反”,我们能得出相对客观的结论,即韩信谋反之罪是刘邦、吕后忌惮其能的结果.从互见法的角度分析薄太后为周勃的“辩护”、彭越的冤案、萧何的遭遇等,可以证明韩信的清白.韩信谋反案在档案文书中早有记载,司马迁作为汉朝史官,只能按照“爰书”叙史,这其实是另一种意义的“实录”.对于韩信的悲惨遭遇,司马迁有自己的评判,司马迁通过多处互见法的灵活运用透露出了许多重要信息.

关键词:司马迁;韩信;谋反罪;互见法

中图分类号:K23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3-0751(2016)08-0122-05

韩信最后的结局,《史记》中记载得似乎非常明确.《高祖本纪》:“(十一年)春,淮阴侯韩信谋反关中,夷三族.”①《淮阴侯列传》中:“信乃谋与家臣夜诈诏赦诸官徒奴,欲发以袭吕后、太子.”②不久,即为吕后所虏,被夷三族.司马迁在“太史公曰”中说:“天下已集,乃谋畔逆,夷灭宗族,不亦宜乎!”③言之凿凿,似确有其事.那么,韩信到底谋反了没有呢?自古至今,可谓众说纷纭,难有定论.

一、韩信死因的论争

自司马迁之后,关于韩信是否谋反的问题被不断论及,如班固在《汉书·韩彭英卢吴传》中说:“见疑强大,怀不自安,事穷势迫,卒谋叛逆,终于灭亡.”④毫无疑问,班固是认可韩信谋反说的.司马光认为:“夫以卢绾里闬旧恩,犹南面王燕,信乃以列侯奉朝请,岂非高祖亦有负于信哉?臣以为高祖用诈谋禽信于陈,言负则有之;虽然,信亦有以取之也.始,汉与楚相距荥阳,信灭齐,不还报而自王;其后汉追楚至固陵,与信期共攻楚而信不至.当是之时,高祖固有取信之心矣,顾力不能耳.及天下已定,则信复何恃哉!夫乘时以徼利者,市井之志也;酬功而报德者,士君子之心也.信以市井之志利其身,而以君子之心望于人,不亦难哉!”⑤司马光对韩信的命运表现出一定的同情,但还是认为“良由失职怏怏,遂陷悖逆”,同样是认可谋反说的,而且字里行间对韩信的为人处世也是颇有微词.清代的梁玉绳认为韩信谋反并非真实情况:“史公依汉廷狱案叙入传中而其冤自见.一饭千金弗忘漂母,解衣推食宁负高皇;不听涉、通于拥兵王齐之日,必不妄动‘于淮阴家居之时’;不思结连布、越大国之王,必不轻约边远无能之将,宾客多与称病之人何涉?左右辟则挈手之语谁闻.上谒入贺,谋逆者未必坦率如斯,家臣徒奴善将者亦复部署有几.是知高祖畏恶其能,非一朝夕胎祸于摄足附耳,露疑于夺符袭军,故禽缚不已,族诛始快,从豨军来,见信死且喜且怜,亦谅其无辜受戮,为可悯也.独怪萧何初以国士荐,而无片语申救,又诈而绐之,毋乃与留侯劝封雍齿异乎?”⑥梁玉绳分析韩信一饭必报、不谋逆于拥兵王齐之日,断定他没有造反之心;认为刘邦诛韩信是“畏恶其能”,这才是刘邦夫妇杀韩信的真正原因.

当代学术界对于韩信的死因,大体有两种意见:一是认为韩信死于谋反,罪有应得.如中仁、启予的《韩信的悲剧》⑦,国强、洁芒的《韩信为什么会发展到谋反这一步——〈淮阴侯列传〉辨诬说质评》⑧等文,明确认定韩信死于谋反.第二种意见认为,韩信并未谋反,刘邦、吕后为自己及后人的统治找借口除掉了韩信.史继璆的《论韩信之死》⑨、林烨卿的《韩信被杀是怎么一回事》⑩、赵玉良的《对韩信被诛原因之异见》、赵文静的《韩信死因新探》等文持此看法.

实际上,无论哪种意见,都是对相近资料的不同角度的分析.真可谓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张大可先生的《韩信诚蒙冤,谋反亦不诬》,从题目看韩信一案是被冤枉的,但文章最后还是同意韩信谋反这一说法的.有些学者干脆抛开了有无谋反这个论题,直接探讨韩信悲剧的个人原因,如刘玲娣《人格缺陷与韩信之死》、《论韩信人格的悲剧意蕴——读〈史记·淮阴侯列传〉》等文.

从《史记》《汉书》《资治通鉴》一直到今天,这个问题仍然没有近乎一致的认知.那么韩信到底有没有谋反呢?如果就相近材料进行研究分析,问题还是难以解决.我们尝试从叙事学意义上的互见法的角度再探韩信谋反案的真相,希望对这个问题的深入研究做出一定的贡献.

二、从互见法看韩信的“谋反”

一般认为,“互见法”就是司马迁在《史记》中开创的组织安排材料以反映历史、表现人物的一种写作方法;即将一个人的事迹分散在不同篇章,而以其本传为主,或将同一件事分散在不同篇章,而以某一篇的叙述为主.“互见法”的发现,有“大器晚成”之称的苏洵功不可没.在研读《史记》时,苏洵有一个有趣的发现:许多人物身上的缺点、污点或阴暗面在其本人的传记中往往找不到,而出现在与本人有关的他人的传记中.“迁之传廉颇也,议救阏与之失不载焉,见之《赵奢传》;传郦食其也,谋挠楚权之缪不载焉,见之《留侯传》;固之传周勃也,汗出洽背之耻不载焉,见之《王陵传》;传董仲舒也,议和亲之疏不载焉,见之《匈奴传》.夫颇、食其、勃、仲舒,皆功十而过一者也.苟列一以疵十,后之庸人必曰:智如廉颇,辩如郦食其,忠如周勃,贤如董仲舒,而十功不能赎一过,则将苦其难而怠矣.是故本传晦之,而他传发之.则其与善也,不亦隐而章乎?”廉颇是富有智谋的名将,郦食其为重要辩士,周勃是忠心耿耿的开国功臣元老,董仲舒为当世鸿儒,但这几人身上都有一些失误或“愚蠢”之处.这些“过”都没有在本传中反映出来,而是移到了与之相关的其他人的传记中了.正如苏洵所言,这样做的好处是褒扬良善,对人不求全责备.

互见法的主要特征,用苏洵的话说就是“本传晦之,而他传发之”.章学诚明确提到《史记》中的“互见”:“史既成家,文存互见,有如《管晏列传》,而勋详于《齐世家》,张耳分题,而事总于《陈馀传》;非惟命意有殊,抑亦详略之体所宜然也.”李笠在《史记订补》中将这种做法正式命名为“互见”:“史臣叙事,有缺于本传而详于他传者,是曰互见.”

互见法的优点显而易见,因为同样一件事,参与人物很多,在叙及同一事时,就可以通过互见法的运用,以某一篇章或某一人为主,可避免不必要的重复;因为材料的相对集中,又能表现出历史人物的主要性格特征,有利于人物形象的塑造;而且,不便于在本人传记中呈现的材料放到了与之有关的其他人的传记中去写,这样就照顾到了历史的真实性,可以这样说,《史记》之所以成为一部文史巨著,与互见法有着分不开的关系.而“互见法”在《史记》中的作用也绝不仅止于此.互见法与韩信的谋反罪名之间其实有着极为重要的关系.笔者在研读《史记》的过程中,发现从互见法的角度来重新审视韩信的谋反罪状,我们可以得出相对客观的结论,即韩信谋反之罪是“欲加之罪,何患无辞”!

结论:关于韩信方面的的相关大学硕士和相关本科毕业论文以及相关韩信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职称论文写作参考文献资料下载。

省级党报微信公众号运营探析
“一切媒介都是补救过去媒介的不足,并驱使媒介向着更加人性化发展。”在专著《数字麦克卢汉》中,美国著名媒介理论家保罗·莱文森如是说。微信公众号,正。

试析韩信气质性格对其命运影响
摘 要:本文根据史料记载的韩信早年事例并结合心理学知识首次提出韩信气质类型属于抑郁质。韩信的抑郁型气质对其矛盾性格、建功立业及悲剧结局都有重大影。

高中图书馆微信公众平台服务探略
摘 要:随着近年来我国科学技术快速发展,各种即时性社交通讯工具也出现在人们面前,微信作为一种以移动通讯终端、移动互联技术为主的社交软件已经广泛融。

对互联网征信监管方式的探析
【摘要】伴随着互联网的广泛应用,互联网征信机构在迅速增加,互联网征信业务也在快速发展着。随着互联网征信的快速发展,如何做到行之有效的监管成为当前。

论文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