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大学毕业论文> 本科论文>材料浏览

关于民事纠纷审判论文范文写作 民事习惯在民事纠纷审判中适用相关论文写作资料

主题:民事纠纷审判论文写作 时间:2024-02-15

民事习惯在民事纠纷审判中适用,这是一篇与民事纠纷审判论文范文相关的免费优秀学术论文范文资料,为你的论文写作提供参考。

民事纠纷审判论文参考文献:

民事纠纷审判论文参考文献

摘 要:民事习惯自身的复杂性、隐蔽性等特点,以及在立法中定位的缺失,使民事习惯在司法审判过程中存在适用的困难,未能发挥应有之效.应从民事纠纷的社会实践出发,对民事习惯的司法适用构建合理有效的程序.首先应明确司法适用程序启动主体,立足于及时有效地维护当事人合法权益.其次通过对基层法院情况的调研分析,对民事习惯进行专门性收集整理,规范统一司法识别体系已成为共识.最后,司法机关对解决纠纷规则的选择和适用应当建立在尊重当事人意愿基础之上,并对正当性和合理性进行充分论证.更进一步结合具体案件事实,从民事习惯的司法适用对象、适用区域、适用前提等方面展开对实质要件的探讨,以求达到更好的司法审判效果.

关键词:民事习惯;适用条件;司法识别;司法适用

中图分类号:D925.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4379-(2017)23-0059-02

新出台的《民法总则》第十条规定:处理民事纠纷,应当依照法律;法律没有规定的,可以适用习惯,但是不得违背公序良俗.对于具体裁判来说,制定法并不是唯一的法律渊源,民事习惯等其它规范也是重要的裁判依据.那么,适用民事习惯来解决纠纷的依据是什么?应该通过怎样的程序来正确适用?民事习惯的适用有哪些实质要件?以及适用民事習惯来解决民事纠纷的效果如何?这些问题都有待研究.

一、民事习惯的特性

恩格斯说过,“在社会发展某个很早的阶段,产生了这样一种需要:把每天重复的产品生产、分配和交换用一个共同规则概括起来,借以使个人服从生产和交换的共同条件.这个规则首先表现为习惯,不久便成了法律.”[1]可见民事习惯来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它是人们在社会实践中归纳出来并长期使用以解决民事纷争或矛盾的通用规则.董世芳认为民事习惯,泛指人们在处理物权、债权、亲属继承等方面约定俗成的行为,其特征是,“社会一般人由于对同一事项反复继续为同一行为,因而确信其行为必须遵守之行为准则.”[2]再者,民事习惯是解决民事纠纷的材料渊源,因此习惯更加的具有模糊性、不确定性、隐蔽性和复杂性.

二、民事习惯司法适用的程序

(一)民事习惯司法适用的启动

原则上民事习惯是由当事人主动提出适用的,法官能否在民事习惯的启动上发挥自由裁量权,目前在学术界仍存在着争议.公丕祥在《民俗习惯司法运用的理论和实践》一书中指出,“民俗习惯在司法过程中的运用尽管常常具有准法律的性质,但这只是在得到司法运用后才具有的属性,在得到司法运用之前它只是一种社会现象和社会存在,并不具有法律上的意义,法院不能主动地适用民俗习惯,而应由当事人来启动这一程序.”[3]而在最高人民法院发布中的意见和规定中都明确了法官享有司法认知权的规定即法官享有民事习惯的司法启动权.法官应该发挥其能动性,在尊重当事人意愿的前提下主动提出某种习惯的运用,为当事人争取合理的利益.当然该习惯的提出不能是被当事人所排除的或者没有达成一致的同意.

(二)民事习惯的司法识别

习惯的司法识别是指,习惯规则从抽象走向具体的过程,是在具体的司法过程中通过具体的法律方法实现.[4]在具体裁判中,法院应当是对当事人提出适用的民事习惯进行调查的主体.习惯具有不确定性,指向的对象存在着模糊性,法官在具体的纠纷裁断中存在着适用的困难.从抽象走向具体,首先,需要法院主动去收集民事习惯,江苏省人民法院率先下基层去大量收集民事习惯,取得了很大的成效.笔者在基层法院调研时问到基层法院的法官,法官们认为,每年的案件大约一千件,而办案的法官十几个,案件累积没有精力去大量收集当地的民事习惯.本文认为,可以专门组建一支具有法律素养的团队,而且必须是当地的百姓组合而成,去大量收集当地的民事习惯,在法院内部讨论的同时向社会公布,征求其他法律工作者的意见,编辑成册.

(三)民事习惯司法适用的时机

“司法是法治实现的最后屏障,司法的结果和状况,集中表现法治的实践形态”[5]法官在裁判具体民事纠纷的过程中,重要任务之一就是正确选择和适用纠纷解决规则.法律应当是法官首先需要考虑的因素,但“法律不可能成为解决所有纠纷的‘灵丹妙药’,法律以外的规则如蕴含着道德、情理的民俗习惯,即我们从法律或法理上所讲的‘社会公德’或‘善良风俗’也是人民法院在审判实践中不容忽视的.”[6]在我国农村或边远地区,人们在解决民事纠纷时往往倾向于适用民事习惯,而不是法律规则.因此如果法官不注重对民事习惯的适用,只是机械地适用法律,不仅民事纠纷得不到解决,人们更多的可能会寻求私力救济,损害司法的权威性.此时当事人的辩论权应该充分被保障,经过当事人双方的充分辩论并达成一致意见方可作为裁断的依据.如果双方当事人各持一是,陷入僵局,法官应当在尊重当事人的意愿的基础上,判定适用当地一般人都认可的习惯并且在引用该习惯作为裁断依据时充分论证该民事习惯的合理性和正当性.

三、民事习惯司法适用的实质要件

从民事审判的实践来看,民事习惯的司法适用一般应遵循以下实质要件.

(一)从适用对象看,发生纠纷的双方当事人应该具备共同的生活习性

案例:被告游某把母亲贺某安葬在原告位于铜梁县旧县镇真武村社承包地的水沟土里,占地十个平方米.原、被告双方就安葬问题经过多方组织多次调解未达成一致.原告诉至法院,请求判决被告游某将墓地迁至其它地方并其赔偿损失.一审法院驳回起诉,主要意见为本案关系到农村丧葬风俗习惯,依照当地的民间风俗,被告母亲已经下葬了就不宜再另行搬迁.经审判,双方当事人同意该民事习惯的适用,被告母亲仍安葬原处,但应赔偿原告的部分损失.由此可见,在原告和被告同处一村情形下,对于本地的风俗习惯保有的相同认可度才使得纠纷能妥善解决.

(二)从适用区域来看,不管发生纠纷的双方当事人是否在同一区域

案例:一间潮阳市陈店镇东风东路的电器店发生火灾,住在电器店三楼的5名雇员窒息死于有毒的烟雾.经过消防部门得查明,火灾起因是放置于楼房室内长期通电的灭蚊器故障.潮南区的蔡某是该房屋的业主,火灾前三个多月,林某租下了蔡某的房子.楼下被林某用以经营电器和一些电子配件,承租人住在二楼,雇员住在三楼.潮南区人民法院对此案作出了一审判决,业主蔡某获得承租人林某对于楼房毁损的赔偿金额13.5万元,并且法官行使自由裁量权,判定楼房中发生的非自然死亡,即“凶宅”给蔡某所带来的间接损失为12万元.本案中当事人尽管不是同属潮南区,但他们都是潮阳市的居民,适用了相同的风俗习惯.

结论:大学硕士与本科民事纠纷审判毕业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相关优秀学术职称论文参考文献资料下载,关于免费教你怎么写鞍山民事纠纷律师方面论文范文。

媒体报道和民事审判
摘要: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和发展,大众媒体已经涉及到了社会领域的方方面面。在法治的建设中,媒体报道也起到了应有的作用。近几年,对于那些极具争议的民。

证券民事纠纷解决机制路径完善
摘要:现阶段,我国证券市场发展不成熟,相关法律制度保护缺位,导致证券民事纠纷纷繁复杂,严重侵害金融消费者的证券权益。现行纠纷解决机制还不完善,对。

建议出台伪卡欺诈类民事纠纷司法解释
当前,银行卡已成为人们经济生活中不可缺少的支付工具,随着银行卡业务的发展,不法分子通过窃取等非法手段获取持卡人信息及密码,利用专业设备伪造银行卡。

工伤保险和民事侵权责任竞合问题
摘要:国家在对某项权利进行救济的过程中,其所采用的救济模式,受到该国家社会、经济、政治等各种因素的影响。从此角度来说,关于工伤损害赔付模式的建立。

论文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