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大学毕业论文> 电大论文>材料浏览

关于核心价值观论文范文写作 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生活化培育机制相关论文写作资料

主题:核心价值观论文写作 时间:2024-04-14

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生活化培育机制,这篇核心价值观论文范文为免费优秀学术论文范文,可用于相关写作参考。

核心价值观论文参考文献:

核心价值观论文参考文献 大学生价值观论文我是谁的大学生论文大学生恋爱观论文大学生心理健康论文1500字

摘 要:价值观具有与生俱来的实践本性,核心价值观教育的落脚点就在于生活中的践行,因而构建生活化培育机制乃是逻辑选择的必然,否则无异于纸上谈兵.生活化培育机制的缺失导致大学生主体性和教育主体引导性的缺失,带来单一教条化教育,呼唤以学生为本、柔性教育和理论联系实际的教育原则.基于此,通过生活化的课堂教育、典型解剖和实践体验等路径,构建起大学生的理论认同、情感认同及价值观内化机制,就构成了核心价值观生活化培育机制的完整链条,有助于实现由认同、吸收、内化到生活中践行的无缝对接.

关键词:大学生;核心价值观;生活化;培育机制

总书记指出:“要注意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日常化、具体化、形象化、生活化,使每个人都能感知它、领悟它,内化为精神追求,外化为实际行动,做到明大德、守公德、严私德.”

日常生活批判理论印证了这段话.法国马克思主义理论家亨利·列斐伏尔强调:“要变革现存日常生活中的生活方式、价值观念,以此使人完全摆脱异化,成为‘全面的人’、‘完整的人’.”他认为:“意识形态包容并隐藏在日常生活中.” [1]生活是价值观教育的生长点和作用点,是价值观教育的土壤.离开了生活,价值观教育将走向虚无.价值观教育生活化,是它对日常生活的一种回归.在高校,要有效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就要对大学生进行价值观生活化培育,使之渗透在大学生日常生活中.

一、大学生核心价值观生活化培育机制的缺失与践行原则

(一)大学生主体性的缺失呼唤“以学生为本”的原则

我们习惯于把教育对象当成被动接受教育的客体,只重视对受教育者的单向理论灌输,忽视了对他们主体作用的激发引导.这使得价值观教育流于形式,不能为大学生所认同、所接受.

1.以学生为本,建立双向平等对话机制

德国哲学家、社会学家哈贝马斯认为,说话者和听话者之间要达成共识,需要“选择一种本身是正确的话语,以便听者能够接受之,从而使言说者和听者能在以一个交往行为为背景的话语中达到认同”[2].科学的价值观教育不仅需要教育者发挥主导作用,更需要大学生主动参与,这就要充分激发其主体作用.只有在平等沟通中积极创造彼此对话的情境,激发学生对话的内在需要,教育者才能将核心价值观典型案例渗透到学生日常生活中去,让学生加深对核心价值观的认同.

2. 以学生为本,建立关注学生发展的利益机制

著名思想家马克思·韦伯曾说过:“利益(无知的与理念的),而不是理念,直接控制着人的行动.”[3]因此,核心价值观教育要关注学生日常生活与思想状况,要能解决大学生人生的困惑,要能解释大学生所关注的社会问题.建立关注学生发展的利益机制,总的原则就是让积极践行者都能及时得到肯定、鼓励即正面的反馈.这样的核心价值观教育就不是空洞抽象的,它更是一种生活教育和指導,容易达到教育的理想效果.

3.以学生为本,建立大学生学校事务管理参与机制

传统的学生管理模式立足于“管住学生”,所以大学生自主发展的主体性也就难以得到应有的尊重和发挥了.想要让大学生真正实现自我教育、自我管理和自我服务,就必须以学生为本,完善学生的选举权,保证学生的知情权,尊重学生的利益诉求,并积极引导大学生有序参与学校管理与建设.凡直接涉及大学生切身利益与发展的事项,都让学生以一定的组织形式开展讨论并参与管理,这样,学生的主人翁精神和主体意识就自然激发出来了.

(二)教育主体引导性的缺失呼唤柔性教育原则

热衷于理论的灌输和内涵的阐释,满足于现成社会案例的机械搬用,忽视引导学生教育主体性的发挥,这样的教育只是“为教育而教育”.偏重的显性教育方式,偏重“刺激—反应”式的消极教育范式,偏重教育结果的呈现而非过程的引导,亟须引进并贯彻建立在大学生主体性基础上的柔性教育原则.

1.加强教育主体引导性,采用“隐性教育方式”[4]

前苏联教育学家苏霍姆林斯基指出:“教育者的教育意图越是隐蔽,就越是能为教育的对象所接受,就越能转化为教育对象的内心要求.”[5]传统的“显性教育方式”,充斥着强加、硬塞、猛灌的弊端,易招致教育对象的反感、抵触、不配合;而隐性教育则完全消除了这些弊端,一变而为柔性渗透、启发式诱导和激发式互动,更易为教育对象所接受,润物细无声地感染与熏陶学生,让核心价值观的培育和践行成为大学生自觉、主动的行为选择.

2.加强教育主体引导性,实施“积极心理学”范式教育

我们当前的教育还普遍属于“刺激—反应”式的消极心理学范式教育.这是一种机械的、外加的、消极的教育,一定程度上导致学生对核心价值观的理解只停留在概念层面,搁浅在理论的被动认知上,缺乏生活化的感知,缺乏自主性的思考,在面对多元化价值观的碰撞时,其理想信念往往会发生动摇,知行难以统一.而“内生—激发”式的积极心理学范式教育给我们的价值观教育提供了新的思路:教育的全部落脚点就在于激发起受教育者自我教育的内生动力,让其在主动的自我认知中自主发展,在积极的情绪体验中实现可持续性自我教育.

3.加强教育主体引导性,重视教育的过程引导

总体而言,我们高校的团学活动因缺乏系统设计而失之于零散化、碎片化,难以形成具有互补性和持续性的教育合力;而就单个活动看,也大多流于功利性,着眼点不在学生的发展而在活动本身,是典型的“为活动而活动”.于是,前期动员表面化,中期引导缺失,最终只关注能反映工作成绩的活动图片与文字材料,只关心活动对外影响大小,为此不惜花工夫在图片、文字的 “美颜”和粉饰上.这种对教育过程引导的忽略,只会阻碍大学生对核心价值观的认同.

(三)单一教条化教育呼唤理论联系实际的教育原则

我们现行的价值观教育,内容还比较单一,往往直指抽象而生硬的大道理,既不能广泛吸纳古今有益的思想文化成果,又不能正面社会热点和大学生生活中的困惑.这显然不利于核心价值观教育入眼入脑入心.

结论:关于核心价值观方面的的相关大学硕士和相关本科毕业论文以及相关核心价值观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职称论文写作参考文献资料下载。

当代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和践行
【摘 要】 本文分析了大学生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现状及原因,提出了对策:坚持用马克思主义理论武装头脑,发挥正确的教育方式引导作用;发挥。

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和践行
摘要:大学生是体现社会主义价值观的基本群体,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主力军,新时期下,建设社会主义价值观的主力军,大学生应该自觉肩负起建设社会主义。

传播五要素对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契合
摘 要: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本质就是一种传播活动,离不来传播者、传播内容、传播媒介、传播对象和传播效果的五要素。通过传播学的视角,分析。

论文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