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大学毕业论文> 发表论文>材料浏览

关于左传论文范文写作 左传和汉代文化精神相关论文写作资料

主题:左传论文写作 时间:2024-02-08

左传和汉代文化精神,该文是关于左传论文范文,为你的论文写作提供相关论文资料参考。

左传论文参考文献:

左传论文参考文献 企业文化杂志社现代企业文化期刊企业文化的论文企业文化期刊

摘 要:《左传》是先秦一部重要的典籍,可谓是有周一代史官文化的结晶,也是记录周代文化最详尽的著作,并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左传》于两汉或隐或显,以其本身内容与价值上的优势,一直传承不绝.汉代文化就包孕着《左传》的种种文化因素.如《左传》“著将来之法”对汉代经世致用文化,《左传》“崇礼宜乐和”对汉代礼乐文化,《左传》“蕴美学因子”对汉代审美文化都有较大的影响.

关键词:《左传》;汉代文化;经学

中图分类号:I209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0751(2015)08-0120-04

刘知几在《史通》中说,《左传》“传孔子教,故能成不刊之书,著将来之法”①.《左传》于两汉或隐或显,一直传承不绝,汉代文化精神就包含有《左传》的种种文化因子.

一、《左传》“争立学官”与汉代经学文化

两汉是经学的全盛时期,大师辈出,学者众多.《汉书·儒林传》曰:“自武帝立五经博士.”“百有余年,传业者寖盛,支叶蕃滋,一经说至百余万言,大师众至千余人,盖禄利之路然也.”②

从西汉末到东汉,汉代经学围绕着《左传》进行了四次论争.

第一次是刘歆欲将《毛诗》《古文尚书》《逸礼》和《左氏春秋》列于学官,由于诸儒反对而无果.汉平帝时,王莽总揽朝政,刘歆得王莽政治上的帮助,使《左传》立于学官.

第二次是韩歆等与范升围绕《左传》进行的论辩.东汉光武帝建武年初,“时议欲立《左氏传》博士”,而范升“奏以为《左氏》浅末”.③争论遂起,此后今文学家范升与古文学家韩歆、许淑等人之间不断辩论.后范升又与古文家陈元论争.“诸儒以《左氏》之立,论议讙哗,自公卿以下,数廷争之.”④经过不断的论争,推崇古文学的人逐渐增多.

第三次是贾逵和李育围绕《左传》进行的争论.建初四年(79),章帝“诏与诸儒论《五经》于白虎观”.今文家李育与贾逵辩论,李育“以《公羊》义难贾逵,往返皆有理证,最为通儒”.⑤这次辩论,加速了今文学的衰微.建初八年,汉章帝“乃诏诸儒各选高才生,授《左氏》、《谷梁春秋》、《古文尚书》、《毛诗》,由是四经遂行于世”⑥.

第四次是郑玄和何休争论《公羊传》及《左传》的优劣.虽然东汉时期古文经学已经被很多人认可,但仍有不少争论,这种争论一直持续到东汉末年何休对《左传》的攻击,他作《左氏膏盲》《谷梁废疾》来攻击古文学.而郑玄则作《针膏盲》《起废疾》来回应.最终以郑玄“括囊大典,网罗众家,删裁繁诬,刊改漏失”使今古文经学得以综合,“自是学者略知所归”.⑦围绕《左传》进行的争论,虽然有一定的政治原因,但也说明,《左传》的内容和价值在汉代经学中占有重要地位.

二、《左传》“著将来之法”与汉代经世致用文化

《左传》以其丰富的史料记载了《春秋》二百多年的历史,在纷繁的历史事件叙述中表达政治主张,将春秋时期的历史经验为统治者提供借鉴.《史记》

收稿日期:2015-01-10

作者简介:刘梅,女,曲阜师范大学文学院博士生(曲阜273100),临沂大学文学院副教授(临沂276000).

记载说:“上大夫壶遂曰:‘昔孔子何为而作《春秋》哉?’太史公曰:‘余闻董生曰:周道衰废,孔子为鲁司寇,诸侯害之,大夫雍之.孔子知言之不用,道之不行也,是非二百四十二年之中,以为天下仪表,贬天子,退诸侯,讨大夫,以达王事而已矣.’子曰:‘我欲载之空言,不如见之于行事之深切著明也.’”⑧《左传》成为汉代人们解决社会问题的文化工具,汉代经师们常常征引《左传》来为现实政治作解说.

如阻止太子领兵评定叛乱.黥布谋反,高祖刘邦病,“欲使太子将,往击之”.辅助太子的人意识到了问题的严重性,认为“太子将兵,有功则位不益太子,无功还,则从此受祸矣.且太子所与俱诸将,皆尝与上定天下枭将也,今使太子将之,此无异使羊将狼也,皆不肯为尽力,其无功必矣.”让吕后求高祖亲征,“于是上自将兵而东”.⑨太子将兵的故事也见于《左传·闵公二年》的记载,晋献公使太子申生伐东山皋落氏,里克劝献公“夫率师,专行谋,誓军旅,君与国政之所图也.非太子之事也.师在制命而已,禀命则不威,专命则不孝,故君之嗣嫡不可以帅师.君失其官,帅师不威,将焉用之?且臣闻皋落氏将战.君其舍之”⑩.或许太子的谋士们就从“君之嗣嫡不可以帅师”得到了以资借鉴的依据.

又如遵行“不伐丧”之礼.《汉书·萧望之传》记载“五凤中匈奴大乱,议者多曰匈奴为害日久,可因其坏乱举兵灭之”,以绝后患.而萧望之则认为:“《春秋》晋士匄帅师侵齐,闻齐侯卒,引师而还,君子大其不伐丧,以为恩足以服孝子,谊足以动诸侯.”B11据《左传·襄公十九年》云“晋士匄侵齐,及谷,闻丧而还,礼也”B12.还有类似的《左传·襄公四年》“三月,陈成公卒.楚人将伐陈,闻丧乃止”B13.《左传》中比较注意军礼中的“不伐丧”之礼.汉人也继承了这一点,故而萧望之的建议被采纳,“上从其议,后竟遣兵护辅呼韩邪单于定其国”B14.

另外,穿着甲冑不拜之礼也从先秦时期延续到了汉代.《左传·成公十六年》晋楚鄢陵之战中,郤至三遇楚子,“免胄而趋风”,并说“间蒙甲胄,不敢拜命”.B15《史记·绛侯周勃世家》记载周亚夫面对文帝前来劳军,说:“介冑之士不拜,请以军礼见.”B16当然,《礼记·曲礼上》也有“介者不拜”之语,但《左传》中详细而真实的描绘为礼仪的实际实施提供了较为确切的证据.

东汉初年,隗嚣与诸将议自立为王,郑兴乃以《春秋传》中“口不道忠信之言为嚣,耳不听五声之和为聋”B17劝说隗嚣,从而使隗嚣打消了自立为王的念头.郑兴所言,就是《左传》僖公二十四年富辰谏周襄王之辞.其后隗嚣又欲广置职位,郑兴又以“孔子曰:‘唯器与名,不可以假人’”相劝.这一句话见于《左传》成公二年:“仲尼闻之曰:‘惜也,不如多与之邑.唯器与名,不可以假人,君之所司也.’”B18

结论:适合不知如何写左传方面的相关专业大学硕士和本科毕业论文以及关于左传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相关职称论文写作参考文献资料下载。

国企离不开传统文化精神滋养
创新已成为时下热词。改革在不断深化、科技在迅速发展、体制在不断转换、结构在不断调整。国有企业如何适应新常态、激活新动力?唯有创新才是良策妙方。在。

中国哲学和中国文化精神
摘要:众所周知,中华文明历史悠久,中国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在众多的研究和讨论中中国文化经久不衰、众所纷纭。在西方文化中,宗教占有重要地位;但。

财政文化精神传承
置身于“金色三峡,银色大坝,绿色宜昌”,记者发现,财政文化和财政精神,已经贯穿于整个财政工作的方方面面。在宜昌打造“质量财政中,打造一种高素质。

中国文化精神下驿动互联之心
外仿明清时期北京都城的城垣风貌,绵延的城墙、错落的城楼,在具有浓郁中国风格的建筑外表下,“中信国安第一城”这座融汇多种商业功能于一体的大型国际会。

论文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