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大学毕业论文> 论文范文>材料浏览

关于孔子以直报怨论文范文写作 孔子以直报怨的思想相关论文写作资料

主题:孔子以直报怨论文写作 时间:2024-01-14

孔子以直报怨的思想,本论文为免费优秀的关于孔子以直报怨论文范文资料,可用于相关论文写作参考。

孔子以直报怨论文参考文献:

孔子以直报怨论文参考文献 孔子的教育思想论文思想政治教育论文关于孔子的论文儒家思想论文2000字

摘 要 怨是人之相处中一种不愉快的情感,由此可能激发怒和恨,并见之于言行.人之相处,以和为贵.我们该如何对待“怨”?“以德报怨”为道家和宗教理论所推崇,然孔子认为应该“以直报怨”,“以德报德”.孔子为何不赞同“以德报怨”?他所说的“以直报怨”又是什么意思?本文将对这些问题做些分析.

关键词 直 德 以直报怨 以德报怨 以德报德

作者简介:李振国,河北大学政法学院中国哲学专业硕士研究生.

中图分类号:B222.2 文献标识码:A DOI:10.19387/j.cnki.1009-0592.2017.09.350

“怨,恚也,从心,夗声.”“恚,恨也,从心,恚声.” 发端于心中的不满甚至恨,见之于言行即变成恶言恶行.人之相处,以和为贵,然怨似乎又是不可避免.面对“怨”,我们应该如何对待?

有人问过孔子:“以德报怨,何如?”孔子说:“何以报德?以直报怨,以德报德.”这里出现两种对待怨的态度:一种“以德报怨”,一种“以直报怨”.普通人对这个问题的直觉是什么?孔子的以直报怨该如何理解?他为何否定以德报怨?

一、普通人的直觉

怨是人的一种常有的不满的情感,它可能源于社会的不公,可能源于命运的捉弄.它可能激发人的怒和恨.

圣人能“不怨天,不尤人”,并教导我们要经常自省,曾子曰“吾日三省乎吾身”,这样则可“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云尔”.但对于普通人怨气似乎不容易化解,对于能够找到发怨的对象,可能就是“以眼还眼,以牙还牙”,“以其人之道还至其人之身”,不管结果如何,这样才觉得心里一时的痛快;对于不能找到发怨的对象,可能就“迁怒”.然而,不难想象,一时的痛快或迁怒之后,更大的麻烦可能随之而来.

二、以德报怨

(一)老子的以德报怨

“以德报怨”可见于《老子 六十三章》:“为无为,事无事,味无味,大小,多少,报怨以德.图难于其易,为大于其细.天下难事必作于细,天下大事必作于细.是以圣人终不为大,故能成其大.夫轻诺必寡言,多易比多难,是以圣人犹难之,故终无难矣.”

老子认为“小怨则不足以报,大怨则天下之所欲诛,顺天下之所同者,德也.”此处的德,是“何以尽德,以无为用”,“为道是用,不德其德”的德之意.

老子对德这样说:“上德不德,是以有德;下德不失德是以无德.上德无为而无以为,下德为之而有以为.”(《老子 三十八》)“德者,得也.常得而无丧,利而无害,故以德为名.何以得德?由乎道也.何以尽德?以无为用.”

人应该有容忍小怨的胸怀,对于大怨,所有的人都会反对,以无为,即可有得.

关于以德报怨,在道家思想中可见.《道德经第六十三章》:“为无为.事无事.味无味.大、小.多、少.报怨以德.图难于其易.为大于其细.天下难事, 必作于易.天下大事, 必作于细.是以圣人终不为大, 故能成其大.夫轻诺必寡信.多易必多难.是以圣人犹难之.故终无难.”老子此处以德报怨,是为化解大难,防患于未然的解决之道.如果任由怨恨积累,积少成多,或者以怨报怨,将终成大难,“圣人尤难之”.

老子曰“和大怨,必有余怨,报怨以德,安可以为善?”老子提出以德报怨有其内在理论逻辑,以怨报怨只会造成矛盾的激化,以怨报德则道德失序.孔子认为以德报怨更是为一种个人修养,而非道家所言是一种基于社会稳定的政治考量.或曰:“以德报怨, 何如?”子曰:“何以报德? 以直报怨, 以德报德.”以德报怨有利于化解矛盾,然这一思想损害了德的完满性.在孔子看来,“以德报怨”实际上是将德看作是化解怨恨的一种手段,这种手段是有效的,但是对于德性的工具化解释,对于德性的伤害也是巨大的.而且,在孔子看来,德如果是处于外在的目的而化解怨恨,并非發自内心,则德之不为德.而且老子自己也曾表述“上德不德 , 是以有德.下德不失德,是以无德”,意为真正有德的人,并不自以为具有德性,这才是真正的有德,而具有下等德性的人虽然想施加德行,但是并不是具有德性.通过老子的这一表述,不难推断,德性并不是有所目的的有意行为,而是一种发自内心的道德行为.这种真正发自内心的德性也可以在孟子的四端之心的表述中理解,“所以谓人皆有不忍人之心者, 今人乍见孺子将入于井, 皆有怵惕恻隐之心. 非所以内交于孺子之父母也 , 非所以要誉于乡党朋友也 , 非恶其声而然也.”君子具有恻隐之心,是为德性的发端,这种恻隐之心并不是有意而为之,而是发自本人之心,自身具有道德的完满性,是一种道德的自律,不受外在功利性因素的影响.可见,“以德报怨”在孔子和儒家的德性理论看来,虽然对于社会治理有所益处,但是这一观点不利于德的修行,所以孔子认为应当“以直报怨”.不应损害“德”的完满性.

(二)问话者的以德报怨

问孔子“以德报怨,何如”的人,是否是看到老子的话,表示怀疑,所以来问孔子?儒、道作为当时不同的思想流派,对于同样的问题,有些人确实想知道二者对它不同解释的真正含义.或者是因为,他了解孔子所倡导的思想以仁为基础的,那么是否对于怨恨,也该以德相对,意在感化与人?我们不得而知.

朱熹《四书集注》说“或人所称,今见于《老子》书.德,为恩惠也.”这样的解释似乎更符合普通人对“以德报怨”中“德”的理解.现代人直观的看法似乎也是这样的意思.是否应该用恩惠来回报别人的怨恨?

既然问话者来问孔子这个问题,可以推断,他肯定是想知道,面对“怨”正确的做法是什么.这种正确的做法既能抚平被怨者心中不快,或者填补以造成的损失,又不会引来其他的后果,求得长远的安宁.

(三)宗教解释

对于“以德报怨”,在宗教中也有释义.在佛教和基督教的教义中,以德报怨思想作为道德境界被赋予极大宗教价值.在佛教的很多经典中,善恶与因果都是常见教义,以德报怨都作为修行的道德标准和境界,例如《六度集经》中“九色鹿”的故事便是典型的“以德报怨” ,一只世所罕见的九色鹿在途中救助了一名落水的人,这名落水的人虽然表面感激,但是在得知摩因国的王后非常喜欢鹿角,寻求鹿角之时,这名被九色鹿救助的人却在利益面前出卖了九色鹿,最后九色鹿被国王派人捕捉到.九色鹿向国王陈述了其救助这名溺水之人,反而其恩将仇报的故事,国王甚为愤怒,下令将这名被救之人投入水中溺死.然而,九色鹿并没有因此怨恨这名溺水之人,反而再次请求国王饶恕其罪.这一典故充分反映了在佛家看来,“以怨报德”是不对的,应该受到道德的谴责,但是作为佛教之人,一方面“以怨报怨”是狭隘的,真正的大德之镜应该是“以德报怨”,这是一种德性,也是一种修行.

结论:关于本文可作为相关专业孔子以直报怨论文写作研究的大学硕士与本科毕业论文孔子以直报怨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职称论文参考文献资料。

以德报怨还是以直报怨
前段时间,著名相声演员岳云鹏在做客《金星秀》时,与金星聊起了成名前的那段经历。17岁的岳云鹏当时还是个服务员,因为算账出了错,被一位客人辱骂了近。

虞允文德报怨
南宋宰相虞允文身材高大,相貌奇伟,为人慷慨,光明磊落,胸怀大志,文韬武略;特别是他待人宽厚,以德报怨,让他很得人心,前后出将入相近二十年,勋绩卓。

基层统计联网直报工作
摘要:統计联网直报工作,是以企业一套表为核心的统计“四大工程”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是统计理念的重大革新,是统计数据生产方式的深刻变革,对于推进统。

如何加强被调查单位企业一套表联网直报工作
摘要:为更好地贯彻和落实国家统计局关于“企业一套表”联网直报工作的最新改革部署,加强被调查单位对“企业一套表”联网直报工作的执行力度,我们必须紧。

论文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