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大学毕业论文> 论文范文>材料浏览

关于民俗学论文范文写作 汪曾祺小民俗学价值相关论文写作资料

主题:民俗学论文写作 时间:2024-01-15

汪曾祺小民俗学价值,本论文为您写民俗学毕业论文范文和职称论文提供相关论文参考文献,可免费下载。

民俗学论文参考文献:

民俗学论文参考文献 价值工程期刊初中历史小论文范文科技小论文500字小论文查重

内容摘 要:汪曾祺创作根植于乡土,和民间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从民俗视野解读其小说,挖掘高邮地区留存的中国乡土社会丰富多彩的民俗生活样本,领略博大精深的民俗文化,并从中窥探中国地域民俗心理和民众精神风貌.

关键词:汪曾祺小说 高邮地区 民俗生活 民俗心理

“民俗,即民间风俗,指一个国家或民族中广大民众所创造、享用和传承的生活文化.”[1](P1)它根植于乡土社会,不仅和民间文学息息相关,和作家文学也有千丝万缕的联系.本文立足于民俗视野,以作家汪曾祺为切入口,分析其小说创作中体现的高邮民俗生活和文化以及此中透露出的地域民俗心理和民众精神风貌.

一、汪曾祺和高邮

汪曾祺生于高邮旧式家庭,自幼受祖父和父亲两代读书人的耳濡目染;高邮是民风淳朴的文化之乡,里下河的风土给予他潜移默化的滋养.汪曾祺生活于斯至十九岁.抗战年月,他辗转至昆明; 时期的下放经历,让他在张家口有了短暂的生活体验;新时期,他终在都城安定,于浓郁的京派氛围中度过人生后半段.生长于江南,学成于西南,定居于北京.动荡岁月,汪曾祺小说在流转的乡土和城市之间应运而生,贯穿其一生的创作都有所依托:写昆明,写张家口沙岭子、坝上沽源,写北京.然而,无论何时,作家执着地描述和言说的,是养育他成长的一方沃土,他一生都忠实地描绘至美至善的故乡高邮.“民间风俗对汪曾祺的影响十分深远,他19岁阔别家乡到西南联大读书,直到66岁才回家探亲,而他的绝大部分创作却都和故乡的风俗密切相关.《汪曾祺全集》共收入小说103篇,其中涉及民间风俗的有70余篇,而其代表性作品,则无一例外地和其童年故乡的风俗生活血肉相联.”[2]

高邮因秦王嬴政在此筑高台置邮亭而得名.历史上的高邮,地处交通要道,经济和文化都眷顾着这一方土地.近代以来的高邮,随着运河的落寞褪去昔日的光辉,然而沉淀日久的民俗生活却在水乡顽强地保存下来,并在汪曾祺的时代记忆里熠熠生辉.在高邮风土人文濡染下成长的汪曾祺熟悉这里,喜爱这里,抱着极大的兴趣审视这里,并且怀着毕生的热情记录这里.于是,在汪氏小说中,读者看到以民俗形式鲜活存在的高邮.

二、高邮的民俗生活和民俗文化

汪曾祺关注民间文艺,民俗生活贯穿汪氏小说的整体创作.作家虽也强调:“写风俗是为了写人,不能为了写风俗而写风俗.”[3](P353)“但是他笔下的人是沉醉在风俗生活中并和之和谐相处的,而不是千方百计地要从风俗中‘挣扎’出来.”[4]即如曹文轩言,民俗成了作品中故事和人物外的另一个维度.这显示了汪笔下的民俗生活有其独立品格,其小说中的民俗表达也正是旧高邮生活方式的具象呈现.从日常生活到特殊节庆,从衣食住行到婚丧嫁娶,构成包罗万象的民俗风情画.下面以汪曾祺多篇叙写高邮往事的文章为例,品味其小说中展现的民俗生活和文化.

《受戒》中明子的家乡出和尚,他们没什么清规戒律,能杀猪吃肉,“跟在家人不同的,是多一道仪式,要给即将升天的猪念一道‘往生咒’.”[5](P129)还可还俗娶亲,会唱曲调情,一样不耽误.《岁寒三友》中的陶虎臣,是身怀绝技的民间手艺人,做出的花炮、焰火堪称艺术品,尤受孩子的喜爱.节庆日放烟火炮仗是当地民俗生活的重要项目,然而随着 搞“新生活”,下禁令取缔炮仗,陶的绝技没了用武之地.炮仗的失落也预示着一种民俗生活形态的失落.《大淖记事》中,大淖中轮船公司的东西两边各有一丛住户人家,也各有乡风.西边住瓦屋,做小生意;东边住草房,做挑夫卖力气,“这里人家的婚嫁极少明媒正娶,花轿吹鼓手是挣不着他们的钱的.媳妇,多是自己跑来的;姑娘,一般是自己*.他们在男女关系上是比较随便的.姑娘在家生私孩子;一个媳妇,在丈夫之外,再‘靠’一个,不是稀奇事.这里的女人和男人好,还是恼,只有一个标准:情愿.有的姑娘、媳妇相和了一个男人,自然也跟他要钱买花戴,但是有的不但不要他们的钱,反而把钱给他花,叫做‘倒贴’.”[6](P176)西边的锡匠们因十一子受冤而集体“顶香 ”.“这是一个古老的风俗:民有沉冤,官不受理,被逼急了的百姓可以用香火把县大堂烧了,据说这不算犯法.”[7](P186)《晚饭花·珠子灯》则写到,“这里的风俗,有钱人家的小姐出嫁的第二年,娘家要送灯.送灯的用意是祈求多子.”[8](P255)送灯多在元宵,场面盛大,看客众多,作家津津乐道地叙写元宵期间这一热闹非凡的民俗街景.《鉴赏家》中,叶三提出儿子若有孝心,就给他打一口寿材.“这里有这样一种风俗,早早就把寿材准备下了,为的讨个吉利:添福添寿.”[9](P294)《故里三陈·陈四》中,迎神赛会被重点介绍,在看“赛城隍”的节庆氛围之中,燃香烛,挂宫灯,放鞭炮,敲锣鼓,舞狮子,跑旱船,站高肩,踩高跷,跳判官等五花八门的民俗活动,民间玩艺汇聚于此,给民众展示了丰富的淮扬民间日常习俗和节庆仪式.陈四是瓦匠,本来兼踩高跷,后来兼卖花灯.元宵点灯也是高邮多彩民俗之一,陈四糊的荷花灯、绣球灯、兔子灯、蛤蟆灯很是精致,展现着高邮民间手艺人的风采.《故人往事·如意楼和得意楼》开篇写到:“扬州人早上皮包水(上茶馆),晚上水包皮(上澡堂).扬八属(扬州所属八县)莫不如此等”[10](P439)此风至今犹存,是包括高邮在内的扬州地区一道城市风景,并形成了该地独具特色的早茶文化和沐浴文化.《八千岁》中还记录了当地人,特别是干活人“吃晚茶”的習惯.

丰富多元的民俗活动,密集散落在汪氏小说中,不胜枚举.汪曾祺用文字叙写高邮民俗生活和文化的存在,兴盛和失落.首先,他是一个怀旧的记录者,怀着对故土的深爱,描述高邮风俗的点滴.随着社会发展,这些民俗活动或保留,或变迁,或消逝,而汪曾祺在小说中记录有关高邮民俗的时代记忆,本身就极具意义.其次,必须谈到一个无可回避的话题,即汪氏小说中的民俗可能不是原生态的民俗,而是经艺术家篡改的民俗.笔者在肯定作家忠实记录的同时必须承认这一点,如《故里三陈·陈四》中,“作者在迎神赛会的仪式框架里,通过欢乐气氛的营造,突显戏弄‘贾大老爷’、‘火烧向大人’等艺术建构,改写了原生态的迎神赛会仪式,平民和官员的关系翻转,神圣人物降格,打破了高贵和凡俗、精神和肉体等日常生活中各种等级界限,表达了平等、自由、和谐的现代精神追求.”[11](P180)出于主题表达需要而为之,无可厚非.此外,汪曾祺在想象空间中表达了民俗存在样式的另一种可能.一方面,这是作家文学对民俗活动的合理改编;另一方面,谁也不能否认,这一篡改不会在某一时空给予后人启示.毕竟时代在变,大众的精神状态也在变,过往生活的记忆随着时间流逝,老一辈人逝去而不再,而小说创作一直真切地存在于此.追求自由,蔑视权威的现代人有可能根据作家的设想创造适应时代的新民俗.汪曾祺从高邮民俗生活中汲取营养写作风俗画小说,后代人于其小说中搜寻民俗记忆,在原有基础上创造属于当下的新民俗,这也是作家文学和民俗生活和文化相互助力之处.

结论:适合民俗学论文写作的大学硕士及相关本科毕业论文,相关民俗学硕士能当老师吗开题报告范文和学术职称论文参考文献下载。

论汪曾祺历史文化散文
摘要:作为中国传统意义上的最后一位士大夫,汪曾祺新时期的历史文化散文秉承其特有的“江南士风”,满怀着对家乡高邮浓浓的眷恋。文如其人,汪曾祺的历史。

维吾尔新歌谣民俗学价值
摘要:维吾尔族的歌谣一直以来就非常发达,很多歌谣都具有很高的文学性和较高的艺术成就。维吾尔歌谣延续了维吾尔歌谣的传统美,又融入了现代元素;取材于。

汪曾祺和詹大胖子
1987年冬天的一个傍晚,闲着无事,听广播,是一个文学欣赏节目,播一篇小说。心不在焉,随便听听,听了开头却被拽进去,就此记住了作者和作品。作者是。

汪曾祺小说改写的意义
摘 要:汪曾祺是我国当代著名作家,其作品饱含对祖国的深沉挚爱,强调文化本源、现实主义、虔诚的美德,而且惯用“改写”手法。基于此,本文以汪曾祺小说。

论文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