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大学毕业论文> mba论文>材料浏览

关于盈余管理论文范文写作 中外盈余管理比较文献综述相关论文写作资料

主题:盈余管理论文写作 时间:2024-02-06

中外盈余管理比较文献综述,本论文可用于盈余管理论文范文参考下载,盈余管理相关论文写作参考研究。

盈余管理论文参考文献:

盈余管理论文参考文献 论文文献综述范例论文中的文献综述幼儿园文献综述毕业论文文献综述

一、前言

(一)研究意义

从1991年沪深两市证券交易所的开放,我国的证券市场在过去的二十余年间走过了一段艰辛的历程,高速发展的同时也不可避免地出现了一些因为过快发展而出现的问题.上市公司盈余管理就是其中之一.近年来,随着证券市场的发展,像银广夏、绿大地等重大会计信息失真事件在中国频频*,上市公司的盈余管理现象已经越来越严重了.中国的GDP在不断地高速发展,随之诞生的企业要寻求资金来拓宽业务,为了吸纳资金,很多会选择上市来融资,在中国上市的“门槛”比较高,很多企业为了达到上市的目的,钻会计准则和相关法律的漏洞,进行盈余管理,来粉饰报表.虽然我国的会计准则一直处于不断的修改和完善的过程中,但是俗话说:“道高一尺,魔高一丈”.出台一个新的会计准则,总会有人去研究,找出其漏洞,进行盈余管理.西方证券市场发展起步早,特别是全球经济最发达的美国,其证券市场比我国早200多年起步,各项政策和体系都较我国完善.因此,笔者认为通过对中美上市公司盈余管理的动机和惯用的手段进行比较研究,可以为规范和完善我国证券市场的相关制度提供借鉴意义,保持我国经济的持续良好的发展.

(二)相关概念介绍

1.盈余管理

目前对于盈余管理的定义尚未达成共识国内外文献中有几个被广为引用的有代表性的定义.1.Scott(2000年)认为盈余管理是“在GAAP许可的范围内,通过会计政策选择使经营者自身利益或(和)公司市场价值达到最大化的行为”;2.Healy和Wahlen(1999年)认为盈余管理是指“管理当局在编制财务报告和规划交易的过程中运用个人判断改变财务报告的数字,达到误导那些以公司的经济业绩为基础的利益关系人的决策或者影响那些以会计报告数字为基础的契约结果的目的”;3.陆建桥(2002)将盈余管理定义为“企业管理人员在会计准则允许的范围之内,为了实现自身效用的最大化和(或)企业价值的最大化作出的会计选择”;4章永奎、刘峰(2002)则认为盈余管理是“上市公司为特定目的而对盈利进行操纵的行为”;5.程书强(2006)认为盈余管理是“为公司管理当局在会计制度和准则所允许的范围内,利用职业判断和规划交易等手段对盈余进行调节,以达到各种目的的机会主义行为”.

鉴于上述学者的阐述,本文将盈余管理定义为Scott的观点“在GAAP许可的范围内,通过会计政策选择使经营者自身利益或(和)公司市场价值达到最大化的行为”.

2.财务舞弊的定义

美国注册舞弊检查师协会1993年对财务舞弊做了如下定义:有预谋的,故意误报或遗漏重要的事实或会计数据,误导阅读者并且在现有信息的情况下会导致其改变判断或决策.

我国2001年发布的《独立审计准则第8号一错误和舞弊》中对舞弊的定义是:导致会计报表产生不实反映的故意行为.它包括:(1)伪造、变造记录或凭证;(2)侵占资产;(3)隐瞒或删除交易或事项;(4)记录虚假的交易或事项;(5)蓄意使用不当的会计政策.

3.盈余管理和财务舞弊的区别

美国1999年的《蓝带报告》中认为盈余管理是“蓄意选择形式上被GAAP所认可的会计处理方法,以达到管理当局所希望的会计数据,而实质上不能反映公司的真实经营业绩”,而对于违反GAAP的会计处理,《蓝带报告》将其表述为“欺诈”.需要指出同时国内还广泛使用着“利润操纵”、“会计操纵”等概念.王跃堂(2000)认为利润操纵是“上市公司违反会计管理违法行为”;林长泉等(2000)则认为“利润操纵是以对外公布的会计信息为媒介,通过采取合法或不合法的手段,对披露的利润信息进行事前有意的加工,处理已得到期望的报告利润”.

从而本文认为盈余管理和财务舞弊的根本区别在于:盈余管理是在法律或会计准则允许的范围内进行的,财务舞弊则是以违法的手段粉饰财务报告.

二、国内外盈余管理理论研究

(一)盈余管理动机研究

希利(Healy 1985)发表的篇名为“分红计划对会计决策的影响”的论文,对盈余管理的契约动机进行了研究.希利观察到,在进行盈余管理前,管理人员拥有关于公司净利润的内部信息.希利认为由于外部的利益集团,包括董事会本身可能都无法准确的了解公司利润,所以管理人员就会乘机操纵净利润,以使他们在公司薪酬合同中规定的奖金最大化.Sweency(1994)对由于合同导致盈余管理的情况进行了研究,她选取了1980-1989年间第一次违反债务条款的130家制造业公司作为样本公司,另外又选中130家未违约公司作为控制样本公司,以检验公司在违约年份前后(违约前5年和后2年)是否进行了盈余管理,结果她发现只有在不增加 流出时,管理当局才会选择变更会计方法来推迟债务违约,如果造成明显的 流出,即便可能推迟债务违约,管理当局也不会选择这种变革.[希利的观点转引自:威廉R.斯科特[10]的著作《财务会计理论》,译者:陈汉文]

王跃堂(2000)以A股公司三大减值政策(短期投资、存货和长期投资)的选择为例,对我国上市公司会计政策选择行为及其经济动机的实证研究表明,西方的“奖金计划”、“债务契约”和“政治成本”三大假设在中国缺乏明显的证据支持.魏刚(2001)等曾将中国上市公司盈余管理的动机概括为“扭亏为盈假设”、“配股资格假设”和“高价发行假设”新三大假设,这些假设已经被国内许多学者所证实,如陆正飞和魏涛(2006)研究表明上市公司为达到配股要求,存在操纵应计项目的盈余管理行为.苏娜(2011)对经理人薪酬探析对盈余管理的研究表明,新会计准则在公允价值计量、无形资产、债务重组、借款费用资本化等准则的新规定中,给了企业当局更多的会计政策选择权以及一些会计事项的处理更多地取决于会计人员的职业判断,在为一些上市公司进行盈余管理提供更大的空间的同时,也给盈余管理监管带来了新的挑战.参考各方学者的观点,企业管理当局盈余管理的动机可以分为契约动机、资本市场动机和迎合监管动机.

结论:关于本文可作为相关专业盈余管理论文写作研究的大学硕士与本科毕业论文盈余管理论文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职称论文参考文献资料。

利益相关者、公司治理和盈余管理基于文献
内容提要:公司治理理论自股东治理观逐渐发展到利益相关者共同治理观以来,利益相关者能否有效发挥治理作用一直是被广泛研究的问题。本文从盈余管理的视角。

债务重组准则和监管规则对上市公司盈余管理的影响综述
准则和规则的制定就是要规范会计行为。而《企业会计准则—债务重组》的制定就是为了规范各公司之间的债务重组交易行为,它在1998年颁布,先后经历了两。

会税差异、避税盈余管理市场反应综述
摘要:2006年《企业会计准则》和2008年《企业所得税法》的颁布实施使得会计-税收差异(会税差异)进一步扩大。企业可能会利用会计收益与应税收益。

论文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