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大学毕业论文> 学士论文>材料浏览

关于学科建设论文范文写作 北高师教育科和中国教育学科建设的早期相关论文写作资料

主题:学科建设论文写作 时间:2024-03-10

北高师教育科和中国教育学科建设的早期,这篇学科建设论文范文为免费优秀学术论文范文,可用于相关写作参考。

学科建设论文参考文献:

学科建设论文参考文献 中国教育信息化期刊中国教育论文中国教育期刊中国教育教学杂志

摘 要:中国教育学科是中国近代西学东渐的产物,它是随着西方教育理论在中国的传播及近代班级授课制的实行而产生的.1920年北京高等师范学校开设教育研究科,这是全国范围内高校设置“研究科”之始,也是教育学学术人才培养在学科建制上的体现.选择性译介国外教育学论著服务于中国教育学研究;以学术为导向的教育实践使得中国教育学科理论逐渐丰富;精细化地课程设置促进中国教育学科体系框架的初步形成.北高师教育研究科之设,是中国教育学科设置的一大制度变革,并在一定程度上助力于中国教育学科建设的早期探索.

关键词:教育研究科;教育学科;平民教育社;课程设置

“建国军民,教学为先”,中国自古就有尊师重教的传统,但古代中国的教育建制中并无专门培养教师的师范教育场所,更无论所谓的教育学.中国的教育学是“舶来品”,是中国近代西学东渐的产物,因此中国的教育学科也是随着西方教育理论的传播及近代班级授课制的实行而产生的.[1]教育学科的发展不仅受内部学科知识结构的影响,更有赖于外部学科建制的推动,因此以教育为特色的北京高等师范学校成为了我国教育学科建立与发展的重镇.1902年,作为北京高等师范学校前身的京师大学堂师范馆已有教育学类课程设置,民国成立后,正式更名为北京高等师范学校(后简称“北高师”),且设立国文、史地、数理三部,教育学课程一直贯穿其中.1915年2月22日,教育部呈准《扩充北京高等师范教育办法》,北高师借此增设教育专攻科,学制四年,首次尝试在高等教育学科建制上确立教育学科的地位.然而,教育专攻科的设立似乎并未对教育学科的发展有多大的影响,在1919年仅毕业21人后就被后来的教育研究科所取代.北高师教育研究科开设于1920年,其以“教授高深教育学术,养成教育界专门人才”为宗旨进行招生,这是全国范围内高校设置“研究科”之始,也是教育学学术专业人才培养在学科建制上的体现.

欲了解中国教育学科的发展历史,北高师教育研究科必然是一个不容忽视的存在.目前学界对教育学科史的相关研究①中,不论在人才培养还是学科建设方面,大都对北高师开设教育研究科这一事件给予肯定性评价.然而可惜的是,在这些研究中对北高师教育研究科基本上都是一笔带过,以其为对象的专门研究②寥寥无几.所以,本研究拟以北高师教育研究科为对象,分别从国外书籍的译介、教学实践以及课程设置三个角度出发,分析北高师教育研究科在中国教育学科建设的早期探索中的影响与作用.

一、选择性译介国外教育学论著服务中国教育学研究

学习与引进西方教育学科往往要从译介其教育理论著作开始.五四运动前,国内各种杂志、印书馆、学校已翻译出版很多教育类书籍,但多以翻译日本著作为主,且着重于反映教育学结构体系发展,比如由立花铣三郎讲述,王国维译的《教育学》(1901年,《教育世界》),以及加纳友市、上田仲之助的《实用新教育学》(1902年,《教育世界》).此时国人对教育学书籍的翻译与介绍主要是为中国的新式教育教学寻找理论根据,由此加快中国教育由传统向现代转型.后来,随着留学欧美的教育学者陆续回国及国人对教育学理论学习的逐步深入,中国教育学科的发展路径由转道日本变成直接学习美国.除教育学外,还注重其它分支学科的引入.在这个过程中,全国各师范学校的师生对此都做出很多努力,其中北高师教育研究科的师生在校期间就翻译并出版国外教育论著多部,如表1所示.

上述表格中所整理的都是已經出版的书籍,除此之外还有一些未能出版译著及刊发在杂志上的文章.其中,著作类有黄远诚的《史梯芬氏底发问是教授效率底测量》、罗浚的《格勒扶斯底近三世纪大教育家》、叶尚宽的《爱里斯底克勒威南得学校调查》和《斯脱雷锐底教授法大要》、郭威白的《霍林物斯同鲍芬柏儒底应用心理》以及汪振华的《都介而底生理心理学》等;译介类文章有麦柯讲述,刘廷芳整理的《教育调查法》[2]、杜元载的《日本最近各中学校的心理测验》[3]、余先砺的《美国近年来的心理测验情形述要》[4]、周调阳的《应用于教育测量上之表格法(附图表)》[5]等.

通过对教育研究科师生所编、译介书籍和文章的整理,我们可以发现在教育研究科师生对国外教育论著的翻译是有甄别的,其中在所翻译著作中,除《西洋哲学史纲要》是德国著作外,其余都源自于美国.结合发行时间来看,选择翻译与介绍这些著作也是与20年代杜威、孟禄以及麦柯访华事件分不开的.其中,《平义与教育》是杜威在北高师讲授《教育哲学》课程期间,学生常道直根据逐日所记的英文笔记整理、翻译出来的;《中国教育之一瞥录》是学生王卓然随同孟禄在中国进行教育调查时记下的所闻所感,后来由薛鸿志翻译出版的《教育实验法》以及大家对教育测量方法的热烈关注也是受到麦柯访华的直接影响.足以看出,此时期中国教育学科受美国影响之大.再从内容上看,这些书籍和文章主要集中在教育研究方法、教授法和教育心理这三个主题,其中实验、统计、测量等科学研究方法在教育学科的引入,不仅将此时期中国教育学科建设的重点由教育教学引向了教育研究,并且在世界教育科学化运动及欧美新教育运动的影响下,教育研究科的师生们以其实际行动及学术精神推动了中国教育学科学化进程.

二、以学术为导向的教育实践丰富中国教育学科理论

20世纪20年代,中国新教育运动达到.此时期中国教育界的知识精英们在应用西方教育理论指导中国教育改革的同时也开始着力于中国教育学科的建设与发展.北高师教育研究科作为第一个教育学“学术性人才”的培养机关,组成以归国留学生为主体的教师群体,通过“自学辅导主义”、“理论与实验兼重”的培养模式鼓励学生进行以学术为导向教育实践,其中最重要的活动就是参与组织平民教育社.

平民教育社成立于1919年10月,它是由北高师部分教师与学生联合发起组织的民间学术团体,也是五四新文化运动时期提倡平民教育、期望以教育来改造社会的众多爱国教育团体的一个典型.[6]其以“提倡‘德谟克拉西’教育的学说,研究‘德谟克拉西’教育实施的方法,批评旧式的教育、思想和社会”为宗旨,积极吸纳校内外热心于平民教育的人士入社,其中教育研究科的学生就是该社的主要成员,他们共同承担着为“本社进行的方针、社务的整理、杂志的投稿和宣传、社誉的发扬和维持”[7]的责任.

结论:关于本文可作为学科建设方面的大学硕士与本科毕业论文学科建设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职称论文论文写作参考文献下载。

高校院系资料室为重点学科建设服务的新
摘要:学科建设是学校实现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和服务社会三大功能的保证。高等院系资料室以其专业性的文献资源作保障,在学科建设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和作。

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和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建设使命
“立德树人”是我国教育事业的根本任务,要做到“立德树人”,首先就要明白教育存在的意义与价值。在党的十八大会议中提出,“教育是民族振兴和社会发展的。

高师教育学科公共课程课堂学习共同体教学模式的构建
[摘 要] 构建高师教育学科公共课程的“课堂学习共同体”教学模式,有助于打破教育学科传统的教学模式,建立全通道式沟通型课堂,对优化教学方法,提高。

论文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