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大学毕业论文> 研究生论文>材料浏览

关于相得益彰论文范文写作 让读·写相得益彰相关论文写作资料

主题:相得益彰论文写作 时间:2024-03-06

让读·写相得益彰,本论文为您写相得益彰毕业论文范文和职称论文提供相关论文参考文献,可免费下载。

相得益彰论文参考文献:

相得益彰论文参考文献 读写算期刊读和写期刊读和写杂志读写算杂志

【摘 要】写的能力从来就不是单独存在的,很多时候就表现在“读”中,读写结合是学习语文的一条重要策略,“读·写”如何能相得益彰,最为关键就是充分利用好现有教材这个“例子”,在读与写上找准最佳“落脚点”,以此达成写的目的.

【关键词】读·写;例文;训练;相得益彰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0568(2017)31-0109-02

如何提高学生“写”的能力,笔者始终认为抓住教材很重要.教材就是很好的“例子”,究竟该如何利用好这个“例子”,这是“读·写”融为一体,相得益彰的关键所在.教学中,教师应在充分研读课本作为“例子”的基础上,找准“读·写”互为作用的“支点”,伺机进行“写”的训练与提升.

一、在文本的“典范处”仿写

模仿是儿童的心理需求,是学习写话的一种手段.教材中许多课文内容浅显,语言生动活泼,朗朗上口,教师如果能充分发挥教材示范作用,引导孩子们展开想象的翅膀,就会发现每个孩子都有丰富的思想,因为他们天生就善于模仿.

小学课本中所选的课文,大多是名篇名作,除去古典诗词,都是可以称得上典范的“例文”.因此,在进行课文教学时,充分挖掘文章中的可以进行训练的“点”,从而让学生有更多动笔的机会.如《北大荒的秋天》(“苏教版”小学语文三上教材)第四自然段写了北大荒原野的热闹非凡.文中为了表现原野的热闹,运用了大量的比喻和拟人,应该说这就是这篇的“典范”之处了.教学中就可以让学生领悟这两种修辞手法的妙用,并适时给学生创造一个语言实践的机会——

“金黄金黄的稻子垂下了沉重的脑袋,像是在默默地思考等”

“雪白雪白的棉花扬起了白净的脸庞,像是在比比谁的笑容最美等”

这些习作片段虽然只是只言片语,但却实实在在提升了学生的语言实践能力.学生在仿写的过程中,和文本发生着深层次的对话,将文本的言语表达不断内化、创造,实现“读·写”的交融共生.

二、在文本的“章法处”迁移

目前,即便在高年级仍有很多学生写出的作文没有顺序或重点,欠缺的就是章法的训练和指导.教师应从课文中找一些堪称典范的章法,即指导学生运用教材中的基本段写片段作文,减缓作文坡度,让他们逐步掌握連句成段的方法和规律,形成初步的语言表达能力,从而调动学生作文学习的积极性.

如《石榴》是“苏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中的一篇美文,它以季节的变化,按照抽枝、长叶、开花和结果的顺序描写了石榴的成熟过程——“石榴一天天成熟,一天天长大.它的外皮先是青绿色,逐渐变得青中带黄,黄中带红,最后变成一半儿红,一半儿黄.”观察石榴的成熟过程中外皮的变化,让学生理解“青中带黄,黄中带红” 顺序不能颠倒,继而告诉学生本文的作者之所以写得这么好,是因为他观察仔细的缘故.就此指导学生写下平时生活中细致观察过的事物并有顺序地写下来.这一教学过程中,学生不仅了解了石榴的成长过程,得到更多的是一种写作上的影响,按事物的自然成长规律,抓住其特点,按照一定的顺序清楚地表现出来;给事物赋予生命,让其变得活泼生动有趣,不失为一种成功的写作方法.

三、在文本的“细节处”磨练

托尔斯泰说:“艺术起源于至微.”这里的“至微”就是指那些显示人情美、人性美、意境美等,具有永久艺术价值的细节.成功的细节描写往往能达到“一瞬传情,一目传神”的艺术境界.但是在现实中,不少学生的习作给人感觉“空洞、无味”,原因多半是概括笼统性的介绍多,形象生动的具体描写少,呈现的多数是大白话.很多都将阅读到的文本中一些细节全部给忘到了脑后,阅读就是阅读,作文就是作文.“阅·读”本身就是一个整体,如果人为割裂开来,典型文本就必然会失去其存在的价值.

“于细微处见精神.”阅读中我们要善于发现、品味;在习作中更要善于模仿、创造,哪怕是一个一个的小点,以小见大,充分发挥细节描写在烘托环境气氛、刻画人物性格和揭示主题思想中的作用,这样就能将我们所要表现的动作、语言、心理、情感等通过这些细节刻画自然地流露出来.如在阅读《大江保卫战》一课中战士黄晓文参与抗洪时的一个细节——“说着,一咬牙,猛地把铁钉一拔,一股鲜血涌了出来.黄晓文随即从身上扯下一绺布条,三下两下把脚捆了个结实,二话没说,转身扛起地上的麻包,又爬上了大堤等”几个表示动作的词语非常传神地将黄晓文的英雄形象表现出来,给人十分强烈的心灵震撼.为什么会有如此的感受,原因就是细节刻画到位,扣人心弦.

这就可以联想、迁移到我们的一些活动上来,如拔河比赛、捉蜻蜓、逮蝴蝶等都会伴随着一些动作的发生,如何写活这些动作,呈现一个完整的画面呢?我们来看一个学生的“仿制品”——“说时迟,那时快.摔倒在地上的王华,手一撑,脚一踮,猛地爬了起来.左脚尖顶住起跑线,膝盖一弯,稳稳地蹲着.两手就像两根木柱插在地上,整个身体微微前倾,那架势,就像一只起飞的雄鹰等”

看似朴素的“咬、拔、扯、捆、扛、爬”文字背后,让我们仿佛就看到了一个勇敢、刚强、无畏的连长;同样的“撑、踮、爬、顶、弯、蹲、插等”一连串的动词也让我们感受到了王华的勇敢、坚强以及不服输的精神.这就是细节,如何将细节刻画生动,再现当时的情景,要的是多观察,多模仿,尤其是对文本中具有“典范性”的细节之处,更应该充分加以利用,给学生一个“样子”,反复进行磨炼,创造“异曲同工之妙”.

四、在文本的“空白处”代言

在很多文质兼美的文章中,情感脉动不是一成不变的,随着情节的深入、人物的渐趋丰满,感情的冲突与转折往往形成文本耐人寻味之处.所以文本存在着一个召唤读者参与的意义广阔空间,在经意与不经意间,作者都会留下一些“空白”,这些地方正是作者没有言尽,情感表达最为强烈、深沉、含蓄的地方.这些空白点是学生阅读驰骋想象的“空间”,引导学生捕捉文本中“言虽尽而意无穷”的空白点进行练笔,可以触动学生的真情实感.

如教学《九色鹿》就可以设计这样的一些补白练笔:皇榜上究竟写了什么,看到皇榜后调达心里想些什么?调达会后悔吗,写写调达的心理独白等这种补白的方式,让孩子真正走进故事当中去,参与故事,有助于激发他们参与阅读教学的主动性,是一种“读·写”的相互渗透绝佳机会.像这样的典型文本还有很多,以《黄鹤楼送别》一课为例,篇末是这样的一句话:“李白依然伫立在江边,只见一江春水浩浩荡荡地流向天边等”笔者在总结课文中说:“‘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李白和孟浩然的依依惜别之情就在——这浩浩荡荡的一江春水之中.”之后让学生仿照在文末用“依依惜别之情就在——”做补充式的笔记,学生迁移并创生出了如下的句子:“依依惜别之情在脍炙人口的诗篇之中”“依依惜别之情在浓浓的一杯水酒之中”“依依惜别之情在岸边的依依杨柳之中”等儿童创造性地运用了文本中的原有语言,这样的补充式的阅读笔记让儿童生在文本语境和自我语境之中来回,实现了儿童阅读的多方面生长功能.这就需要我们要做一个有心人,所谓“留心处处皆文章”.

只有大量读写,有效的结合,才能让学生从不断的阅读中汲取写作素材,从而提升鉴赏和习作的能力.让学生写作由被动到主动,由“怕写文”到“乐写文”,让阅读因写作而精彩,写作因阅读而丰富,让“阅·读”异曲同工,相得益彰.

(编辑:赵 悦)

结论:关于相得益彰方面的的相关大学硕士和相关本科毕业论文以及相关相得益彰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职称论文写作参考文献资料下载。

基于实践,让读写结合绽放全新活力
【摘要】小学语文教学基于学生核心能力发展的研讨与尝试,已经成为当下课堂教学的热点话题。教师需要从学生听说读写的实践能力入手,通过情境的创设、策略。

找准读写结合点,让学生乐于表达
抓准文本的读写结合点,选择恰当的教学时机,激活学生的情感记忆,是构建高效互通的读写结合的基础。“给我一个支点,我可以撬起地球。”读写结合的关键在。

让读和写相得益彰
编者按以读促写、读写结合是我国语文教育的传统,它体现了语文教学的本质要求。近年来,不少有识之士对此进行了有益地探索,但是,从整体而言,成效尚不。

论文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