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大学毕业论文> 专科论文>材料浏览

关于遗产价值重构论文范文写作 文化场域博弈和遗产价值重构相关论文写作资料

主题:遗产价值重构论文写作 时间:2024-02-03

文化场域博弈和遗产价值重构,该文是关于遗产价值重构论文范文,为你的论文写作提供相关论文资料参考。

遗产价值重构论文参考文献:

遗产价值重构论文参考文献 非物质文化遗产论文企业文化的论文价值工程期刊企业文化期刊

[摘 要]彝族禳灾仪式及节日是特定人群在特定生存环境中的生活经验和集体记忆,是适应其生产生活的有效地方性知识,是彝族人对日常生活世界的意义表达.但在当下社会场域中,不同主体从自身所属利益共同体出发,赋予其形态各异的价值取向.在此过程中,禳灾记忆主体的传统地位被改变,原有“价值”在新的评判标准下被重新评价和书写.

因此,本文将通过不同主体在申遗“在场”中的话语、行动和博弈,呈现申遗作为一种公共行为如何被行政权力、商业资本、地方精英、当地民众等主体进行价值重构并符号化;分析概念化的非遗保护在实践语境中的差异性及原因.在此基础上,从禳灾仪式之一的彝族儿童节“阿依蒙格”反思申遗和文化认同之间的矛盾及可能的解决路径.

[关键词]非物质文化遗产;彝族;自然灾害;仪式;民间信仰

中图分类号:C952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9391(2017)06-0037-09

2017年4月,由雷波县人民政府、凉山州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以下简称非遗中心)、凉山熊古沙文博旅游文化产业有限责任公司共同策划并执行,雷波县雷池乡呷窝村村委会承办的凉山大型民俗文化复原工程——“雷波瓦岗彝族传统隔离自然灾害仪式习俗活动”举行,这个工程复原了包括中断了长达68年之久的7个传统自然灾害隔离仪式:“阿依蒙格”儿童节、“布史灾”“鲁洛”“木瑟洛”“征丁”“征毕”“吕毕”.此次活动的主要目的是对彝族禳灾记忆相关的7个仪式进行修复性采集,并利用此次采集资料申报非物质文化遗产,争取各级单位的文化培育支持.

笔者以民俗学研究者的身份全程参和了此次采集工作,通过对活动中不同立场、不同身份在场者的行为进行观察、和他们进行深度交流,深切体会到在整个仪式文化再生产的过程中,作为地方性信仰、经验、知识集合体的文化遗产构成了一张错综复杂的动态关系网络,不同的利益共同体在这个关系网中凭借各自的话语权进行争取遗产资源的博弈,积极对其进行价值重构,着力挖掘其经济的、政治的、文化的等多方面的利益,形成了文化遗产化过程中惯习场域到动态场域的变化.

一、为何申遗——社会场域的主体性选择

彝族的禳灾仪式原本是为适应其复杂气候条件下自然灾害频发的生存环境而产生的地方性知识,是特定人群在特定生存环境中生活经验和集体记忆的结晶,是彝族对日常生活世界的意义表达.但是在当下不同社会场域中,不同主体从自身所属利益共同体出发对传统民族文化进行了非遗化的建构,赋予其形态各异的价值取向.在这个过程中,禳灾文化主体的传统地位被改变,原有的“价值”在新的评判标准下被重新评价和书写.

(一)灾害禳解仪式的传统意义

彝族的系列禳灾仪式,是通过不同的牲畜(比如鸡、羊、牛等)作为隔离物和祭品,借助毕摩的“神枝阵”和大自然进行沟通对话,从而利用“相似律”和“接触律”的原理对自然进行忏悔,祈求风调雨顺,达到隔离灾害的目的.对于彝族先民而言,这些仪式的举行是警醒其自发地关注、保护自然环境,关注人和自然的平衡和谐发展.七种仪式分别和不同的灾害进行对话.

例如彝族儿童节“阿依蒙格”原本是彝族先民们为了抵御疾病和自然灾害对儿童的侵害而发起的节庆活动.仪式通过对古老神话的叙事树立起儿童们的灾害意识,利用引导儿童们模拟和恶神勇敢抗争的巫术仪式来教授其规避瘟疫等灾害的方法.除了为儿童祈求健康、传授灾害知识,培养卫生观念之外,也培养孩子们勇于向邪恶势力作斗争、团队协作、光明磊落、男女平等等优秀品质,在世界各民族的儿童节中,其内容及价值都是独树一帜的.

又如专门禳除滑坡泥石流灾害的“鲁洛”仪式.“鲁”在彝语里的意思是龙,神龙之意.“洛”是敬献,祭祀之意.传统彝族信仰体系中视蛇为龙,相传此为禁忌惊动之物,若受惊而使其受污,就会发生山体崩塌、滑坡等自然灾害.为将主宰大山大河的“龙”禁止在山洞,避免其带来泥石流和洪灾,仪式地点需选择在一处滑坡地段,请毕摩设置神枝,念诵祭神语,方可祈求风调雨顺.

总之,传统彝族禳灾的仪式意义是其当时、当地的生存状态下的必然呈现.是族群为了抵御强大的自然灾害进行的灾害记忆、心灵蕴藉、文化认同的必然选择.此过程也树立了彝族人民在天人合一信仰下敬畏自然、和自然和谐相处的价值观.

(二)灾害禳解仪式的现代意义——不同社会场域的价值建构

民众出于朴素的实用主义生产和使用传统文化,但是就申遗而言,他们并无有分量的话语权,而是和该仪式潜在利益主体顺势成为该禳灾仪式价值的重构者.

场域是社会文化动态变迁的一个基本分析单位,布迪厄的实践理论指出,文化的不断延续性受制于人的实践目的和行为选择.他提出的”“再生产”概念,指明利益格局对文化现象出现或存续的作用,认为社会或文化的再生产机制的运作服务于社会结构中占支配地位的利益者.[1](P.16-18)以“场”为基点,便于展开社会文化动态变迁的过程分析并揭示其内在机制.因此,考虑当代传统文化价值呈现出的消费化和符号化的特征,在考察文化变迁时,需纳入社会整体动态的场域研究“现代性”话语支配和互动建构的过程.[2]就此次田野調查来看,复原活动的发起者和主办方(即申遗主体)主要涉及5个不同场域:权力机构、商业资本、地方精英、传播媒体以及当地群众.他们分别从自身存续角度出发,凭借不同视域积累的知识、经验对该禳灾仪式群的传统价值进行了现代性书写和重构.

1.权力机构

当代民间文化的生存和发展空间,其实是以国家话语权的分配为主导的.当下,基于对族群认同、文化多样性、人的创造力等因素的考虑,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倡导(的)“文化遗产”和“非物质文化遗产”概念大行其道,激起了各级权力机构保护传统文化的积极性.出于民族国家的国家认同和团结各民族族群的政治需要,特别是在少数民族为主体的凉山地区,政府机构也出台了诸多政策引导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和保护.在此基础上,各级地方单位如凉山州非遗中心、雷波县政府等机构希望利用地域文化促进经济建设、创造政治业绩.基于上述背景,资本和文化精英的代表熊总、①俄比老师提出复原彝族传统禳灾仪式并进行申遗,得到了各级政府的支持和配合.

结论:适合不知如何写遗产价值重构方面的相关专业大学硕士和本科毕业论文以及关于遗产价值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相关职称论文写作参考文献资料下载。

微博文化分析惯习和场域视角
摘要 “惯习”(Habitus)和“场域”(Fields)这两个概念是法国哲学家和社会学家先驱皮埃尔·布尔迪厄(Pierre Bourdieu)。

自媒体场域下高校文化建设和传播路径
摘要:本文阐述了高校文化建设在自媒体场域下所面临的挑战与问题,并以赣南五所高校为例调研得出当前高校自媒体发展的现状,在此基础上提出创新高校文化建。

文化信息安全视域下女大学生价值取向辩证
摘 要:文化是决定一个国家发展的软实力,而这个软实力对于经济这个硬杠杠却发挥着重要的作用。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程度的不断加强,我国的文化信息安全问题。

高校后勤文化场域中党建文化和企业文化关系
摘 要:随着高校后勤基层党建创新实践的不断深入,党建文化已成为后勤文化场域中极其重要的力量。在后勤企业(实体)大力倡导企业文化建设的语境下,如何。

论文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