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大学毕业论文> 专科论文>材料浏览

关于困境论文范文写作 实践类艺术通识课程建设面临的困境和之法相关论文写作资料

主题:困境论文写作 时间:2024-04-20

实践类艺术通识课程建设面临的困境和之法,这篇困境论文范文为免费优秀学术论文范文,可用于相关写作参考。

困境论文参考文献:

困境论文参考文献 新课程导学期刊艺术教育杂志国家级教育类期刊交通类期刊

【摘 要】实践类艺术通识课程建设面临着观念困境、软硬件困境,亟需高校致力于艺术类通识课程的定位转变,解决师资和硬件问题,实现艺术类通识课程的课程目标.

【关键词】艺术通识课程;实践类;审美

本人在《强化艺术类通识课程实践教学建设的必要性和可行性——以浙江大学为例》一文分析认为当前艺术类通识课程的教学目标是实现对学生的审美启蒙,但目前该类课程注重艺术知识的积累,不注重艺术实践,无法实现审美启蒙,因此必须强化艺术类通识课程的实践教学建设来实现审美启蒙,同时,学校在软件和硬件上也具备了加强实践教学的条件,有其可行性.目前,浙江大学主要承担艺术通识课程教学任务的部门——公共体育与艺术部在逐步推进实践类艺术通识课程建设,在这两年的推进过程中,碰到了一些问题.

一、观念困境

“浅尝辄止”的艺术类通识课程定位.《浙江大学2015级本科专业培养方案》必读说明中指出:浙江大学本科教育课程包括通识课程、大类课程(针对大类招生,未分专业)、专业课程三种基本类别,通识课程分为通识必修课程和通识选修课程.其中文学与艺术类课程是通识选修课程中的一小部分.也就是说艺术类通识课程,在浙大和在大部分我国高校中是通识选修课程.我们一般认为大学的目标是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人,艺术类通识课程几乎承担起了“美”这个方面的全部重担.但从大学课程的设置来看,艺术类通识课程只能算作一种课程的补充,只起到锦上添花的作用.由此,虽然艺术类通识课程的目标是培养学生审美能力,提高学生审美水平,最终培养学生的审美情操,但在实际的艺术类通识课程中就很难实现这个目标,最直观的表现就是艺术类课程的名称十之是XXX鉴赏,课程考核要求是写点听后感,观后感,最后艺术类通识课变相成为了赏析课,在“审美”上的要求,往往连启蒙做不到.正是因为这种定位,艺术类实践课程的生存空间也变得很狭小,即使实践类艺术课程在审美启蒙上的作用及其明显.

学校、教师、学生的“唯专业课论”的思维定式.我国整体的大学教育氛围是以专业课为重,通识课为辅.特别是通识选修课程更是一种补充的存在,导致教师、学生基本是唯专业课论.艺术类通识课程所说的培养学生审美能力,提高学生审美水平,最终培养学生的审美情操,收效很慢,再加之,艺术类通识课程目前大部分只沦落为赏析课,对学生的吸引力也就骤减.从学校到教师、学生三个层次“唯专业课论”的思维定式,使得对艺术类通识课程的需求也被弱化了,往往就会认为艺术通识课是专业课后的放松,不会对艺术类通识课程提出实践上的要求.

二、软硬件困境

缺专业的艺术类通识课程师资.以浙江大学为例,浙大依托浙江大学艺术系,中国语言文学系,建筑学系、公共体育与艺术部拥有了一定数量的与艺术专业相关的教师资源,涉及的门类也比较齐全,包括建筑、绘画、音乐、文学、影视等.但除了公共体育与艺术部的教师主要承担艺术类通识课程的教学任务以外,其他教师都是每个专业的专业教师,所承担的艺术类通识课也是完成学校的硬性指标下的工作,并不以艺术类通识课程为己任.专业的艺术类通识课程的师资就出现了极大的空缺.在引进这类人才的时候,又出现不符合浙江大学最低入职要求的尴尬局面,每每要引进具有艺术专业技能的人才,不是学历偏低就是科研能力太差.一个大型综合学校善有可依托的专业系所老师,非综合院校的艺术类通识课程师资匮乏就可想而知了,更别提能有实践类的艺术类通识课程教师了.

缺实践艺术类通识课程设施.以浙江大学为例,在公共体育与艺术部全体的不断努力下,2016年新建了一个功能齐全的音乐教室,目前一共4个音乐教室,仍不能满足需求.其它艺术类课程没有专门的教室,如绘画.这种设施的匮乏,导致想做实践类艺术课程的教师,觉得硬件上就无法操作,困难太大,变得有心无力了.

三、之法

如何突破这种困境,谈点自己的看法,希望能为促进实现大学生审美启蒙添砖加瓦:

致力于艺术类通识课程的定位转变.定位的转变是一个漫长的过程,但不能因为其漫长而不开始.从1945年哈佛委员会的报告《哈佛通识教育红皮书》揭开哈佛大学和美国通识教育的序幕以来,美国大学也经过了漫长的过程,至2009年新实施的哈佛大学通识教育课程中,“审美与阐释理解”领域的课程数量大大增加,2011年哈佛大学艺术类课程总计达到100多门.当前,与国际名校的交流日益频繁,学习的途径增多,从事高校艺术类通识课程的教师、致力于高校通识课程的高校管理人员首先应当将研究艺术类通识课程作为首要任务,发出自己的声音,任重而道远.在实现“美”这个总目标下,从小到大开展大讨论,产生影响.以浙江大学为例,公共体育与艺术部就需要承担本校艺术类通识课程研究的重担,从而进一步实现实践类艺术通识课程的建设.

多种渠道充实专业艺术类通识课程教师队伍.有艺术专业教师的学校应当利用好艺术类院系的资源,学校牵头,进行培训,统一艺术类通识课程的教学目标,自行培养出一批专业的教师来.一旦培养成功,教师们能够从课程本身出发,为了更好实现审美启蒙的教学目标,会自发的走向实践类艺术课程的建设.另外,外聘教师应该能够解决一部分问题,外聘教师相对来说对学历、科研等要求降低了,通识外聘教师一般具有丰富的艺术实践能力,如画家、作家、小提琴手、二胡演奏家等,让外聘教师只发挥他的特长,特别是实践类艺术的教学,从艺术本身来启发学生的审美能力.

硬件设施先行.通常硬件设施的增添和新建都是先申请预算,再实施.在实践类艺术课程还未成形之前,硬件设施应该是先行的,应该早提出申请,先做好预算,决不能等到要建设实践类艺术课程的时候,才发现没有硬件配套设施,使课程半途而废.以浙江大学为例,只要是合理的要求,多建一个音乐教室、绘画教室是可以实现的.就目前我国高校的硬件配套力度来看,只要能提出合理的要求,按正常程序审批,硬件的配置总是比软件来得容易.

参考文献

[1]金鸥贤.《强化艺术类通识课程实践教学建设的必要性和可行性——以浙江大学为例》.求知导刊,2014年第13期.

结论:关于困境方面的的相关大学硕士和相关本科毕业论文以及相关困境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职称论文写作参考文献资料下载。

通识课程昆虫世界和人类社会的教学实践和
摘要:对我校通识课程“昆虫世界与人类社会”的教学进行了改进,调整教学方向,特别是增加了昆虫学与其他学科的联系和交叉;改变单纯传授昆虫学知识为内容。

大学网络通识课程实施现状、问题改进措施
摘 要:目前,各大高校通过引入网络通识课程来满足学生的学习需要已成为大势所趋,网络通识课程主要通过学生自主学习视频内容和网上参与讨论的方式进行。。

高职院校通识课程项目化教学改革
摘 要:本文首先指出了通识教育在高等教育中的重要地位,认为通识课程是实现通识教育目标的重要途径,但是现阶段高职院校的通识课程在课程设置、教学目标。

高校传统文化类通识课程改革策略探论
摘 要: 传统文化类通识课程是弘扬中华优秀文化的重要载体,对于完善学生人格有着辅助作用。然现今高校此类课程的教学中仍存在教学内容整体性不足、教学。

论文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