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大学毕业论文> 本科论文>材料浏览

关于城镇化论文范文写作 河南省新型城镇化质量相关论文写作资料

主题:城镇化论文写作 时间:2024-03-13

河南省新型城镇化质量,本论文可用于城镇化论文范文参考下载,城镇化相关论文写作参考研究。

城镇化论文参考文献:

城镇化论文参考文献 建筑质量论文质量论文药品质量管理论文质量杂志

摘 要:新型城镇化是一个国家或地区实现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标志.自改革开放特别是新世纪以来,河南省新型城镇化进程得到快速推进.因此,首先综述了国内外城镇化质量理论,在此基础上构建新型城镇化质量评价指标体系,并以突变理论为依据,采用突变级数法、系统聚类分析方法等构建新型城镇化质量分区研究的理论框架;其次,从区际和区域两个角度,综合评价河南省新型城镇化质量的时空演变和差异对 析,通过横向和纵向差异对 析,探讨河南省新型城镇化质量现状、存在问题及原因;最后,从总体和区域两个角度提出针对性提升策略.

关键词:新型城镇化质量;城镇化速度;城乡一体化;突变理论;系统聚类分析法

中图分类号:F29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7)11-0003-05

一、河南省新型城镇化发展概述

在第三次世界城镇化进程中,城镇化建设已经成为带动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引擎.2014年底的统计数据显示,我国城镇常住人口74 916万人,农村常住人口61 866万人,人口城镇化率为54.77%,已经达到了世界平均水平.从人口和空间的角度来看,国内的城镇化进程已经进入初级城镇化水平,但是从城乡社会文明程度、生活习惯等角度看,我国城镇化进程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由此可见,我国新型城镇化速度和新型城镇化质量提升发生严重脱离.

根据河南省数据显示,新世纪初城镇化率为24.2%,2014年提高到45.2%,年均增长1.5个百分点.鉴于城镇化进程的健康、稳定、可持续推进,不仅要注重“量”的扩张,更要注重“质”的提升.

二、城镇化和城镇化质量内涵界定和机理探索

(一)城镇化内涵

城镇化又指城市化,是指人类社会的生产和生活方式由农村转向城市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农村人口转化为城镇人口,城镇数量和规模不断扩大,它涉及人口就业结构、经济产业结构的转化和城乡空间社区结构的变迁.经过近30年的快速发展,我国城镇化发展已取得了巨大成就.作为全国第一人口大省和农业大省,河南省的城镇化发展近年来呈现加速态势.但是长期以来,整体城镇化水平仍然大大低于全国平均水平,并且纵观近年来河南省城镇化的发展,突显出以下几个问题:城镇规模结构不合理,城镇对外辐射能力较弱;城镇宏观区域和内部空间布局等问题导致城镇盲目外扩,摊大饼式的发展以及诸如“城中村”等现象的出现,大大降低了城镇化发展的质量;生态环境恶化,城市向农村转嫁环境污染,农村向城市提供有害食品;城乡差距仍然存在,农民在失地的同时无法同等享受城镇基础设施的便捷.

因此,在研究河南省城镇化问题时,仅仅靠河南省城镇化率这一单一指标是远远不够的.城镇化的目的是为了提升居民的生活质量,城镇化的发展既要追求发展速度,也要重视发展质量.

(二)城镇化质量内涵

城镇化质量内涵的界定应该基于城镇化概念和城镇化进程所处的阶段.城镇化进程作为一个动态过程可分为不同阶段,在不同阶段,对城镇化质量内涵的界定可能存在一定差异.但是,在农村人口向城市人口、农村区域向城市区域转化的这一动态过程中,城镇化质量衡量的是人们的生活方式、思想观念等和城镇是否合拍及融入程度的大小.城镇化质量研究包含城镇综合实力的提升、城镇人民生活质量的提高、城镇环境和城镇基础设施的完善等几个方面,提升城镇化质量的终极目标是实现城乡一体化,消除城乡二元结构,真正实现人的城镇化.

(三)国内外城镇化质量相关理论

1.空间理论.空间理论主要研究农村和城镇之间相互关系及其转化趋势.从发展结果的角度,空间理论分为均衡空间理论和非均衡空间理论.

均衡空间理论是西方城镇经济学的核心理论.该理论的代表人物有纳克斯和俄林.纳克斯认为落后的国家和地区容易产生一种恶性循环,从而影响资本的积累,从而加大贫富差距,因此,纳克斯主张发展均衡空间理论.俄林主要是从贸易的角度研究了要素的流动、要素价格和商品价格之间的关系,随着贸易和分工的发展,区域之间的差异在逐渐缩小,要素价格和商品价格也在趋向于均等.1990年以来,克鲁格曼等西方经济学家提出了新综合特征的空间均衡理论.

非均衡理论包括佩鲁的增长极理论、弗里德曼的核心- 理论、赫希曼的非均衡增长理论等.

2.人口迁移理论.该理论源自于威廉配第在他的名著《政治算术》中提到的劳动力在产业间分布状况是:第一产业减少,第二三产业增加.之所以会发生这样的变化,是由于各个产业在经济发展过程中人均收入存在差异的缘故.另外,刘易斯模型和托达罗模型也分别对人口流动理论做出了解释.二者共同认为部门和区域人口流动是由于收入存在差异引起的,前者认为是农业部门和工业部門的实际收入差异引起了人口流动,后者则认为引起区域人口流动的原因是预期劳动收入的差异.

3.共生理论.“共生”一词最早源于生物学概念,指不同物种按照某种物质联系生存在一起.后来这个词的思想被广泛应用于社会学、管理学和经济学当中.在城镇化发展理论中,共生理论又称为竞争协和理论.城镇区域和空间的扩张离不开竞争力和协和力.竞争力使城市空间向外扩展并和外界相抗争,而协和力则指群体空间整体功能和效率达到协和共生,在城镇化发展的前期发挥力量的主要是竞争力,而后期城市的集约化发展则靠协和力.

三、新型城镇化的内涵特征和动力机制

(一)新型城镇化的含义

新型城镇化是在传统城镇化概念的基础上形成的.新型城镇化“新”在它既不同于之前的传统城镇化发展道路,又和西方城市化存在差异,是在中国经济发展进程中能够反应中国特色的一个独特概念.目前国内学者对新型城镇化的具体内涵理解还存在一定差异,但是对新型城镇化的发展方向却有统一的认识.新型城镇化发展的核心是“以人为本”、以新型工业化为基本动力,重点提高城市生态化和现代化以及农村城市化水平,旨在全面提高城镇化的质量.新型城镇化发展的趋势是坚持资源的集约化利用和环境的可持续发展,提高居民的生活质量和改善居住环境.

结论:关于本文可作为相关专业城镇化论文写作研究的大学硕士与本科毕业论文农村未来发展趋势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职称论文参考文献资料。

西咸新区新型城镇化质量评价体系构建
【摘 要】 本文选取西咸新区为研究对象,基于新型城镇化的概念和内涵,科学构建新型城镇化下的城市化评价指标体系,运用层次分析法、线性加权和法等方法。

河南省新型城镇化路径
[摘要]新型城镇化是我国当前和今后相当长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的战略重点,也是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重要动力。河南作为。

新型城镇化质量评价指标体系综述和重构
摘要:近年来,中国的城镇化水平有了飞跃性的提升和发展,但是在喜人的数字背后,却隐藏了很多会引致中国社会进一步非均衡发展的新的问题。在党的十八大召。

广东省新型城镇化质量测度
摘 要:基于新型城鎮化内涵的界定,从人口城镇化、经济城镇化、居民生活质量、基础设施四个方面19个指标构建了区域城镇化水平的指标体系,采用主成分分。

论文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