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大学毕业论文> 专科论文>材料浏览

关于鬼书论文范文写作 电影鬼书多模态隐喻认知相关论文写作资料

主题:鬼书论文写作 时间:2024-02-13

电影鬼书多模态隐喻认知,本文关于鬼书论文范文,可以做为相关论文参考文献,与写作提纲思路参考。

鬼书论文参考文献:

鬼书论文参考文献 电影文学期刊电影世界杂志论文的任务书怎么写电影杂志

摘 要:电影《鬼书》是一部典型的恐怖类型片,故事围绕一本诡异恐怖的绘本《巴巴杜先生》展开.从多模态视角分析该片如何通过海报、角色、镜头、声音等方面的表征来实现恐怖电影的隐喻,并揭示该片隐喻的核心概念——“鬼怪即心魔”.

关键词:《鬼书》;恐怖类型片;多模态隐喻

中图分类号:J90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7394(2016)01-0067-04

一、引言

1980年,莱考夫(Lakeoff)和约翰逊(Johnson)《我们赖以生存的隐喻》(Metaphors We Live by)提出“隐喻”概念,并指出生活中隐喻无处不在,国内外学者对此理论趋之若鹜,引发人们研究隐喻的热潮.早期对隐喻的研究大都以研究语言符号为主,学者们渐渐发现隐喻存在语言符号中,也存在非语言符号中.于是,多模态隐喻研究也应运而生.20世纪90年代,以荷兰认知语言学家福塞维尔(Forceville)为代表的一批西方学者提出多模态隐喻理论,将概念隐喻理论拓展到多模态研究平台.福塞维尔将模态定义为“借助感官构筑意义的符号系统”,分书面文字、有声话语、动态图像、非语言声音、手势等9种表现形式,并以此为基础提出“单模态隐喻”和“多模态隐喻”.前者指利用单一模态表征其目标域和源域的隐喻,而后者则指源域和目标域分别或主要用于不同模态架构的隐喻.据参和隐喻建构的不同模态类型,多模态隐喻又可细化为平面图像、语言符号等媒介的静态多模态隐喻及诉诸动态影像、有声话语、书面文字等异质媒介的动态多模态隐喻.

电影是视觉及听觉艺术,因此,其隐喻运用也是全方位的.多模态隐喻理论为电影中的多种符号进行多角度的研究和解读提供了新的线索.由澳大利亚女导演詹妮弗.肯(Jennifer Ken)执导的《鬼书》(2014)获得美国评论家选择奖最佳科幻、恐怖电影奖年度提名,是一部典型的恐怖类型片.影片中单亲妈妈艾米莉亚给七岁的儿子塞缪尔读了一本名为《巴巴杜先生》的绘本后,家里频频遭遇怪事,儿子的行为也越来越离经叛道.作品以听觉和视觉为依托,巧妙运用海报、角色、镜头、声音等一系列的非语言表现手法,使观众觉得剧中人物生命受到威胁而引起内心恐惧.目前,国内学者从不同理论视角对恐怖电影进行研究,但未有从多模态隐喻视角对该片进行解读的文本.鉴于此,本文尝试以多模态隐喻理论为基础,探讨影片《鬼书》中的多模态隐喻现象,分析隐喻在影片中的各种表征方式及聚焦海报、角色、镜头和声音等多种模态是如何互动以达到隐喻意义构建的.

二、《鬼书》的多模态表征及隐喻分析

(一)海报的隐喻

电影海报设计中,图像的形状、色彩、空间等信息作为源域,和电影所传达的情节、背景、人物关系等信息所构成的目标域建立映射关系,构成典型的多模态隐喻.作为电影艺术中独特的视觉符号形式,电影海报是电影自己的“语言”,其蕴含的隐喻意义可以比文字更明确、更直观传递影片的主题信息.

《鬼书》的海报用色非常简练,以黑白两色为基本色调,白色为底,正中间是“巴巴杜先生”形象的剪影——戴着黑色的礼帽,穿着斗篷,露出十个尖尖细细的手指.剪影中间是蓬头垢面的女主角抱着儿子大声叫喊,一副惊恐万分的样子,渲染出恐怖的气氛.图片的下方用黑色字体写着英文片名“MISTER BABADOOK”,而影片正是围绕一本名为“MISTER BABADOOK”的黑白绘本展开.自女主角给儿子读绘本后,儿子就坚信“巴巴杜先生”就是他一直梦到的怪物,他坚信这个怪物某天会出现并杀死他们两母子.海报的设计为绘本的出现做了铺垫,似给读者暗示这才是本片真正的主角.海报通过图像和颜色来构建隐喻,一是显示本片属恐怖类型片,二是揭示影片暗藏的主角.

(二)角色的隐喻

隐喻是通过一种事物来理解和经历另一事物的认知历程,因此,隐喻可使不同事物之间产生联系,赋予一种事物以另一种事物的内涵.隐喻手法指类比、象征和符号三种方式,类比方式是通过对现实经验中的事物、概念或经验的提取来创建电影中的视觉形式,电影角色设计正是因借鉴人们的认知经验,通过隐喻进行类比、联系,调动观众的认同感.

本片看似有两个主角:女主角艾米莉亚和儿子塞缪尔,实际上,还有一个仅出现一秒钟的主角“巴巴杜先生”.

从片中儿子的口中得知,女主角之所以变成单身妈妈,是因丈夫送她去生产的路上遭遇车祸,儿子的生日即丈夫的忌日;从片中闺蜜的口中得知,丈夫已死七年,女主角还没从丧夫的阴影中走出来.这样的心理状态下,女主角的生活状态是如何的呢?随着镜头的展开,观众不由得对这位含辛茹苦的单身母亲充满同情,母亲的形象就是一种大爱的隐喻形象.母亲始终是克制的、温柔的,没对孩子说过一句重话.女主角日常生活表现隐喻着生活是机械乏味的:起床、做早餐、上班、看电视等,其闺蜜也说过,不愿去女主角家里,因为“很压抑”.此外,片中表现出女主角看到情侣接吻时的表情,流露出对爱和性的渴望,她眼里写满孤独.这些镜头加起来就半小时,可女主角这样的生活实际上过了七年.她心中难免滋生出阴暗、消极的情绪,这种情绪一直得不到宣泄,最终她说:“我宁愿死的是儿子,而不是丈夫.”多年压抑、隐忍的生活隐喻着骆驼背上的最后一根稻草,压垮了她内心世界,催生了她的心魔.

没有父亲的保护,塞缪尔从小害怕鬼怪,和之相对又表现出极其暴力叛逆的言行举止,他在学校调皮捣蛋,甚至被学校劝退,到女主角闺蜜家玩,又把闺蜜的女儿从树屋上推下去.《巴巴杜先生》的故事画册隐喻幽灵一样的怪物,莫名出现在他们家里,塞缪尔坚信巴巴杜就是他一直梦到的怪物.孩子是敏感的,他能看到妈妈潜意识里的黑暗,他知道那个妈妈“不爱他”,把爸爸的死亡归咎于他,恨不得他代替爸爸去死.但他也知道还有一个爱他的妈妈,会不顾一切保护他.无论妈妈怎样冲他发火甚至差点杀了他,他都没有放弃.最后他的爱让母亲战胜心魔.

结论:大学硕士与本科鬼书毕业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相关优秀学术职称论文参考文献资料下载,关于免费教你怎么写莫雷洛法典方面论文范文。

多模态隐喻维度下的翻译硕士(MTI)课程设置和
[摘 要] 翻译从本质上说是一种隐喻化的活动,伴随隐喻研究发展的多模态性,翻译本身也呈现出多模态发展趋势,尤其是本地化与区域经济一体化催生下的翻。

白酒音乐电视广告中多模态隐喻认知
1 前言随着多媒体在日常的交际过程中愈发重要,其有力地促进了多模态隐喻理论的发展及应用,从认知视角的多模态语料分析也是该理论发展的重要成果之一。

德语影片啊,男孩多模态隐喻认知
摘 要:基于概念隐喻和多模态隐喻理论,从认知的层面对德国“后青春式”成长电影《啊,男孩》中运用的多模态隐喻进行分析,利用描述性统计,归纳总结该影。

广告中的多模态隐喻构建
摘要:多模态隐喻是现在隐喻研究发展的趋势,因为它不再停留在语言符号的表层。本文以多模态隐喻理论为框架,以一则啤酒广告为例,分析其中的隐喻现象并深。

论文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