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大学毕业论文> 专科论文>材料浏览

关于对位法论文范文写作 日夜书中历史对位法问题相关论文写作资料

主题:对位法论文写作 时间:2024-02-05

日夜书中历史对位法问题,这篇对位法论文范文为免费优秀学术论文范文,可用于相关写作参考。

对位法论文参考文献:

对位法论文参考文献 中学历史教学期刊初中历史小论文范文历史杂志如何写历史论文

和其将《日夜书》定位为“知青文学”,倒不如说这是一部以时间为主题的小说.《日夜书》开篇第一句就在提示我们,时间的变迁所具有的历史含义才是作者发力的关节点,“多年以后,大甲在我家落下手机,却把我家的遥控器揣走,使我相信人的性格几乎同指纹一样难以改变”,正如马尔克斯的《百年孤独》的开篇中那个著名段落一样,韩少功在开篇中所瞄准的时间维度,过去—当下,也构成了其小说叙事的核心.因此“知青”的视角,白马湖茶场的生存经验,姚大甲、小安子、马涛、郭又军等情节人物,固然和作者有着血肉相连的关系,但是将其放置在小说中,所能充当的只是一种“认识性装置”,借以窥探历史的情境,这和“十七年”或“ ”和当下并置的叙事结构,并无不什么不同.所以,当我们把注意力专注于“知青”经验上,就等于错失了这部小说中最重要的部分,历史对位法问题.

我们的文学批评观念中,有着很强的历史情结,但对历史的含义却模糊不清.历史对位法这个概念的使用,就是要避免历史情结的干扰,而直面真正的历史逻辑.这一概念,是荷尔德林的诗歌模型中一个诗歌法则①,它是诗人向现实的艰深难解和未来的幽暗晦涩讨价还价的必要尺度.所谓的“对位法”一词,原是对音乐技法的一种描述,也就是将几个旋律编织成一个整体的技法,荷尔德林诗歌中的“历史对位法”,在于借助真正的历史逻辑,从而发明过去和未来的“神学”维度,通过这样一个维度,将历史编织成一个整体.在韩少功的这部小说当中,因其叙事的结构和限度,其历史对位法预先认领了这样几个命题:

一、“我们能意识到某件事物成为问题,就在于某件一早交付于我们的事物现在——在某些特别的情况下——无可避免地逼迫我们表明态度.由此现实性就指向了一段先前史,一段我们在当下还必须追究,其解决还有待未来的先前史.”②对于韩少功这样的作家而言,这里顺便插一句,韩少功是当代作家当中少数获得当代诗人认可的作家之一,其作品保持的思想强度、其叙述语言的所带有的历史性症候,是韩少功获得普遍赞誉的主要原因,那么在其写作已经开始进入晚期阶段时,所发表的这部酝酿多年的作品,必定是一部寄托之作.正如弗兰克的这个观点所提示给我们的,韩少功的这部小说绝非是怀旧之作,小说所设置的几十年的时间跨度,意在表明知青经验是作为问题进入虚构叙事的,由此而来的两段时间:“知青时间”,也就是在白马湖茶场的生活时间,和“改革开放时间”的鲜明对照,就像这部小说的标题,日和夜的对照,以症候的方式回答了我们所生活的当代的含义,其中最紧要的意义在于,所谓的当代不过是历史的预设,不过是一早在我们身上发生的事物的偶然结果.

所以两段时间的对接,所彰显的现实意义,其实比作者所理解的还要重大,也在逼迫我们追认自己所处身的历史位置.我们来看小说中的一个例子,在郭又军的追悼会上,小说的主要叙述者陶小布遇到了参加追悼的一群人,他们仍是当年的那群人,但已经变得面目全非,他们不再是那样一群人,当一个人举起右拳说“消灭法西斯!”,其他人举起右拳回应“自由属于人民”,今天的他们在牌桌上争议女明星的嘴巴大小,争议*的*号码或是当年的旧事,作者紧接着给出的论断是:“是不是很无聊?当然他们似乎只有这些事好谈.他们如果不翻找出磨牙口的话头,制造各种恼怒或开心的争议,严肃或无聊的争端,又如何把一天天的日子填满.”③无聊、虚无或困顿,的确是我们今天的精神症候,小说所描写的知青的下一代的故事,马笑月的自杀,丹丹的叛逆,无一不裹挟在这样的症候里,小说中唯一没有变的人物是当年的茶场的场长吴天保,他在情急的时候仍会大喊“ 万岁”,但他的人以及言行已经是不合时宜了.由此而言,两段时间的对接,归根究底是强行进入历史,其中的问题意识是当下的,它无可避免地要回溯那段我们在当下必须追究的先前史.

二、第二个命题是由第一个衍生而来的,在这个命题里,我们要追究这样一条内嵌于“ ”之后的当代文学写作的线索,简单来说是,开端于“ ”后的文学写作,预先认领了一个思想的命题,即将被阶级斗争所绑架的“个人”,从毛主义的话语中解救出来,以西方现代话语为思想资源,重构生活世界的主体.朦胧诗和第三代诗歌,都以各自的诗歌形式认领了这一命题,在思想领域,则有李泽厚的主体哲学、刘小枫的诗化哲学和张志扬对“本体同一”的形而上学的解构.以李泽厚的主体哲学为例,其哲学所确认的主体和20世纪50—70年代所设计和塑造的“社会主义新人”的主体已经完全不同,50—70年代社会主义实践的“改造世界”的构想所包含对社会关系、生产关系的改造,在李泽厚这里变成了人对自然的改造和自然对人的塑造,而在这种“改造”当中具体的人,如“工农大众”“无产阶级”等,变成了抽象的、普遍意义上的个人,和此同时,李泽厚将人类的历史解读为实践、劳动、工作的历史,而取消了历史的差异和变动的关系史.正是这样一个被解救出来的“个人”在90年代平稳着陆,他和世界构成了一对一的关系,也就是说,个人所经验、所 、所希望、所记忆、幻想和耳闻目睹的一切就是世界,在这种关系里,人最大,人首先是 的,其次才是其他.海德格尔的世界概念规定了“四大”,“地、天、人、神”,单纯偏执于一端,以一端来统治其他,结果就是这一端的破产.今天,所盛行的虚无主义,已经向我们告知,“个人”的破产,而所谓的虚无主义其本质就是个人主义.按照张志扬的说法是,我们今天的现实是“社会本位归于‘个人’,社会又极端‘技术化’.二者的关系必然进入‘技术手段- 目的的互为对象化’,意即‘技术满足 、 推动技术’.其实,‘技术’除了手段的功能意义,也包含功利计算的目的意义,因而归根结底‘技术主宰个人’——彻底地‘宇宙论物义论’了”④.

《日夜书》中的几条主要人物线索,马涛的线索以及郭又军、陶小布的线索,其实都是在这样的逻辑上展开的.如此说来,马涛这个人物,几乎是我们今天去了解这段历史的标本性人物,这个当年的革命青年,乐于扮演青年导师角色的思想狂人,自以为对革命形势了如指掌的战略理论家,喜欢自我神秘化、夸张、耸人听闻,有一点病态的幻想症,他在“ ”中对国内革命形势的分析,今天看来令人哑然失笑,“湖北的情况很好,四川的情况也不错,广东方面已有朋友打入革委会,上海那边则有朋友进入了新闻界和哲学界,更重要的是,47军看来很有希望等总之,到处都在星火燎原,攻陷巴士底狱的伟大日子就在前面.”⑤最终,马涛为他的幻想症付出了代价,在监狱中度过了六七年,后以民间思想家的身份跑到国外,为迎合国外对中国民间思想家的期待和想象,马涛试图让自己扮演一个反对革命的角色,他试图让人知道自己当年曾秘密建党,筹备武装起义,并为此领受十年的牢狱之灾,他曾早于 提出了改革开放的思想,并一直倡导 和法制,但其实这些并没有让他在国外获得成功.他又另起炉灶,开始推销自己的“新人文”主义,在马涛看来这是应对世界全球化的理论,这是能够使南非吸毒者比率下降六成的思想.从幻想症的角度看,马涛确实没变,但从他的人生轨迹来看,他距离当年的自己已经是天壤之别了.

结论:关于本文可作为相关专业对位法论文写作研究的大学硕士与本科毕业论文对位与赋格教程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职称论文参考文献资料。

论韩少功小日夜书中知青人生历程
基金项目:教育部社科基金项目:新世纪中国长篇小说创作的现代性与本土化路径研究(编号:13JYA751039);湖南省社科基金项目1项:新世纪湖南。

历史法学派前世今生
摘 要:历史法学派在法学领域具有崇高的地位,对于西方各国的立法工作都有巨大的影响,尤其是对于我国处于立法相对匮乏的阶段更是具有很高的借鉴意义。因。

民法转型法源缺陷形式化制定法优位其校正
摘 要:本文分析了民法的基本含义,阐述了古典民法的法源特征,阐述了民法转型中的法源变迁,探讨了法源缺陷在民法转型中的消极影响,最后给出了民法法源。

钱穆的中国历史法
摘 要:《中国历史研究法》是钱穆先生根据1961年在香港孟氏教育基金会的八次讲演稿修改汇集而成,是老先生讲述他的史学理论和治史方法的重要著作之一。

论文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