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大学毕业论文> 专科论文>材料浏览

关于蒲松龄论文范文写作 蒲松龄豹山情结相关论文写作资料

主题:蒲松龄论文写作 时间:2024-02-23

蒲松龄豹山情结,本文是一篇关于蒲松龄论文范文,可作为相关选题参考,和写作参考文献。

蒲松龄论文参考文献:

蒲松龄论文参考文献

摘 要:豹山位于淄川西铺村西南,是处景色优美的游览胜地.蒲松龄在毕家坐馆授徒期间,经常相约他人或独自一人登山游玩,吟诗填词,抒发情怀.蒲松龄有关豹山的诗词,在宣泄科举蹉跎的愤懑和无奈的同时,重点表现了他积极入世的儒家思想,表现了他排遣郁闷、隐居山林的出世观念.

关键词:蒲松龄;豹山;豹岩观;清梦楼;情结

中图分类号:I207.2文献标识码:A

蒲松龄自清康熙十八年(1679)到淄川县西铺村(现属淄博市周村区)毕际有家坐馆授徒,到康熙四十八年(1709)撤帐回家,在毕家度过了三十年时光.蒲松龄在毕家任私塾老师时,经常相约他人或独自一人游览村南的豹山,吟诗填词,寄情山水,抒发情怀.初步统计,蒲松龄歌咏豹山或和豹山有关的诗词八题十一首.可以说,豹山寄托了蒲松龄半生的喜怒哀乐.

一、景物幽芳 人间胜景

豹山在西铺村西南1.5公里处,位于冲山山脉的最西端,自古以来便是淄川县和章丘县的界山.据乾隆《淄川县志·舆地志·山川》记载:“豹山,县西五十里.山巅建立宫观,各依巨石,上筑高台,梁柱阑楯皆石.历级而上,大似浮槎.绝巅两石相对,一经中通,呼曰‘天门’.从松柏杂树中遥望,南山缥缈,若蓬莱三岛.” [1] 313豹山南侧泉水较多,《淄川县志》对此也有记载:“有泉出山南麓,冬夏不涸,东注为溪.” [1] 313

豹山分为东西两个山头,中间隔着一条山峪.东边的叫东豹山,西边的叫西豹山.豹山并不高大巍峨,海拔高度只有350余米,然而却是一座历史文化名山.早在明朝万历年间,苏李村的吏部考功司郎中王教,就在东豹山修建了豹岩观.蒲松龄在七律《九日同邱行素兄弟、父子登豹山》中形容这座道观“玉皇宫阙绣苔痕,白草青岚接观门” [2] 298 .描写玉皇观墙壁长满苔藓,好像绣成的花纹,门前白草萋萋、雾气漫漫,玉皇观犹如仙境中的天宫.西豹山巨石累累,犹如列阵士兵,蔚为壮观.其中一块巨石上,踏有一只二尺长、半寸深的巨人脚印,被村民称作“神仙脚印”.另一块上百吨的巨石,如耧斗覆地,村民称之为“耧斗石”,对其敬若神灵.这些巨石,七律《豹山》也有形象描写:“眼看石阵云霞护,想见军容部伍齐.” [2] 266说巨石在云霞的辉映下,排列整齐,如同纪律严明的军队.七律《登玉皇阁》则极言石群的壮观和玉皇阁的险峻:“石连星宿群羊卧,树接天门孤殿开.” [2] 506-507用夸张的笔法描画乱石如同羊群,自山脚一直排到天际,玉皇阁山门矗立山巅,高于树梢.

在蒲松龄的笔下,春秋季节的豹山景色各异,姿态万千.康熙二十七年(1688)阳春三月,蒲松龄和邱希潜父子、毕盛钥兄弟一同登山观桃花,写有七律二首《三月十九日同邱行素乔梓、毕莱仲兄弟登豹山看桃花》.蒲松龄在诗中描写了豹山绿肥红瘦的自然景色,抒发了载酒游山的愉快心情.诗其一云:“春满芳林红渐老,寒凝新初草绿肥.”意思是说,尽管树林里还弥漫着春天的气息,桃花却渐渐凋谢;刚刚露出地面的青草越来越绿,但他还是感觉到天气乍暖还寒.诗其二云:“山石如林青绕座,桃花无缝锦成行.” [2] 264意思是说,山石林立,青青野草围绕在游客们四周;满树桃花簇拥在一起,像绣锦一样鲜艳美丽.蒲松龄的这四句诗,把一片生机盎然的春景呈现在世人们面前,将桃红柳绿、莺歌燕舞的豹山写得活灵活现,真是美极了.

康熙二十八年(1689)重阳节,蒲松龄和邱希潜父子及兄弟依照习俗,登豹山远眺,写有七律三首《九日同邱行素兄弟、父子登豹山》.诗其一写道:“东西翠嶂列烟鬟,百里风云指顾间.”大意是,云雾笼罩着层层山峦,好像一架山水屏风陈列在眼前,众人站在豹山上指看百里风景.诗其二写道:“危磴石多苔密绣,冷秋山半草横铺.” [2] 298大意是,高高的台阶上布满了厚实的苔藓,秋末半山间铺满了密实的野草.这四句诗,极其简练地描绘了豹山秋高气爽、树木苍翠的深秋景色,抒发了蒲松龄和友人面对豹山秋景由然而生的高昂情绪.而写于康熙三十六年(1697)的七律《九日赠王宪侯》有“白云满地群羊卧,衰草连天野菊开” [2] 370的诗句,描写灰白色的乱石如同一群羊散落山坡,花朵绽放的野菊花点缀在无边无际的荒草中,写尽了豹山的苍凉秋景.

二、不懈进取 积极入世

儒家学说强调士大夫阶层的“入世”观,即重视今世所为,“修齐治平”的观点广泛而深远地影响着知识分子的言行,促使他们形成积极向上的政治参和观念.作为深受传统儒家学说影响的蒲松龄,渴望着“致君尧舜”,将自己的知识和能力奉献给朝廷和帝王,但要做到这点,得有一个先决条件,那就是入仕,而要入仕,必须通过科举这条道路来实现.纵观蒲松龄的一生,就是在科举道路上艰难跋涉、百折不挠,期望达到光辉顶点而又永远实现不了理想的过程,可是蒲松龄始终没有停止自己前行的脚步,尽管多次功亏一篑.

康熙二十六年(1687),蒲松龄四十八岁.这年秋天,他去济南参加山东乡试,希望得中举人,但事和愿违,因为“越幅”被黜,再次落榜.这次落榜,对蒲松龄打击很大,此后近半年时间,蒲松龄没有外出交游,也没有写诗填词.第二年三月,邱希潜父子、毕盛钥兄弟邀请蒲松龄登豹山散心,蒲松龄为此写有七律二首《三月十九日同邱行素乔梓、毕莱仲兄弟登豹山看桃花》.同行的毕氏兄弟,应该就是蒲松龄在西铺教授的弟子,为此他在诗其二自称“英英年少半门墙”,说气概不凡的同行少年有一半是自己的学生.诗其一云:“重重花影日光微,主客开襟坐四围.春满芳林红渐老,寒凝新草绿初肥.君家子弟皆英妙,我兴颠狂欲遄飞.此际不因匏系苦,便应潦倒醉忘归.” [2] 264蒲松龄在诗中虽然也感叹穷困潦倒的身世,但更多的是抒发不甘沉沦、奋发向上的壮志和气概.诗颈联赞叹邱、毕两家少年英俊而负有才气,抒发了自己逸兴遄飞的 .诗尾联的“匏系”,典出《论语·阳货》:“吾岂匏瓜也哉!焉能系而不食?”朱熹《集注》:“匏,瓠也.”李善注引郑玄曰:“我非瓠瓜,焉能系而不食者,冀往世而得禄.”后世多以“匏系”比喻人怀才而不见用.蒲松龄在此激励自己和邱、毕两家少年,不要因为暂时挫折而裹足不前,要振作精神,积极进取.蒲松龄对于科举制度的黑暗腐朽并非没有认识,但他依然沿着这条路义无反顾地走下去,终生不悔,因为在他看来,舍此没有“冀往世而得禄”的通天大道.

结论:大学硕士与本科蒲松龄毕业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相关优秀学术职称论文参考文献资料下载,关于免费教你怎么写蒲松龄是不是遇见过鬼方面论文范文。

游蒲松龄故居
清晨,我们已经安排好了行程——去淄川的蒲松龄故居。没过多久,我们已经到了蒲家村。青石小路,泥瓦小房,处处都显着古朴,一座座老房子像一个个老者,讲。

跨文化交际视角下断背山的东方情结渗透
一、引言李安作为一位获得过奥斯卡金像奖的华人导演,其电影作品在某种程度上具有一定的国际化品质,突出表现在其几部比较出名的外语片上。在这种国际化。

蒲松龄俚曲中廉政意识
摘 要:在聊斋俚曲中,有一个更具有现实意义的方面更应该引起研究者的重视,那就是作品中透露出来的廉政意识,也就是普通民众对于政府和官员的廉政要求。。

学习蒲松龄中探寻莫言小民间性元素
摘要:莫言从创作初期就致力于民间写作,不管是他的写作视角、立场,还是他所运用的语言,以及他那来自于民间大地的奇特瑰丽的想象力,从来都没有脱离民间。

论文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