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大学毕业论文> 专科论文>材料浏览

关于马克思主义论文范文写作 问题和主义之争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伟大启蒙相关论文写作资料

主题:马克思主义论文写作 时间:2024-02-03

问题和主义之争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伟大启蒙,本论文主要论述了马克思主义论文范文相关的参考文献,对您的论文写作有参考作用。

马克思主义论文参考文献:

马克思主义论文参考文献 马克思主义投稿马克思主义论文马克思主义杂志马克思主义哲学论文

[摘 要] 理解“问题和主义”之争的前提不仅是历史“在场”人的场域表达,更是“什么是问题”和“什么是主义”的必然判断.回顾那场论争的实质,一方面要借鉴已有范式的叙述,另一方面又要进行文本的还原和重读.在此,李大钊和胡适都在针对“出场”语境的逻辑和“在场”实践本身进行明确的界定,从而在后续的探讨中进一步地明晰了:“问题”即是“主义”,“主义”即是“问题”,“问题”不等于“主义”,“问题”离不开“主义”.最终,李大钊言及的主义要“因时、因所、因事的性质情形生一种适应环境的变化”,为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开启了伟大的启蒙.

[关键词] “问题”;“主义”;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伟大启蒙

[作者简介] 杜武征(1985—),男,安徽亳州人,上海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博士研究生,主要研究方向为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中国周边环境和外交哲学构建研究.

[中图分类号] D23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1-198X(2017)07-0076-05 [收稿日期] 2017-04-10

一、引 言

“‘问题和主义’之争”,中国学界一直没有中断将其纳入“ 党史框架”和“革命史范式”进行解读.例如,《中国 历史》一书中所言的:“这场‘问题’和‘主义’之争,实际上是一次中国需要不需要马克思主义、需要不需要革命的论争.”[1](P53)但也有学者已经明确指出了“问题和主义”之争完全是学理之争,例如,张先贵的《重评“问题和主义”之争》[2](P86-92)一文.并且,也有部分学者认为,“问题和主义”之争不存在“谁战胜谁”的问题,更不存在“恶意攻击马克思主义”之说,例如,张鑫的文章《“多研究些问题,少谈些‘主义’”——“恶意攻击马克思主义”一说之我见》[3](P98-107)一文.笔者认为,在解读“问题和主义”之争的过程中,首要的是了解将其纳入“问题和主义”之争的历史场域中的现实人,明确他们说的究竟都是什么?都是针对什么而说的?怎样才能有利于更好地理解和深化他们究竟争的是什么?为什么而争? 《在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2016年5月17日)中明确指出:“坚持问题导向是马克思主义的鲜明特点.”[4]所以,马克思主义本就是要解决“问题”的,马克思主义从来就没有脱离“问题”.至于其他的什么“主义”能否解决“问题”,它们同马克思主义这一“主义”是不可同日而语和相提并论的.

通常而言,一般意义上的“问题”概念都有实践的意味,是指人们在认识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所发现、认识和解决“问题”的实践征程,这一“问题”概念的认知,既有精神的,又有物质的,既是无形的思维伸缩,又是有形的存在变迁.而一般意义上的“主义”概念都有“信仰”的因子,无论是一种思想,还是一个纯粹的理念,之所以能夠上升到“主义”的高度,通常而言,已经深入和渗入“信仰”的层面.但是,并不是每一个“主义”都是科学的,并不是每一个“主义”都是能解决问题的,“主义”不等于科学,“主义”不等于问题.但真正的“主义”即是“问题”,真正的“问题”即是“主义”,这也是李大钊在《再论问题和主义》之中,为什么能够道出:“既然带着招牌的性质,就难免招假冒牌号的危险.”[5](P4)李大钊的这一论断有力地说明他本人在一定意义和层面上是认同胡适的论断,但李大钊本人在认同胡适论断的阐述中已经远远超越胡适的论断,而不是就“问题”中的“主义”而谈“主义”,更不是就“问题和主义”之争本身而谈“问题和主义”.

二、“问题”即是“主义”

判定“问题”即是“主义”,就必然要探寻为什么会产生“主义”?那是因为“问题”的存在本身就蕴含着“主义”.一个人之所以会信仰和崇敬一种“主义”,那是因为信仰和崇敬“主义”的人相信他所信仰的“主义”能够帮助他认识、发现和解决“问题”,而不管这一“主义”是科学的,抑或是迷信的.所以,认识、发现和解决问题的过程本身就先在地运行着“主义”,这一“主义”一直从知情意的方面影响着“在场”人的思考和实践行动,从而或隐或现地指导着现实人的价值取向和行动开展.所以,单纯的“问题”本身是不存在的,“问题”不是发现、认识和解决“问题”的本身,“问题”被发现、认识、意会的那一刻起,就已经在思维的领域中践行着“主义”.

正因为如此,胡适的这段论述:“凡是有价值的思想,都是从这个那个具体的问题下手的.”[6](P27)胡适的这一论断的大逻辑前提就已经错了,因为“具体的问题”之所以能够入手,之所以能够被认识和发现的前提就是“主义”的存在和支撑运作,而这种“主义”的存在和支撑运作的本身是或隐或现的在思维领域中存在的.无论胡适本人是否承认这种“主义”的存在,他已经在不自觉地运作和思维着“主义”了,而相关性的材料和文章也有力地证实了这一论断,甚至有的学者将其上升为“实用主义和马克思主义”之争.所以,从这层意义上讲,“问题”即是“主义”.并且,胡适的“三步功夫”依然是“主义”在走向实践场域中的“问题”过程中以及在“主义”和“问题”的张力互动 同走向扩展和深化.所以,“问题”即是“主义”.

三、“主义”即是“问题”

判定“主义”即是“问题”,就必然要探寻为什么会产生“问题”?那是因为“主义”背后隐藏着“问题”.一个人在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之所以会产生和发展一种“主义”,那是因为“主义”的产生和发展从来没有脱离现实的“问题”.不言其他,仅仅就宗教而言,马克思曾经明确指出:“宗教里的苦难既是现实的苦难的表现,又是对这种现实的苦难的 .”[7](P2)所以,就连宗教这种不能解决现实“问题”的“主义”都从来没有离开现实的“问题”,那么其他的“主义”,例如,新旧自由主义、新旧保守主义、左右翼主义等亦是如此.所以,无论是张口说出一个“主义”,或者在日常生活中践行一个“主义”,它本身就是在支撑这一“主义”的人在认识、发现和解决“问题”.所以,李大钊论断:“我们应该承认:遇着时机,因着情形,或须取一个根本解决的方法,而在根本解决以前,还须有相当的准备活动才是”[8](P335).以及他所言的:“不论高揭什么主义,只要你肯竭力向实际运动的方面努力去作,都是对的,都是有效果的”[8](P331).李大钊的这段论断本身已经表明:在各种各样的解决“问题”的择取中,会有形形色色的“主义”存在,而解决根本问题的办法本身必然是一个正确的“主义”,而不是杂草丛林中的迷惑“主义”.只有在正确的“主义”的指引下,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结论:关于马克思主义方面的论文题目、论文提纲、马克思主义是对的吗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参考文献的相关大学硕士和本科毕业论文。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和大众化逻辑关系
摘 要: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和大众化是辩证统一的关系,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方向性指引下,马克思主义实现了时代化和大众化的创新发展。时代化是马。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和中国梦关系
摘 要: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不断创新过程中与时代潮流相适应、与中国国情相结合的理论成果,并以这些理论成果为指导,从而解决中国。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必要性和必然性
摘要: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的实际国情相结合,从而归纳出的适合于中国国情的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道路。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是。

生态学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探究
摘 要:20世纪以来,中国的生态问题日益严重,生态环境保护受到政府和一些环保人士的重视,虽然政府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来治理生态环境,但效果并不是很显。

论文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