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大学毕业论文> 专科论文>材料浏览

关于道德教育论文范文写作 行为取向道德教育现实困境和内在机制相关论文写作资料

主题:道德教育论文写作 时间:2024-02-28

行为取向道德教育现实困境和内在机制,本论文为免费优秀的关于道德教育论文范文资料,可用于相关论文写作参考。

道德教育论文参考文献:

道德教育论文参考文献 道德教育论文廉洁教育论文国家级教育类期刊教育教学论坛期刊

摘 要:行为取向的道德教育,一直是我国学校教育实践中占据主导地位的道德教育模式,其盛行的原因既和教育者对教育的认识、教育者所持的教育理论有关,也和当前对道德教育的片面理解有关;单纯以行为主义的学习理论作为道德教育的依据,必然会带来道德教育在教育价值、教育理念及教育方法等方面的现实困境;走出困境的出路在于全面认识现代学习理论,完整把握“学习”的内在构成要素,透析道德行为的内在形成机制,将道德教育建立在学生学习的内在过程之中.

关 键 词:行为习惯养成;行为取向;道德教育;困境;机制

中图分类号:G41

文献编码:A

文章编号:2095-1183(2016)03-0009-04

在我国学校教育实践中,道德行为的培养,一直是道德教育的核心内容和主导形式,并由此创生出许多实践模式:行为养成教育、行为习惯教育、行为规范教育等等,不一而足.其共同点均是将行为看作是道德教育的切入点,将行为习惯的形成看作是道德教育的目标,以行为的强化训练作为道德教育的方法,以行为的外在表现评价道德教育的效果等这种取向的道德教育,不仅直接反映在实践模式上,也间接表现在许多教师的教育理念和教育行为上,所以,有必要对此作较为深入的探讨.一个人表现出良好的道德行为,是否能够完全代表其具有良好的道德品质?一个人外在道德行为的规范,是否能够完全带动其内在道德品质的提升?实际上,一个人的道德行为并不能完全代表其道德品质,一个人外在行为的改变也无法完全带动其道德品质的整体提高.道德行为只是道德教育的结果和道德品质的外在表现,由“果”可以去溯“因”,而以“果”来改变“因”,总不如由“因”来改变“果”更直接、更有效.

一、行为取向道德教育盛行的现实原因

为何如此强调道德行为的重要性,为何行为取向的道德教育盛行一时,大行其道?可以从如下几方面加以分析:

1.和教育者对教育自身的认识有关

如叶圣陶先生所言,“教育就是培养习惯,良好的习惯就是人一生取之不竭的道德资本”,将行为习惯的培养上升到了教育目的的层面;有人甚至提出“播种行为,收获习惯;播种习惯,收获性格;播种性格,收获命运”,将行为习惯的作用延伸到人生命运的高度.这样的理解不失为一种观点,同时,行为习惯也是最能体现教育效果的评估指标,是教育者最能直接把握的教育内容,摸得着看得见,拿得出叫得响,因而被许多学校奉为办学理念和教育特色.

2.和当前对道德教育的理解有关

长期以来,我们习惯从社会需要出发,将道德看作人应当遵循的一种行为规范.既然是“规范”,就意味着它是一种外在的客观标准——社会价值的体现;意味着对人的要求和限制——对个体行为的约束;意味着需要通过灌输来形成——对道德知识的接受.由此将“规范”片面理解为“行为规范”,从而使原本层次丰富、内涵深刻的道德,在教育的实践过程中被不断狭隘化,仅仅停留在低层次的行为规范上面,把规范当成道德,将道德教育演变成了遵守规范的教育,道德活动就异化为对规范的遵守和机械呆板的行为操练.

3.和教育者所依托的教育理论有关

目前,在我国教育实践领域,行为主义学习理论依然占有强势地位.行为主义学习理论强调,学习就是人的外在行为的变化,表现在教育上,就是教师的“教育行为”直接决定着学生的“学习表现”,而学生通过学习能够表现出来的就是其外在的行为或行为习惯.因此,将外在的道德行为作为道德教育的切入点,将道德行为习惯的培养作为道德教育的唯一目标.

我们并不否认道德行为的重要性,也认同道德行为习惯的形成是道德教育的重要目标,但仅仅将道德行为培养作为道德教育的切入点,是否真正体现出了道德教育的核心特征,是否真正表达出了道德生成的内在机制?答案似乎并不简单.因为道德不仅是一种社会现象,同时也是一种心理现象.从社会现象上来加以认识,通常将道德看作是“一定社会调整人和人之间、社会和个人之间关系的行为规范的总和”,人们可以根据这些行为规范来评价他人的行动,同时也依据这些规范来支配自己的行动.而从心理现象上加以认识,则道德在个体身上是以道德品质的形式存在的,一个人的道德品质不仅有外部的道德行为表现,还要和其内部的道德认知、道德情感等相一致,并且在一个人的身上稳定下来成为一种心理倾向,才能真正反映出道德的全貌,“稳定的、始终贯穿道德信念的行为习惯的形成是一个人道德修养的重要标志”[1].由此而言,道德教育则应当是将外在的道德规范内化为一个人内在道德品质的过程,它包括道德规范的外在传递和道德品质的内在生成两大部分.过去的道德教育重点是外在传递的过程,选择什么样的道德教育内容、运用什么样的道德教育方法、采取什么样的道德教育途径,才能更有效地将道德规范灌输到学生的头脑之中,在这一方面,有大量的实践经验可资借鉴,有大量的研究资料可供参考,在此毋须赘述.而道德品质的内在生成过程过去关注不够,需要予以更多的关注.

二、行为取向道德教育的理论基础和现实困境

通过道德规范的外在传递过程,使道德规范被个体所接受,这是否意味着个体就一定会直接表现出相应的道德行为呢?答案依然是否定的,因为现实中言行不一、口是心非的现象并不罕见.其原因主要在于道德品质既表现为对道德规范的认识,也表现出相应的道德行为,但在认识和行为之间,还有其它的心理因素的作用.行为取向的道德教育,主要以行为主义学习理论的教育观为理论依据.自1903年美国心理学家桑代克提出第一个学习理论开始,既开创了学习理论实证研究的先河,也奠定了行为主义学习理论的根基,随后一直到上个世纪50年代中期,行为主义学习理论的教育观在教育实践领域持续占据主导地位,影响学校教育长达半个世纪的时间.由桑代克构建的行为主义学习理论,通过华生、斯金纳、班杜拉等人的不断发展,虽然也在不断加以完善,但对学习的认识仍然停留在外在行为的变化上,认为学习就是行为变化的过程,而行为变化的内部机制就是“刺激(S)—反应(R)”或“操作(R)—刺激(S强化)”联结的形成.形成“刺激—反应”之间的联结,强化在这种联结中起着关键作用.认为教学就是要安排各种情境,以便建立起理想的联结,通过创设情境来引发学习者的反应, 让刺激和反应之间的联结不断得到重复,同时为学习者的各种反应提供适当的强化,就能够使教育者期望的反应得到加强,以此就可以塑造或消除人的任何行为.[2]

结论:关于本文可作为相关专业道德教育论文写作研究的大学硕士与本科毕业论文小学生道德教育 例子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职称论文参考文献资料。

协同视角下职业教育现代学徒制的现实困境和改革进路
[摘要]现代学徒制作为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重要探索,在推动现代职业教育创新发展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当前我国现代学徒制试点运行中面临着许。

大学生文化自信教育现实困境分析和
摘要:文化是一个民族智慧的体现和结晶,是促进民族自强和提升民族自豪感的基础。然而由于受到外来文化的涌入与冲击,使得我国社会文化呈多元化发展。在这。

交通单位思想政治教育的现实困境与
摘 要:近年来,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交通行业得到了快速发展。新时期让职工的思想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当前交通单位的工作任务就是不断创新思想政治工。

大学生消费行为中的道德问题和消费道德教育
摘要:消费是一种十分常见的社会行为,大学生群体目前的消费能力并不突出,但其消费行为却存在特异性,且存在一定的道德问题。基于此,本文以大学生消费行。

论文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