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大学毕业论文> 专科论文>材料浏览

关于马克思主义论文范文写作 对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相关论文写作资料

主题:马克思主义论文写作 时间:2024-01-27

对马克思主义大众化,这篇马克思主义论文范文为免费优秀学术论文范文,可用于相关写作参考。

马克思主义论文参考文献:

马克思主义论文参考文献 马克思主义投稿马克思主义论文马克思主义杂志马克思主义哲学论文

〔摘 要〕 是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开拓者、实践者.他认为,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内涵和实质就是使理论为群众所掌握并成为行动指南,具体表现在“中国作风和中国气派”及群众性和实践性方面;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基本要求是“大众化”而不是“小众化”,具体表现为通俗化、民族化及民众化;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生长点是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思想,这是马克思主义发展的必然要求,将马克思主义的相关原理和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并使之获得时代新意是其重要途径,而“为人民服务”思想则是成功范例.

〔关键词〕 ,马克思主义大众化,通俗化,民族化

〔中图分类号〕A8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175(2013)06-0047-04

2013年是 诞辰120周年,为了缅怀 的丰功伟绩,推进 思想的相关研究,笔者拟就 的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思想进行简要梳理.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是指将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理论及其创新成果通过各种有效形式宣传普及到人民群众中去,使人民群众能够理解、掌握、认知、认同并自觉运用其来指导生产生活实践,同时在实践基础上进一步丰富、发展、完善马克思主义的过程.马克思主义在中国要不要大众化?能不能大众化?如何实现大众化?大众化的实质、目的是什么?这些问题是以 为代表的中国 人在实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过程中提出并解决的. 在早期马克思主义者探索的基础上,结合当时中国的现实国情以及人民群众在大众化过程中的实践经验,从哲学的高度论证了在中国实现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历史必然性,创新了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相关理论,推动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广泛传播和深入发展.

一、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内涵和实质是使理论为群众所掌握并成为行动指南

关于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内涵和实质等问题, 在其著作和讲话中没有像他阐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那样集中和详尽,但通读 的著作和讲话,综观他关于大众化的诸多论述,就不难发现他的大众化思想很明显地渗透和体现在其一系列著作和讲话中.实际上,在 的一些著作和讲话中,比如《反对本本主义》(1930年)、《实践论》(1937年)、《矛盾论》(1937年)、《论新阶段》(1938年)、《(农村调查)的序言和跋》(1941年)、《改造我们的学习》(1941年)、《整顿党的作风》(1942年)、《反对党八股》(1942年)、《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1942年)、《唯心历史观的破产》(1949年)、《在莫斯科 和工人党代表会议上的讲话》(1957年)、《学习马克思主义的认识论和辩证法》(1963年)等等,他已经提出了“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命题,并科学揭示了其内涵和实质.

第一,“中国作风和中国气派”是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本质要求. 在《反对党八股》一文中指出:“‘化’者,彻头彻尾彻里彻外之谓也” 〔1 〕 (P841 ).在 看来,实现马克思主义的大众化,也就是把马克思主义变为“彻头彻尾彻里彻外”的中国的东西.马克思主义作为一种外来的思想文化,其思想的科学性和先进性不言而喻.同时,马克思主义是一种科学方法,而不是教条.只有将马克思主义和中国的实际情况相结合,才能更好地解决中国社会发展中出现的各种问题,推动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广泛传播和深入发展. 反复教育全党和广大人民群众,马克思主义作为改造中国的工具和思想武器,我们学习研究它,不是把它挂在口头上作为借以炫耀的资本;也不是教条主义的“生搬硬套”、“生吞活剥”,不能“装出马克思主义的面孔,吓唬工农干部”,“吓唬天真烂漫的青年” 〔1 〕 (P819 );更不是脱离中国现实生活实际,抽象地、盲目地去研究马克思主义,而是应用马克思主义的相关理论和基本方法,深入研究中国的现实国情和历史文化,“是为着解决中国革命的理论问题和策略问题而去从它找立场,找观点,找方法的” 〔1 〕 (P801 ),这就是有的放矢.这样,如何对待马克思主义的态度,也就是我们需要什么样的马克思主义,就成为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关键.同时, 还提出了用中国的语言,用中国人民所熟悉和喜欢的形式,把马克思主义内化为“新鲜活泼的、为中国老百姓所喜闻乐见的中国作风和中国气派” 〔2 〕 (P534 )的科学理论.

第二,群众性和实践性是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本质特征. 认为,大众化是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属性和本质要求.马克思主义的诞生历程和发展过程告诉我们,它绝不只是来源于图书馆里的一本本理论书籍,而是在人类社会发展的基础上,对现实社会发展中人们改造自然、改造世界的实践经验的科学总结.马克思主义只有和人民群众的实践相联系,为人民群众所理解、所掌握、所接受、所认同,才能转化为强大的物质力量,从而在实践中发挥重大作用.马克思主义作为一门科学的理论体系,具有理论性、抽象性等特点,要使广大人民群众接受和认同并在实践中发挥作用,就必须要寻求一种为中国人民所能理解和接受的民族形式.因此,中国人民要完成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和国家富强、人民富裕的历史任务,就必须用中国人民所喜闻乐见的民族形式,把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深入浅出、生动活泼地表现出来,为中国人民所理解和掌握.因此,把马克思主义通俗化、民族化是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第一个环节.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和中国的历史传统及优秀文化相结合,将它内化为我们民族自己的理论和文化,也就是把它变为中国化的、具体的马克思主义,这是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第二个环节.中国 带领中国人民把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运用到中国的革命和建设实践中,把它变为改造中国社会的精神武器,这是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第三个环节.当然,在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进程中,这三个环节并不是孤立存在的,而是相互渗透、相互包含的.有的学者把这三个环节借用中国哲学的话,称之为“知道”、“成道”和“行道”.在这三个相互联系的环节中都包含着马克思主义理论和中国人民大众的关系问题, 创造性地解答了这个问题,从而揭示了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实质,即如何使马克思主义为广大人民群众所理解、所掌握并成为中国人民变革社会的行动指南.

结论:关于马克思主义方面的论文题目、论文提纲、马克思是哪国人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参考文献的相关大学硕士和本科毕业论文。

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和当代中国流行文化
摘 要:当代中国的流行文化已经成为老百姓生活重要的组成部分,渗透到生活的每一个角落,影响每个人的言行和心理,但是当代的中国大众文化既有精华又有糟。

如何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
摘 要:现如今,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理论课是宣传马克思主义的重要途径。如何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更好地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已经成为一个热点、重点问题,。

基于农民传统文化视角推进农村马克思主义大众化路径
摘要:马克思主义要更好地发挥对农村经济社会的指导作用,必须实现大众化。中国农民传统文化植根于农民群体,具有深厚的平民特质,大众化内含于其中,可借。

高校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三维度主体机制和路径
人的问题是马克思主义大众化过程中的根本问题,而“为什么人”、“为人的什么”和“怎样为人”三个问题则是贯穿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始终的密切相关的三个环节。

论文大全